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下属赐名这种事情,刘备也不是第一次干了,因此,戏志才也没有太过激动,只是道:“主公,若真欲行‘添丁入亩’之法,也不可亲自提出。”
刘备闻言,点了点头,他完全明白戏志才的意思,“添丁入亩”这种事情肯定是得罪人的,所以不能自己亲自去做,应该让下面的人来给自己背黑锅,这也是帝王心术,所谓“恩归于上、怨归于臣。”。
最典型的甩锅,当属曹操的粮官。甚至为了给曹操稳定军心,而献出了自己人头,于是,刘备问道:“此事,先生万万不可为,只是不知谁人可以为我分忧?”
戏志才道:“主公放心,忠自有定计。”
刘备抬了抬手,最后,只是再一次说道:“此事,先生万万不可为,还请先生为我珍重,备宁愿此事不成,也绝不能失先生。”
这是刘备的真心话,刘备又不会打仗,就靠着身边这么个谋士混市面,要是戏志才真的挂了,刘备只怕就得落个像没了王景略的苻坚一个下场。
想到这里,刘备忽然发现,刘备和苻坚,还真的很像,甚至苻坚还自比刘备,把王猛比作诸葛亮。
刘备的这些小心思,戏志才,或者现在应该叫他戏忠了,并不知道。戏志才只是有敢于刘备解衣推食的恩义,想要找个人出头来背黑锅而已。
而这个背锅侠,戏志才选中了河内人杨俊。杨俊自到青州,就被刘备所重用,被任命为治中从事,主州部选署官吏及一应事务。与别驾从事郑益,正是刘备手下最重要的两位佐官。
现在刘备的手下,也隐隐约约分出了三个派系,第一个大约应该称之为元老派,以关羽、张飞二人为首,都是刘备还没起家的时候,就跟随刘备的人,戏志才也是这群人之一。另外两个派系,分别是青州派和河内派,光看名字也知道这两个派系都是什么人。
治中从事杨俊与别驾从事郑益,分别是青州派和河内派的领袖,很多人的派系也不是很清楚,比如太史慈、崔孟等人算是横跨元老派和青州派。
这里面,元老派把持了青州大部分的兵权,青州派稳居第二,河内派算是刘备刻意扶持起来,免得被青州派架空了自己行政权力的派别。
因此,戏志才才会选择杨俊来做背锅侠,要知道,这个背锅侠,也不是谁都有资格来做的。杨俊作为河内派的领袖,手下也有一些河内士人的支持,才有资格来背这个黑锅。
而且,背锅侠如果背锅背的好了,也未必就不是一种资历和功劳。
戏志才乘车来拜访杨俊,杨俊也知道戏志才乃是刘备的心腹谋士,不敢怠慢,将戏志才请入家内,两人寒暄已毕,戏志才便将来意说了。先是解释了“添丁入亩”是什么意思,又希望杨俊能够将这个法子上报给刘备。
杨俊当然也明白,这个“添丁入亩”的法子,如果真能推行下去,却是能大大的增加官府的收入,但是提出来的人,一定会被豪强所记恨,所谓“宁负两千石,莫负豪大家。”这些地方上的土豪,可是什么事情都做的出来,不敢对付刘备,派出刺客来对于他杨俊,还是做的到的。
“土豪”这个词,可不是近现代专用名词,而是古以有之,至少在三国两晋时代是有的,专指地方上的豪强。
一般来说,提起古代总是说什么“世家豪强”或者“士族豪强”,其实世家和豪强是完全不同的。
这个时代的家世,分成几个级别,父辈或者祖辈出过三公的,叫做“公族子弟”,公族子弟之中,类似于汝南袁氏,四世三公,弘农杨氏,四世太尉,这也公族子弟中的最顶点。
如果在黄巾之乱前,编一个汉代的百家姓,那么刘姓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姓,第二姓,如果不用的皇后的姓,那就一定是袁了,第三就杨。
曹操能和袁绍结为朋友,也是因为他老爸用了一个亿买了个太尉,才算是把自己也提升道了“公族子弟”的范围。
所谓世家,标准是世代都有人做到两千石的高官,才好意思自称世家。世家和公族比起来,还要差上一层,算是二流家族,当然了,世家之中,自然也要分个三六九等。
至于豪强,只能算是三流家族,能够横行郡县、武断乡曲,不过做官是做不大的,最多只能出任郡县中的小吏,六百石的级别,基本上就是土豪的极限了。当然,这个六百石是郡县中的小吏,而不是刺史那种能够视两千石太守如无物的位卑权重的官位。
这等豪族,通过武断乡曲、隐匿户口,与国家争夺户籍人口。而一地的算钱,是有定数的。所谓算钱,就是财产税与人口税,前者叫訾算,后者叫口算,原则上,应该是一年收一次的。
不过,一般来说,只要出现了“原则上”这三个字,就意味着原则已经开始缺失了。
从来收取算钱,其实都是有定数的。一乡的、一县的户数、口数都在那里,人口背豪强大量侵吞,那么就得找还在账册上的人多要,这就更加加大的自耕农的压力,编户民为了躲避国家的苛捐杂税往往依附于地方豪族,这使得国家能够征收到的税源和兵源进一步减少,由此进入一个恶性循环,如今若用这‘添丁入亩’之法,则可不必从人口处收取,单纯从土地上征收,却是称得上是善法。
于是,杨俊沉吟片刻,问道:“若如戏军师所言,这‘添丁入亩’诚可谓之善法,为何戏军师不亲自告知与将军。”
戏志才一笑,道:“无他,我的功劳够多了,只是杨治中一入青州便得使君重用,若没有一二良策献上,又怎么能够服众呢。”
杨俊闻言一笑,能把找人背黑锅,说的这么清新脱俗,戏志才也真是个人才。
就见杨俊哈哈一笑,说道:“如此就是多谢戏军师了,明天我就上书使君,详说此事。”
戏志才闻言,还要再劝,说道:“杨治中放心,此事必然是能成的,便是主公知道了,也没有不许的道理,毕竟……哦”顿了一下,才反应过来说,“杨治中,你是说你愿意向主公上书,详说此事。”
杨俊正色道:“戏军师,正如你所言,我受使君大恩,自然要有以报之。更别说此法乃是良法,俊身为治中,更是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