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不会跟你大嫂说啊,你家眼下只有乔二经一个男人,伱娘不指望二经,还指望你家那大嫂下地干活啊?你娘又不傻,谁能干活,谁值得依靠她比你精,她能拿捏你和你嫂子,就是了解你们两个,明天先让你大嫂去,后天把你二嫂也安排到你家里,要是后面还有活,让你二哥,我,还有几个孩子都去帮忙!”孙氏拉着板凳坐下来说道。
秦兰气道:“娘,我家的事是我娘在做主,我说不上话,让大嫂二嫂去就行了,你和二哥,还有孩子们能去做啥?”
“娘啥不能干?你回去让你娘给我个事干,也去你吃饭挣钱啊!”孙氏命令着。
秦兰撇了撇嘴:“……”
她才不会让他们去!
“唉,我说话你听到吗?让你娘给我和孩子们都安排个事!死丫头你……”孙氏又想骂出口,难听话还没出口就被一个声拦下。
“娘!”乔二经一脸不悦道:“你要想找活,就亲自找我娘说,你别为难小兰。”
秦河蹲在堂屋门口,长叹一声:“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给娘家找点活还要爹娘亲自去求着,我就没见过这么不孝的女儿,哼!”
秦兰和乔二经觉得待不下去了,该说的话已经说完了,也不想跟爹娘说啥,爹娘根本不讲道理。
“娘,你想去我家干活,你自个找我娘说去,我和二经先走了!”秦兰看向梁霞和刘梅:“大嫂,明天别忘了?”
梁霞点点头嗯着。
刘梅没说啥,笑了笑,起身要送两人。
来到院门口,二哥秦湖正在摘野菜,见秦兰和乔二经要走,笑呵呵的问:“要走啊?”
秦兰嗯了声:“二哥你忙!”
“嗯……好,常来啊!”秦湖送秦兰两人送到院门口。
孙氏在后面骂骂咧咧的道:“死蹄子,越来越不得了,还跟我甩脸色了!过了明天我就去见你娘,看你娘敢不给我弄个事,哼!”
梁霞和刘梅:“……”
……
第二天,萧清带着乔鸿和乔二经一起入深山,需要把剩下绿豆根茎拔掉,然后把土翻下。
三人干了一早上,只清了两亩多地。
乔二经看到近二十亩的土地,土里还有水份,想这么肥沃的地,多少年没见过了,心里欢喜的不得了,佩服娘能找到这么好的地方,难怪能长出那么多喜人的粮食来。
萧清干着活道:“等县城里的生意稳定下来,铺子你们看着,我去山里找水源,一定要多种些绿豆,豌豆,这深山这么多地,空着可惜了。”
乔二经是个地地道道种田的人,想到以后他们家那么地多,脸上忍不住喜悦道:“娘,到时我跟你一起来种,山上有多少肥土,我们就能开垦多少地。”
三人又干了半个时辰,就匆匆赶回家了。
今天要去县里送茱萸粉面,顺便帮乔鸿打听下入私塾和入书院的事。
昨晚,乔鸿躺在床上唉声叹气,翻来覆去,萧清知道他想入书院,想到睡不下了。
这孩子心里有事不说,不想给家里添麻烦,既然他不愿意说,她也不多问,她能做的就是帮帮他。
萧清不想去找世子帮忙,她去找,世子肯定愿意帮,但世子这人目的太明显,除了生意声往来,还是少跟他有牵扯为好。
萧清送完茱萸粉面后,跟周川打听了县城的几间私塾,她打算等会过去问问。
县城里的私塾,大概有四五间,最好的私塾莫过于池家支持的鬼谷子私塾,瑶山书院的学生大部分学子是从这里进去的。
萧清想去这间,可是入这间私塾,需要得到侯府主子的认可,萧清立马放弃了,这不是让她去找池彦吗?想想还是算了。
于是她又寻着瑶山县最好的第二间私塾,浅墨私塾。
这间虽然没有鬼谷子的名气大,但十年间,也出了个举人,七八个秀才。
周川听说萧清要找私塾,是为了送儿子进去,亲自带她去找。
萧清再三婉拒,周川却坚持,说是怕她一人去,人家私塾觉得不重视,不让她进去,他在的话,多少方便行事,萧清这才同意。
马车里的周川见萧清担心着,他劝道:“若是先生们要求鸿哥住在县里,你倒不用担心,我在瑶山县城虽然不及侯府家宅多,但还是有住的地方,我家有两间闲置的屋子,可以让他先住在我家,等你们家生意稳定了,新宅子能入住了,再搬回去。”
“这么麻烦你,会给你家带来不便,内掌柜也会生气!”萧清推辞着。
周川爽朗的笑了笑:“萧掌柜不知,周某人自从来了瑶山,便独身一人,如今独身几年,内子早年因难产而亡,孩子和内子一起撒手而去,几年了,思念至今!”
萧清忙含歉意道:“哎呦呦,我该打嘴,提及你的伤心事了。”
周川呵呵大笑:“无妨无妨,过去的事了,放下了。”
两人说着话,马车就来到了浅墨私塾。
“掌柜子,到了!”外面赶马车的小厮道。
周川做了个请的手势:“萧掌柜请!”
萧清跳下了马车。
两人来到私塾门口,里面的读书声和教书声传了出来。
“掌柜子,我先去通报一声。”马夫说。
周川嗯了声。
半晌,从里面走出一位银须银发,面容慈祥的老者。
萧清连忙走上去拜礼:“夫子好!”
周川看着萧清拜礼,眼睛一亮,忙跟上前拜礼。
老者见两人身着,又见两人身后的马车,做了个请的手势。
“嗯,进来说吧!”老者道。
三人坐在浅墨私塾外厅,面对面而坐。
老者请着两人喝茶,笑呵呵的问:“两位来,所谓何事?”
萧清笑着看了眼周川,说:“夫子,是我,我家的事,是这样的夫子,我有个儿子,今年快十四岁,从小读过书,只是这些年旱年,没机会继续读了,搁浅下来,如今想重新来私塾读书,想问问夫子,浅墨私塾愿不愿收?”
老者一听要半路入学,还十四岁了,还没上过私塾,心里立马不大愿意了,有点资质的学子,已经成了童生,只有那些读死书的还在啃着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