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坚与吕布两人,都是当世之猛将,孙坚号称“江东猛虎”,吕布也是号称“飞将”,两人都是良将之才,战场上的反应也都是极快的。
先是孙坚,他一开始小看了吕布,认为程普足以挡住吕布,自己在用伏兵攻击,必可大胜。然而,孙坚见到高顺率陷阵营突击程普的阵势,立刻就判断出自己如果不出兵,程普只怕难以抵挡高顺和吕布两人联手一击,因此才改变计划,立刻出兵支援程普。
随后吕布也立刻发现,自己小看了孙坚,根本没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击败孙坚所部。虽然孙坚也不可能打败自己,但是程普兵多,只怕会击败高顺,然后和孙坚一起围攻自己,于是马上也改变计划,决定率兵帮助高顺先击破程普的阵势,再转过来对付孙坚。
两人各自都是以勇力自负,也都小看了对手,又都能立刻做出转变,可谓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三国这个歌时代,不是没有英雄豪杰。这个时代最大的不幸,不是没有英雄出世,而是出世的英雄太多。英雄豪杰人物屡出不绝,各个威名远播,震惊当世,可这震世之威名,说起来,都是生民之血泪啊。如吕布、孙坚二将,若是得用,哪个不是可以饮马瀚海,封狼居胥,西规大河,列郡祁连,追亡逐北,雪夜逐单于的名将,偏偏要互相之间,先厮杀一场,决出一个胜负高低,实在是令人叹息不已。
吕布之所以决定要击破程普部,也是因为吕布看到了高顺马上就要击破程普的阵势,这才决定要从后面突击,一举击破程普阵势,好扩大战果。
不想,吕布不仅低估了孙坚,也低估了程普。
此时,高顺率领的陷阵营,已经把程普军的阵型,从中间撕开一条缺口,随着吕布又派后续部队的加入,把这条缺口逐渐扩大,程普原本完整的防线,被分割成了两块。若是按照普通的战事,此刻程普军也难逃被包围、然后被消灭的结局。
高顺固然是勇猛善战,但是程普也不是吃素的,虽然程普中军被高顺突破、击穿,但是高顺毕竟兵少,程普一边组织两边的士卒,布置第二道防线,在中军防线溃退后,后立即收拢溃兵,又在后面布起了第三道防线。一步步向后方延伸,如此一来,一道防线被突破,高顺就要面对第二道防线。
高顺若是兵力与程普相当,倒也不怕程普这么循环往复的排兵布阵,奈何高顺兵少,一鼓作气之下突破了程普的一道防线,体力也已经衰竭,只能勉强固守,再也不能冲破程普的阵势。
此时,吕布率军杀来,大军攻击之下,立刻就将程普东拼西凑起来,勉强维持的第二道防线冲破。
程普大声呼喝,不停的指挥军队,将从前面溃退下来的士卒重新组织起来。虽然战事不利,但却始终能够坚持下去,没有导致全军崩溃。
不过程普的心里也越来越慌,新组成的防线越来越薄,支撑的时间也越来越短,程普面上不显,心中暗自担忧自己还能坚持多久,只是鼓舞士气。
看到孙坚和吕布决战,无论是攻关的孙坚军,还是守城的董卓兵,都是停下了互相交战,开始关注孙坚与吕布之战。
另一侧孙坚也率领亲兵精骑,猛击吕布派来拖延自己的骑兵。
虽然孙坚勇猛,让成廉也有些吃惊,不过他也无惧色,成廉也是吕布麾下有数的勇将。对面孙坚人马,虽然人数多过他们,但若讲到骑战,成廉这生于北方边地的猛将,又怎么会将这群南方人放在眼中。所谓南人仗舟,北人骑马,在成廉看来,只需一个冲杀,就能将孙坚所部杀死一半。
成廉与孙坚各率人马,对冲了一阵。孙坚暗自惊讶,吕布麾下一将,居然如此难缠,成廉也惊讶于孙坚的勇猛,和孙坚麾下骑兵的敢战。
成廉远远看了孙坚一眼,只见孙坚亲自带领麾下人马,冲在最前方,一手控缰,一手握着*,头戴红头巾,当真是英姿勃发。
成廉心中暗自思量,孙坚勇猛,不可力敌,不如用骑射之法扰敌,然后待孙坚部混乱之时,再出兵猛攻不迟。
此时并无马镫,临阵射箭,乃是极少数骑术精湛之人才有的本事,临阵交锋作战,孙坚骁勇敢战,自然不怕,至于骑射什么的,还是算了吧。
计议已定,成廉便招呼麾下数十骑,能够骑马射箭的勇士。人人张弓搭箭,准备几息之后便下令放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