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 董云生(1 / 1)

他要确保在自己手下讨生活的老秦人,吃饱喝足,这样才能最大的激发他们劳动积极性。

“请黄大仙放心,咱们钢厂的食堂伙食好着哪,每天都有大肥肉可以吃!”

“四娃,给我也来一份。”黄贺笑眯眯道。

四娃赶紧起身,亲自为黄贺端来一碗白米饭,这是黄贺从现代带过来的大米,只是这些大米里面掺了许多粟米,看起来花花绿绿的。

黄贺眉头一皱,“这是怎么回事?大米不够吃的?”

四娃解释道:“黄大仙您误会了,我们这些苦哈哈,哪能顿顿吃大米?”

“您是不知道他们的饭量,一顿饭少说能吃两碗冒尖的大米。”

“您带来的大米虽多,可咱们也不能这样浪费。”

“经过钢厂领导的统一商量,咱们就决定,掺杂三分之一的粟米、三分之一的小米,这样既能让工人们吃饱,还可以大大降低消耗。”

“这掺杂了粟米的大米饭,吃起来也很香。”

黄贺并没有因为四娃的解释而松口气。

“工人们每天都要进行大量的体力劳动,伙食跟不上,他们的健康就无法得到保证。”

“我知道你们是为了骊山县着想,是想替我节省,可是不能用这种方式节省。”

“传达下去,从今天开始,要一半粟米,一半大米,绝不能让工人兄弟饿肚子。”

四娃站了起来,如同接受训斥的小学生,微微弯腰,俯首帖耳,恭敬的听黄贺的教导。

“是,黄大仙您批评的对,下午我就立即召开会议,传达您的指示。”

四娃此时的心态有些紧张,寻思:黄大仙是不是对我有不满,特意在员工伙食上敲打我?这伙食的标准,我也是对照其他诸如家具厂、陶俑厂来执行,怎么到我这里就行不通了?

却听得黄贺说道:“四娃啊,我并不是批评你,你也有你的难处,粮食问题的确是个大问题,但是再苦不能苦百姓,他们是最不容易的人。”

周围的劳工听到黄贺的话,眼泪唰的一下就流下来了。

看看,看看!

看看人家黄大仙说的话,再苦不能苦百姓,这简直就是闻所未闻!

黄贺继续道:“粮食的问题,你不用担心,回头我跟陈老说,让他尽量供应,不会让你为难。”

这种往大米饭里掺粗粮的做法,黄贺非常理解。

他从现代运输的粮食,很难供应所有的人,而且他的这些粮食,还有一大部分要送到咸阳。

咸阳的王公贵族,加起来少说也有数万。

再算上他们的仆人、家奴、门客,这就是十几万的需求量。

这个问题陈楚生也跟自己反映过,但是被自己否决了。

“看来还是要自给自足。”黄贺叹口气,“农业为立国之本,没有农业的支撑,工业的发展只不过是空中楼阁,很容易被人掐住脖子。”

秦国的粮食生产力有限,每亩地能产出百十斤的粟米就很不错了,这极大的限制了粮食的产出。

而种地这种事情,并非一朝一夕,要根据时节来耕种。

同时还要顺应天时,如果风调雨顺自然最好,遇到灾难性的气候、天气,就有可能打水漂。

黄贺带来的小麦种子、玉米种子已经收获了一茬,效果喜人。

第二批的小麦、玉米已经播种下去,就等两个月后收割。

现在骊山附近的农田,基本上都种植了黄贺带来的小麦、玉米种子。

这是在黄贺强大的金钱攻势下达到的效果,而且黄贺跟这些农户签订协议,保证高价收购他们产出的粮食。

秦朝的土地,始终奉行的是国有制,农民种粮,需要每年上交一定的粮食作为承包费用。

但是有的人土地多,有的人土地少,这跟秦朝的土地分配制度也有很大关系。

有军功的人,就能得到朝廷赏赐的土地,没有军功之人,只能租用别人的土地进行耕种。

不但要上缴赋税,还要缴纳一部分的租金给雇主。

如此一来,他们的收入就更少了。

遇到灾荒之年,他们只能逃荒,入山为盗匪,或者卖儿鬻女,卖身成奴。

黄贺在签订协议的时候,每家预先支付一定的秦半两。

反正现在黄贺手里的秦半两已经堆积成山,不用出去的话,都要生锈了。

得到秦半两的百姓,自然就相信黄贺所说的是真话。

黄贺的改稻为麦、改菽为玉米的计划才能顺利的推行下去。

秦朝时期的骊山,气候比起两千年后要热得多。

黄贺站在麦田里,手中挥舞着镰刀,左手抓住光滑的麦秆,右手镰刀飞舞,一丛小麦被懒腰斩断,汗水一颗一颗的从黄贺的额头滚落,摔在黄土地上,瞬间便浸润了泥土。

“主人,您喝口水吧。”小秘书潇睿一手拎着裙踞,一手捧着茶杯,小心翼翼的跟在黄贺身后。

黄贺此时打着赤膊,一条条肌肉鼓动,犹如小蛇一样,看的潇睿芳心乱窜。

炽热的阳光打在黄贺身上,晒得他皮肤冒油,古铜色的肌肤上,汗水不住的滚动。

“咕咚——咕咚——”黄贺接过茶杯,仰头就往嘴里倒。

粗大的喉结上下律动,潇睿忍不住用手帕,轻轻的替他擦汗。

黄贺抬眼望去,金黄色的麦田里,人头攒动,锋利的镰刀刀锋闪烁着寒光,到处是镰刀刀锋割断麦秆的沙沙声。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黄贺开口,将手中的镰刀交给了跟在一旁的英布,“来,你来干一会。”

时维四月,序属芒种。

去年栽种的小麦种子,经过几个月的生长,已经完全成熟。

没有农药化肥,全靠人肥培养,搭配上黄贺的优良麦种,秦朝的第二茬小麦收获形式喜人。

虽然比不上后世的亩产千斤,但是也有四五百斤的产量。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小麦成熟的时候,黄贺换了一身粗布衣裳,带着英布、潇睿就来到了骊山山脚下的张庄村,参与小麦的收割。

有了黄贺带头,那些骊山劳工,便以各个工厂为单位,包村下地,收割小麦。

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群众力量面前,骊山附近上万亩的小麦,被成片成片的收割。

男人收割,妇女晒粮,等到粮食暴晒之后,再由黄贺派人统一收购。

今年是黄贺大规模种植小麦的第一次收割,骊山上的劳工几乎是全部出动。

除了炼钢厂,需要人员看护,不让土高炉熄灭外。

家具厂、陶俑厂、矿山、硫矿、玉矿等劳工纷纷响应黄贺的号召,加入到这次农忙收割当中。

劳动群众,使用的是骊山第一钢材厂产出的钢材,打造的镰刀。

“骊山牌镰刀,锋利无比!”

黄贺望着漫山遍野,汗水挥洒,辛勤劳作的百姓、工人、士卒,忍不住放声吼道:“嗨——”

“兄弟们加把劲啊——”

“哎嗨呦啊——”

“兄弟们镰刀挥起来呀,哎嗨呦啊——”

“割麦要趁早呀,哎嗨呦啊——”

“建设大骊山啊,哎嗨呦呵——”

“咱们农民有力量,哎嗨呦呵——”

“山里的姑娘长得俏,哎嗨呦呵——”

“收下的粮食堆满仓,哎嗨呦呵——”

黄贺喊的劳动号子,简单易学,吼了两遍,就渐渐形成了浪潮,整个骊山脚下,都在齐声歌唱,说来也怪,本来精疲力尽的劳动群众,喊起号子来,仿佛被重新注入活力。

镰刀挥的更高,麦子割的更快,汗水落入泥土里,成了滋养下一茬的养分。

忙碌的抢收工作,持续了一个星期。

得益于骊山劳工人工不要钱,只要饭管够,他们可以从早干到晚。

轻伤不下火线,有个小伙手指头不小心被镰刀割断了,用麻布一包,继续干活,直到收麦结束,回到钢厂上班的时候,才被同高炉的伙伴发现。

黄贺听说了这个小伙的事迹,亲自到钢厂慰问,并且为他颁发了铜制勋章。

小伙名叫董云生。

在一千多名钢厂劳工面前,黄贺亲自将代表着无上荣誉的铜质勋章戴在了董云生的胸前。

“董云生同志,给大家伙讲两句。”黄贺拍着他的肩膀说道。

董云生活了二十年,哪经过这样大的阵仗。

"大仙,俺怕说不好,给您丢脸。"董云生是个地道的齐国人,一开口就是齐鲁方言。

黄贺笑道:“你就把自己最真实的想法说出来,我相信同志们都会理解的。”

董云生得到鼓励,昂头来到麦克风前面,他昂首挺胸,面目涨红,“俺叫董云生,老家是临淄郡。”

“首先俺要感谢黄大仙,给俺吃,给俺穿,还给俺一份这么好滴工作,黄大仙就是俺滴再生父母。”

“俺娘从小就教导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宁肯少活30年,拼命也要给黄大仙打工!”

最后一句话,是董云生声嘶力竭喊出来的,都破了音。

可现场没有人嘲笑他,潮水般的掌声汹涌而起,扑向了这个年轻的小伙。

董云生满面红光的下去了,迎接他的,是工友们羡慕的目光和热烈的掌声。

四娃狠狠的锤了一下他的胸口,“好样的,没给咱们钢厂丢脸!”

最新小说: 归词 王爷太腹黑:诱宠财迷小医妃 乱世童养媳 带着空间横行 逆天兽妃:皇叔大人劫个色 喂!你赖着我干嘛 十王一妃 邪王盛宠:医妃遮天 王妃来抢夫:爷你太撩人 大明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