董榕手里拿着钱,眼睛看着地上的干柴,他莫名想到了小时候那段岁月,他在老秀才家里念书,村里其他人也会将孩子送到老秀才家里来,老秀才没要过束脩费,但是村里人会自发带许多东西来。
一捆干柴,一个鸡蛋,一块布,一斤米,一碗面……老秀才就是靠着乡里乡亲给的束脩费,才能撑着将学堂办下来,办了一年又一年。
如今老秀才是真的老了,学堂是老秀才的女儿接手,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
董榕收回思绪,将手里的铜板递给了顾卿:“我是家主的夫婿,家中教学授课的也不止我一人,我不该私下收束脩费。”
顾卿没有接,而是开口问他:“如果想学认字的人越来越多,你打算如何?”
董榕不知怎么回答。
他来给顾钰顾诺教书,是为了偿还娘亲讹诈顾卿的那些债。
欠家主的债还清之后,或许,他就该走了。
明年墨离就要参加秋闱,到时候他也走了之后,这里的孩子们怎么办呢?
董家村有老秀才,有老秀才的女子,而顾家村,如今有他们,以后呢?
“开创认字班吧,让更多的孩子认识更多的字,他们给的束脩你就收着,这是属于你的。”
顾卿道,“不过你既然教学偿还债务,那我有额外的要求,顾钰顾诺不跟大家一起上课,单独教他们两个,上课的进度要快一点,比如说,我希望短时间之内,顾钰能精通算术,顾诺能熟读三百千。”
董榕他们都是童生秀才,他们迟早会走出去,去府城,去京城,去属于他们的那片天空继续翱翔而不是一直窝在顾家村。
学会了三百千,就能送顾钰顾诺去镇上的私塾,不需要让他们继续留在这里。
董榕不知道顾卿已经想了这么远,他点头道:“加快进度,那就要增加读书时间,以后下午可能也要读一个时辰。”
顾卿点头:“你来安排就是了。”
“还有。”董榕迟疑开口,“这些束脩费,粮食不是我一个人的,我想分给大家。”
家里教书从杨沛到墨离,人人都出了力,虽不如董榕墨离出的多,但其他两人也是竭尽全力了。
他也想尽快回报一大家子人。
顾卿知道他是个有良心的人,并没有提出反对意见。
到了念书的时辰,院子里热闹起来。
多了隔壁的赵二丫和周泥鳅,加上顾钰顾诺,一共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