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拿这两道几何题来说吧。”
“这道题是去年的高考A卷倒数第二题,传统的数学解题思维能做,步骤是先解读每一个已知条件,基本上当每一个已知条件翻译得差不多了,这道题的思路也就出来了,因为一个已知条件,基本上就对应一个定理或者可用的概念。”
“比如E点为AC的中点,又是直角三角形,这个条件翻译过来,它只对应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这个定理,也就是AE=BE=1/2AC……只要基础知识掌握得足够扎实,把其他的条件也如此翻译一下,基本上每一个已知条件对应的定理概念也就一两条。”
“当我们把所有已知条件如此翻译出来,互相对照,这道题的解题思路基本上就出来了。”
罗冰微微点头。
随后易阳说:“这是高考题,接下来看这道竞赛几何题……总共只给了四个已知条件,但是它的图形很复杂,一个已知条件如果要翻译的话,对应太多知识点了。”
“比如,这条线段,既是这个小三角形的斜边中线,又是这个三角形的底边,同时还是这个圆的切线,而这四个点还共圆……所以这条线等于这条线,这个已知条件,翻译一下的话,牵扯到的定理有五六个,而另外的几个已知条件同样如此,全部翻译出来,可能摆在面前有十几种方向思考,根本不知道要顺着那一条方向往下思考,很可能想了半天,才发现这条路走不通……”
“更何况……数学竞赛题目的很多定理稍微一变化就让人晕了。”
“嗯……”
易阳又继续说,“所以思考数学竞赛题目,用常规的数学思维很困难……这也是竞赛生和普通高考生思维的区别,数竞生在思考这种题目的时候,思路不是按照步骤按部就班思考的,而是……用一种双向奔赴的思考方式来解题的,逆向加正向思维,激发灵感。”
罗冰沉默不语。
易阳指了指这道题:“继续以这道题为例,既然是让我们证明角ADF=90度,所以这里作为来思考,方向就会少了很多。”
“这个角跟其他角的关系,能够产生90度的有这么四种可能……”
易阳开始在草稿纸上写写画画,罗列出来,然后说:“顺着这四种可能,往前推导,逆向思维的某一条路径就会跟十几种翻译过来的正向思路在某一个点交汇了,然后再筛选组合一下已知条件翻译出来的这些可能,证明这个交汇点……这样就能看出来这道题到底怎么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