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应熊很清楚朝廷如今朝廷与各地的藩王越来越紧张,已经有不少朝臣陆续提出削藩之策,尽管这些奏折都被皇帝留中,可是皇帝暧昧的态度却让人浮想联翩。
在吴应熊的内心里,非常不希望朝廷与父亲决裂,父亲已经是亲王爵位,世袭罔替,升无可升,眼下手里的军权反而成了烫手的山芋。
若是父亲能够痛下决心放弃手中的权力,允许朝廷对关宁军进行拆分,吴家的富贵必定会与国同休。
可是一旦与朝廷决裂,去争夺天下,就算成功又能如何,父亲都六十多岁了,还有几年好活。至于自己继位当皇帝,吴应熊做梦都没有想过。
对于吴应熊的固执己见,夏国相也是非常的无语,既然吴应熊无法劝说,那就想办法将内兄的儿子带回去一个吧。
“既然内兄不愿离开京城,不如安排一个世孙回到云南,在王爷膝下承欢,也让王爷享受几天天伦之乐。”
这个要求吴应熊犹豫了,他觉得夏国相所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让儿子回云南也算给儿子一个选择。
番茄免费阅读
万一有一天最不想看到的事情发生,自己被朝廷拿问,还能有一个儿子承继香火。
“我想想办法吧,毕竟公主的儿子离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找出一个充分的理由,不然会引起朝廷不必要的猜疑。”
夏国相点点头道:“那好!内兄有什么紧急之事需要传递就到天桥夏记南货铺寻人传递,我们的暗号是......”
吴应熊记下之后,便匆忙离去,夏国相知道自己来京城的任务没有完成,内兄的心已经偏向了朝廷这边,尽管是碍于亲情暂时不会出卖吴氏,终究还是有些靠不住了。
夏国相又在京城安置了一番京城暗线的布置,留下留守的人员之后,便起身返回云南。
回到云南之后已经是康熙九年(永历二十四年)的盛夏,朝廷建议削藩的声音已经是此起彼伏,成了公开讨论的话题。
满清朝廷与藩镇的矛盾已经渐渐地浮出水面,不再是遮遮掩掩,天下有识之士都已经看出满清朝廷与藩镇之间必然会有一战。
郑氏这两年的时间日子过得很平稳,西方的狗咬狗战争,使得他们一盘散沙,即使是红毛夷与斗牛国如何在西方国家游说,始终无法说服各个国家组成联军对付郑氏。
尤其是还有一个在与郑氏的贸易活动中获得大量好处的约翰牛在其中搅局,搅屎棍的称号已经初具规模。
在各方都保持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之下,郑经难得的过了几年舒心的日子,在这两年的时间里,唐婉儿与锦瑟为郑经生的两个儿子相继出生。
郑氏终于有了合法的继承人,郑氏上下一片欢腾,老实说郑经的年龄已经不小了,在人均寿命三十多岁的古代,到永历二十四年郑经已经二十八岁,再不能生出儿子会极大的动摇郑氏内部的稳定性。
这两年多的时间,由于吴军加大了对郑氏的人口输入,使得郑氏各地的人口规模有了明显的提升。
其中承天府的户籍人口已经达到了壹佰伍拾万人,琼州府的户籍人口也达到了一百三十万人,旧港与满剌加的编户齐民人口加在一起也达到了历史性的五十万人,就连吕宋府各地编户齐民的人口也达到了二十万人。
郑氏地盘上的人口达到了三百五十万人,按照二十人养一兵的要求,郑军能够在战时动员起十五万大军。
这个规模的军队虽然说席卷整个华夏大陆不可能,但是控制一两个省是一点儿问题都没有,短时间内郑经并没有与满清或者吴军决战的想法,让满清与吴军双方互相消耗,郑军坐收渔翁之利才是对郑军最有利的做法。
年底的时候,陈永华从大陆返回承天府汇报工作,郑经召集了在承天府的全体复兴会会员进行了一次全体会议。
会议由陈永华的汇报开始,承天府是在后方发展会员非常的缓慢,郑经不希望任何投机者进入这个组织,他希望这个组织一直都能保证纯正性。
整个承天府现在的会员都不超过十人,除了原始会员林陛、冯锡范与何斌之外,又吸收了如陈辉、周全斌、杨来嘉、洪磊等人。
这些人都是郑氏如今的核心人员,哪一个人拉出去都可以是一方诸侯,陈永华看着这些老面孔新面孔沉声说道:“王上!诸位!种种迹象表明满清朝廷对藩镇的不满已经越来越严重。
对藩镇的打压也已经不再遮遮掩掩,吴三桂以目疾隐退,奏折递到康熙的桉头,康熙没有做任何的挽留,便同意了吴三桂的奏折。
这两年吴军的部将多次联名上书满清朝廷,都不能恢复吴三桂的统军位置,虽然说满清也知道不管朝廷给不给吴三桂这个统兵的权力,吴三桂都牢牢地掌握着这个权力。
除非满清朝廷大动干戈地移镇拆分,不然很难撼动吴三桂的地位,很明显满清朝廷已经毫不掩饰对藩镇的厌恶。
依属下看来,满清的削藩可能就在这一两年之内开始进行,满清朝廷如今也在积蓄实力,等到他们觉得时机成熟之际,一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削藩。”
陈永华的汇报很简要地概括了满清如今的形势,郑经看向手下的海陆两员大将问道:“公台!邦宪!海陆两军明年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能够出动多少人马?”
“海军除了必要的留守人员可以全员出动,海军是技术兵种,如今三大舰队已经各自拥有四艘大舰,第三舰队完全有能力守住满剌加海峡,不给西夷任何可乘之机。”
“对付满清海军其实用处不大,更多的是起到一个运输作用,海军的重点防御方向还是面向西方。
第一舰队第二分舰队要有随时支援满剌加的准备,同时也要与第三舰队配合好定期巡航南洋各地,以防西夷从其他地点偷偷登陆南洋岛屿。”
“臣明白!如今看来第二舰队用来防御琼州府,实力已经出现夯余,这些战力留在琼州府白白浪费不如调往北方一部分兵力。”
“我们暂时什么都不要做,一定要静观其变,不能让满清感觉到我们才是满清的最大威胁,对于满清来说,他们越是认为我们不堪一击,越是对我们有利。
等到满清与吴三桂打起来,才是我们动手的时刻,现在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将军队训练好,随时都能拉出去,敢打必胜。”
林陛的提议没有通过,让陈辉有些失望,这两年在琼州闲的肚子上都长出了肥肉,陈辉是个纯粹的军人,对海战也有着自己的理解,是与林陛一样难得的海军人才。
这样的海战人才郑经当然不可能一直放在琼州闲置,林凤年事已高,已经不能适应一直顶在前线高强度的战备巡逻。
过完年各个军队的人员都将进行轮调,林凤与蔡翼也将正式退居二线,进入海军学堂为海军学员授课。老海寇可能不会讲什么理论,实战经验可是信手拈来。
过完年陈辉述职完成之后,便会前往第三舰队任职,第二舰队长官将由第一舰队副将洪暄升任。
第一舰队第二分舰队长官由第二分舰队原大舰舰长谢凤山升任,第三舰队副将由已故老将马信之子马维祥担任。
谢凤山一直在海军效力,只是资历不显,如今也算升到高级将领的行列。马维祥是名将之子,本来应该子承父业,在陆军打拼,偏偏马维祥痴迷大海,就愿意当海军在大海上迎风破浪。
有道是爱一行干一行,马维祥就是其中的典型,是郑氏二代中比较有能力的将领,升任副将与陈辉搭班子,也算步入了高级将领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