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左慈扭头对陈难说道。
“国风老弟,就让我们让他们看看有没有在说谎,我想借庖厨一用。”
“你动作快点,一会还有正事没说。”
陈难摆了摆手,他也好奇这左慈究竟有没有把化学书吃透。
接着。
左慈把孔明和贾诩带到庖厨中去。
拿出一个干净的瓦罐,拿出抹布把底部擦了擦。
“你看我已经把罐子底部擦干净了,上面没有一滴水。”
“你们可以检查一下,别到时候还不相信。”
左慈自信满满的说道。
孔明拿起瓦罐里里外外都检查了一遍,确定了没有任何水分。
接着贾诩也摸了摸罐子,确定无疑后,才放心交给左慈。
“不要眨眼啊!”
左慈故作高深的说道。
接着点燃了一根木材,直接把瓦罐倒扣了上去。
过了一会,才把瓦罐翻过来。
“你们快看,这就是谁。”
“水……还真有水呢!”
贾诩直接瞪大眼睛。
刚才一滴水都没有水的瓦罐,现在真的出现了水。
他们全程都不敢眨眼,左慈不可能在两双眼睛的注视下作弊。
就算左慈不跟他们解释,也清楚了。
“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贾诩拿着瓦罐看来看去。
“现在知道化学的厉害吧!”
左慈抱着肩膀笑着。
陈难看到左慈的实验,很是满意,看来他是真的喜欢化学。
“既然这样,以后有需要勾兑的东西就由你来做了。”
陈难心里打起了主意。
没想到。
一直没有说话的孔明突然提出了疑问。
“屁也能点着?”
孔明脑海里一直出现这句话,他最喜欢一些点火的东西。
一想起来紧张又刺激。
只是这有点不可思议了。
屁还能点着吗?
不行。
等回去以后,我一定要多吃一些黄豆,豌豆,多吃这些东西就会忍不住放弃。
他也要试一下,看看左慈说的是不是真的。
孔明心里暗想道。
(本章未完,请翻页)
“这么神奇的东西……全都是国风老弟告诉你的?”
贾诩羡慕的问道。
这乌角先生怎么知道这么多。
“对……就是国风老弟教给我的。”
“国风老弟,乃是神人啊,某早就说了,国风老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文和老弟,还你没见过的东西还有很多了,我一一告诉你……”
左慈又忍不住卖弄起来。
“好了,别在这扯东扯西了,鄙人还有要是呢,不是让你们闲着没事干的。”
陈难直接把左慈的骄傲给打断了。
看乌角先生的样子,还不知道显摆到什么时候,之前觉得他挺低调的啊!
听到陈难开口了。
左慈,孔明还有贾诩连忙闭上了嘴,刚想起来陈难喊他们不是闹着玩的。
“鄙人想教给你们如何利用雕版印刷批量生产书籍……”
陈难认真了起来。
“什么是雕版印刷啊?”
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
陈难就是想教给他们雕版印刷术。
事实上,他更想用活字印刷术,只是他考虑了一下,当前还没有技术支持他搞活字印刷。
因为就算后来宋朝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人们还是没有摒弃雕版印刷。
就算到了明清时期,雕版印刷术依旧是他们使用最高的雕刻方便。
这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活字印刷术的要求很高,当时的生产条件还是很难实现。
就说技术问题吧,这做活字的材料就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有的,木材虽然成本低,却容易坏。
活字也不好固定,如果那个环节出现一点失误,印刷出来所有的书都会有问题。
这个时代的油料墨汁也很落后,要是使用金属材料,很难把活字印在纸上面。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一本书的汉子就有几千个,由于当时还没有出现拼音,排班经常出现失误。
因为这么多条件受阻碍,所以只能使用雕版印刷术。
自然。
等到时代的生产技术发达了,陈难也会教给世人活字印刷术的方法。
而且,要想做好活字印刷术,雕版印刷术就是它的基础,所以等人们都会
(本章未完,请翻页)
雕版印刷了,活字印刷术学起来也就更快了。
“至于什么是雕版印刷,先看我是怎么做的。”
“你们看,这里有一块木板,上面刻着一些书稿。”
“找一张质量好的纸,要这种特别薄而且透明的纸,把正面贴到木板上去,这样印出来的字迹才会更清晰,也更好的做成反体。”
“接着,用刻刀把字的周围削平,让一些文字凸出来,我们见过的那些石碑都是些阴文,所以和雕版印刷是完全相反的。”
“接下来就是印刷了,在凸出的文字上小心的涂上墨汁,把纸张轻轻的贴在上面,这样字迹就出现在纸上了。”
陈难详细的给他们讲解着,一边拿着纸张给他们做示范。
贾诩和孔明聪明过人,一眼便清楚它的操作原理,也知道这雕版印刷术惊为天人。
“只是……国风老弟,这么印刷也太慢了吧,能不能提高些速度。”
“雕刻书本不仅耗时耗力,还容易出错,真不如手写来的快。”
左慈思虑了半天,忍不住问道。
“乌角先生你的这个问题根本不是问题。”
陈难笑了笑,接着他对左慈问道。
“要是只抄写一篇文章,这雕版印刷自然是慢了些。”
“要是把这篇文章抄写一千遍,一万遍呢?”
听到这里,左慈不说话了。
自然。
手抄四五份自然要比雕版印刷术快的多,但要比数量,自然雕版印刷更受一筹。
只需要拿着纸,一张张的放上去,不出三秒就好了……
这手能走多块才能比得上雕版印刷啊?
“国风老弟真乃神人也,这雕版印刷妙哉!”
孔明拱了拱手,啧啧称奇。
左慈自然想不到这雕版印刷术对后世的影响有多大,而他却想到了别的方面。
因为孔明和左慈看待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不同。
他本就是个谋士,考虑问题都是为了百姓的发展,和后世的影响。
自然更看重这背后所带来的影响。
“国风老弟,这方法实在是太厉害了。”
“真是神了……我贾某人还不知道竟有这么好的东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