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人畏暑,秋冬南侵,至春北还。相公,你发动的这个“夏季攻势”,就是要趁着暑热之际,恢复河东、河北。此可谓以己之强攻击之弱,明智之举。”
面对李若虚的赞赏,王松笑了一下:“河东至太原以南,基本都在我军控制之下。剿灭盗匪、兴修水利、营田、屯田,恢复王化官制,要容易的多。只是这河北之地,大半还在金人的控制之下,金人残暴不仁,杀戮成性,百姓生灵涂炭,不由得我不心焦啊!”
这次发动的“夏季攻势”,就是趁着女人骑兵退去,向两河的沦陷区推进。宣化招纳,即使是那些不能军事占领的地方,也要把官军收复河北的决心传达出去。
河东之地,金人和忠义军在太原以北形成均势。这也是因为府州一战,女真西路军最精锐的娄室军几乎全军覆没,使得女真西路军元气大伤,无力吞并河东忠义军。
正所谓此消彼长。女真精锐损失惨重,忠义军士气大涨。当心理上不再存在劣势,双方的局势就会变得微妙起来。
李若虚皱着眉头,似乎心有所忧。
“李公心里担心些什么?尽可以说出来,咱们集思广益,共同想出办法。”
“相公发动“夏季攻势”,小人在想,怎样才能扩大它的影响,使得河北两路的百姓、甚至是金人都能知道,鼓舞百姓的抗金士气,震慑金人。”
扩大影响?
王松愣了一下,随即笑了起来。两河报纸办的如火如荼,已经形成了规模,不仅有«警世钟»、«中华日报»,也有«河北日报»,«河东日报»等,影响可谓巨大。
两河已是他的根据之地,要想让其固若金汤,不仅要加强军事,繁荣百业,还要在民众的精神上狠下功夫。
话语权永远不能失去。他兴办教育,不就是为了改变民众的思想吗。
就比如后世的赤色高棉,他们取得了革命胜利,控制了首都,结果却造成了大饥荒。而这大饥荒是由世界警察米国一手造成,最后却反而成了赤色高棉的罪行。
在赤色高棉攻入金边前,这座城市一直是由米国等西方国家在资助粮食。也吸引了战争中的流民大量涌入。金边这座城市,战前也不过就五万人而已,赤色高棉进入金边时,人口却增长到200万,战柬埔寨当时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还多。
由于赤色高棉革命成功,世界警察米国人失去了对这座城市的控制权,当即断绝了粮食供给。大饥荒就这样形成了。赤色高棉为了避免难民饿死,强制这些战争流民,方式也极其简单粗暴。但不让这些难民返回农村,难道让他们待在这里饿死?
方式虽然简单粗暴,但不这样做,等于让难民饿死,这个责任由谁来承担。最终,弱肉强食的地球上普遍传递的恐怖事实是,赤色高棉野蛮驱赶百姓到农村,成为他们的免费农工。
赤色高棉取得政权后,令米国人,安南人极为不满。各种破坏势力,不断暗中破坏这个新生政权。尤其是越南,利用柬埔寨境内的越族人,对红色高棉实施了不计其数的破坏活动。红色高棉被迫自卫反击,却被说成了屠杀。
而米国轰炸古志明小道及其周边地区,导致万柬人死亡,却被说成了正义的军事援助。
最终赤色高棉失败,被冠以洪水猛兽,而罪魁祸首之
一的米国却仍扮演着正义的角色。
此案例也入选了后世的经典舆论战100例,无非是因为米国人控制了整个话语权,“五毛”和“美分”功不可没。
而赤色高棉,从来就没有掌握过话语权,连个“自干五”或“自干美”都没有。
如今的大宋,士大夫们控制着话语权。他们说什么是什么,底下的百姓也只有接受,因为他们失语无助。
自己又为何半途而废呢?
面对士林、读书人,自然是创办报纸了。而对于劳苦大众、文盲们来说,在现有的条件下,剧社应该是更好的方式。
“报纸,剧社?”
面对李若虚的错愕,王松坚定地点头道:“不错,就是报纸和剧社。”
“报纸面对读书写字之辈。剧社则是同时兼顾读书人和底层百姓,浅显易懂,生灵活现,就如演戏一样。”
李若虚恍然大悟,自己真是杞人忧天。
“原来相公几年前办报纸,早已经存了这份心思。有了报纸,这两河的百姓就都有了主心骨。抗金的形势必大为好转,相公兵不血刃,便可得这两河人心。善矣!”
王松点点头道:“李公说的不错。这报纸首要的宗旨就是抗金。上面首先登的就是抗金的事情。”
他沉声说道,里面有了些感情。
“忠义军英勇就义的事迹、番子的凶残暴虐、官府的无能腐败、百姓的水深火热、士大夫的昏庸、当前的抗金形势、敌我双方实力的对比等等,都要一一涉及,让民众知道。”
李若虚苦笑道:“相公,一份«警世钟»,再加一份«中华日报»,已经得罪了全天下的读书人。事关个人名节,那些把持朝政的士大夫,可能会恼羞成怒,与你争个誓死不休!”
“他们也有资格代表天下读书人!”
王松摇摇头,冷声道:“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文以载道,蹈义而死,这才是读书人的本意,他们配吗?”
金兵南下。大宋济南府知府刘豫杀害勇将关胜,开城投降;北京大名府留守杜充决黄河,淹死百姓无数,降金;宋徽宗下面的“六贼”;宋钦宗的重臣耿南仲、唐恪;赵构宠信的黄潜善、秦桧,个个都是位高权重的士大夫、皇帝的近臣。
若是把这些人的“光荣事迹”通过报纸曝光于天下,人人皆知,也能打消许多骑墙派心里的侥幸,北风压过南风,不让投降派占了上风。
王松喝口茶,慢慢说了起来:“这些士大夫,平日里高官厚禄、锦衣玉食。不思精忠报国、安抚百姓,却只知贪图享乐,党同伐异。金人来临时,或一击即溃,或开门跪降。有些士大夫,空有报国之志,却是志大才疏、刚愎自用、嫉贤妒能,外行领导内行,真可以说得上是百无一用,误了百姓,也误了天下大好河山。”
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才是一个“士”应该具有的品德。
李若虚赞道:“士人入仕,应清正廉洁,执法严明,上报国家,下安黎民。在民族危难之时,挺身而出,杀敌报国。从容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
仁。”
“所以,不能让这些无能之辈再掌握话语权!”
王松结束了这场无休止的讨论。他轻声道:“从即日起,咱们要成立宣化司,专门从事宣传教化一事!”
“相公所说的“宣化”,到底是如何样的一种形式啊?”
李若虚仍然是懵懵懂懂。
“就像以前的«警世钟»,«中华日报»一样,只不过更加精细。比如说,我军大破完颜宗辅,就可以在这报上登出来;官府正在兴修水利、组织耕种,这也可以登出来;官府成立学堂、要求孩童上学,这也可以登出来。只若是当下发生的事情,或者即将发生的事情,都可以及时的登出来。这就叫“报纸”,提供消息、宣传官府的各项法规、政策,通报战场的战绩,低价出售,谁都能买得起。”
李若虚马上明白了过来,他深深叹了口气道:“如此以来,百姓不出门可知天下事。即便是不识字,也可以互相传读,毕竟大宋的读书人还是不少。”
“不过……”
他迟疑了一下问道:“这报纸该怎么办,多久出一次,是否还和以前一样,两三天,三四天均是可以?”
“把最近发生的事情汇总一下,按固定的时间开始发行,七天一次,形成固定的模式,不再轻易更改。”
王松思考着说道:“费用还和以前一样,都由官府来出,要确保印刷的质量清晰完整。可以分成几大块,军事战报、民生教育、各方商业买卖往来、官府的政策、法令,等等。到时候可以请一些文笔好的读书人前来做事。。”
以前的小报过于简单粗糙,如今的报纸,无论是«警世钟»,还是«中华日报»,拟或是«河北日报»、«河东日报»,都是犹如后世的报纸版式,时间为每周一次,除了民族国家,更多的则是地方民政。
李若虚也笑了起来。从王松身上,他总能发现意想不到的惊喜。
李若虚或许还没有意识到报纸的重要性,王松却是深谙其味。报纸已经成为了一把利刃,正在唤起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现在的报纸就像后世的电视、网络广告一样,只要看看那几十秒的广告,几千万甚至上亿的价格,就知道广告的作用了。
“李公,你可不要小看了这报纸。若是做好了,胜过十万雄兵!”
办报纸,以前是他亲自抓,随着忠义军地盘的扩大,他也越来越忙,再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负责此事。
听到王松的语气郑重其事,李若虚肃拜道:“相公放心,在下一定挑选好合适的官员,让相公从中脱身出来,做好此事。”
王松想了一下,沉声道:“其实报纸这事,有一个现成的人选,完全可以担当此任。”
看到李若虚不解的眼神,王松笑道:“就找黄馨来吧。反正她的生意都有下人打理。黄馨见多识广,思维敏捷,在做报纸这件事上,可比那些老派的官员强多了。”
李若虚点点头,继续问道:“既然报纸有黄小娘子负责,那么这剧社……”
“自然是花想容了。除了她,谁还能担当此任!”
一瞬间,王松不由得想起了李师师。只不是不知道她如今身在何方,做何营生。
要是李师师在,绝对是个很好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