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算个事儿?”朱由桦失笑。
猛如虎有些惊讶,他本来觉得这些皇族视财如命,要想南阳王府答应应该还要费些周折,却没想到。
“那、王爷这是,同意了?”
朱由桦道:“嗯,姓邓的家属瞻仰、抚恤,这些全都不用猛大帅操心,我南阳王府的办事效率,这不算个事儿。”
“多谢王爷!”猛如虎大喜过望,“瞻仰怎敢劳烦王爷,抚恤银待来日,末将必定相还。”
谁也不想既欠人情又欠钱财,对于朱由桦,虽然他是平易近人的和气态度,但猛如虎却丝毫不敢僭越。
这才是真正的皇族,那朱聿鏼与之相比,不过是井底之蛙!
“军饷和军械的事儿本王早就知道,这点银子不算什么,守城用命的官军弟兄不容易,能帮则帮,猛大帅有难处,来找本王就行。”
猛如虎闻言吃惊不已,顿首叩拜:“王爷胸襟海量,我辈所不及!”
“哈哈,这实在是过奖了,国家有难,身为大明皇族,又岂能坐视不理?”朱由桦道。
......
从正殿中走出,猛如虎松了口气。
他实在是没想到,身为皇族的南阳王朱由桦,居然如此的平易近人,根本没有任何架子。
人家只是站在那里,不需要多余和额外的表情,便是不怒自威,这是骨子里与生俱来的皇室气质。
至于那个唐王朱聿鏼,虽然现在的身份很高,但是两者相比,在猛如虎的眼中,他不过是个跳梁小丑罢了。
这也怪不得王绍禹等人能听从这位南阳王的号令了,如果守洛阳时是他猛如虎,定也是对朱由桦言听计从。
心中放下一件事,却又提起另一件事。
虽说朱由桦没说什么,也没见丝毫不满,但这毕竟是求人替自己办事,这份人情欠的,不知何日才能还得上。
关键是现在自己也没那个能力去还。
想到这里,猛如虎忽然有了个可怕的想法,如果现在的皇帝是这位南阳王,那该多好......
下一刻,猛如虎便是摇头,将这个天真的想法甩出头绪。
朱由桦虽然是皇族,可他在福王一脉中,不过只是庶三子,任朱常洵再怎么喜爱,终究也不可能是世子。
成为皇帝?这根本不可能。
当年万历朝国本之争,大行皇帝这么喜爱朱常洵,几次想要立他为太子,但却被满朝文武反对。
朱由桦能当上皇帝,除非崇祯皇帝和太子朱慈烺突然暴毙,福王世子朱由菘和嫡二子也都消失无踪。
要满足这些条件,却又谈何容易?
......
过了几天,朱由桦来到南阳府衙。
听说这位大爷来了,南阳知府胡宪知直接从床上滚了下来。
“快快快,官服呢?”胡宪知一脚将一个手忙脚乱的下人踹倒,焦急道:“都快着点儿,本府要出去迎接南阳王!”
旁边的知府夫人惊了,有些不以为然。
“老爷,他不就是个福王庶子吗,见唐王都没见您紧张成这样儿...”
“妇人之见!”胡宪知起身赶紧穿官服,“这朱由桦和唐王一样吗,他砍那个辅国将军的时候你是没看见!”
“赶紧的,慢待了南阳王,本府把你们一个个儿都办喽!”
总算手忙脚乱的穿好官服,胡宪知带着夫人走出了卧房来到前厅,却发现朱由桦早笑眯眯的等在这儿。
当然,这货坐着的不是客位,是他原本升堂办案的地方,下边几个差头都被王府侍卫控制住,没一个敢动。
“南阳王忽然大驾光临,本府、本府有失远迎,还请恕罪。”胡宪知话刚说完,衣裳搅到脚上,直接摔了个大跟头。
朱由桦道:“无妨,看胡府台这么忙的出来,本王心里有数。”
不知道为什么,朱由桦说完这句,胡宪知放心了。
只见他和夫人都弯着身站在下面,恭敬地说道:“不知王爷光临本府,是有什么要事吗?”
“废话,没事儿本王来你这儿干什么?”朱由桦刚说完,好像见到什么好玩的东西一样,紧盯着后面,微笑道:
“府台夫人不必害怕,本王又不是大虫,会吃人。”
看他这副色眯眯的样子,府台夫人慌了,赶紧行了个礼躲到后边去了...
“那个、有什么事王爷说就行。”见这货眼神不对,胡宪知护小鸡似的将夫人护在自己身后。
朱由桦本身也是逗逗他们,自己除了宁氏要照顾,还有个高桂英要让她唱征服,哪儿有这么多闲工夫再收一个。
“是这样,本王有个事儿想和府台商量商量。”朱由桦翘起二郎腿。
半晌过后,胡宪知沉吟着坐下,细细思虑半晌。
“王爷说的不错,工程建设,技能收揽和安抚流民,又能为官府多一项收入,可是这么做,自古未有啊。”
说着,他捋捋压根不存在的胡须,“将建设权交给商人和地主,这帮人靠谱吗?”
胡宪知是为官的,虽然有些贪生怕事,但最起码的顾虑还是会有,对于商人和地主这些人,他也不是很相信。
但这样做的确很有诱惑力。
首先就是流民的安抚和安置,其次就是为他们提供工作机会,如果能成功,地方上的流贼、匪患会少很多。
最主要的是,工程建设都是自己的政绩,官府却不用出钱,最多只派出衙役负责维持就行。
同风险相比,似乎得到的利益更多。
许久之后,胡宪知起身道:“那本府明日就下个告示,将南阳府内的工程建设权,交给南阳王府。”
对这个结果,朱由桦并无意外,只要利益到位,还怕他们不上钩?
遂也是起身笑道:“既然这样,本王先祝我们合作愉快?”
胡宪知愣了一下,也点头笑道:“合作愉快。”
......
崇祯十四年三月底,伴随着一阵热闹的爆竹声,南阳府第一工程建设集团,正式成立了。
首批参与合作的地主、商人们,有南阳刘氏、赵氏,做布匹行当的熊家,还有南阳商会的会主东家——唐氏。
除了这些地方上的大地主和各行业的商届大拿们,还有多达二十几家的小地主、小商户们联名参加。
当然,一切的一切,都是由知府衙门和南阳王府牵头,虽然明末这个时代不景气,但这点正规性还是要有的。
一时之间,南阳府内外热闹非凡,对于这个消息,百姓们高高兴兴的四处奔走相告。
自己和家人就要有工作和住的地方了,能不高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