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该死曹阿瞒,真特么的能给我找麻烦。”
恨恨的把一卷竹简丢在手边,刘备暗自骂了一声。
想了想,刘备又把竹简给了捡了起来,命人将戏志才请来。
等到戏志才来了,刘备将竹简递给戏志才,问道:“先生请看,曹孟德邀我一同起兵讨伐董卓,我该回复。”
打开了竹简,戏志才简略的看了一遍,叹道:“好个曹孟德,这样一来,只怕主公不得不起兵了。”
原来,曹操在十二月起兵之后,就向大将军何进的旧部发信,请他们共同起兵,讨伐董卓。以恢复先帝的嫡长子,大将军何进的外甥,弘农王刘辨,也就是被董卓废除的少帝的皇位。
如果是穿越之前,刘备一定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不得不起兵讨伐董卓。但是经过了一年多的汉代生活,刘备已经知道什么叫做门阀政治,既然曹操打着为何进讨公道的旗号来讨伐董卓,那么这件事情,对于刘备来说,根本没有其他的选择,是必须起兵的。
刘备作为大将军何进所举荐的青州刺史兼征东将军,自然也是何进的门生故吏,因此曹操写信给刘备,邀请刘备起兵讨伐董卓,刘备是不能不响应的。
如果刘备不响应,那么全天下的人知道了之后,都会鄙视刘备,名声毁了,可就再也挽救不回来了。
门阀政治,举主和门生故吏之间的关系是十分紧密的,这种关系是后世人难以想象的。比如卫兹,他是何苗征辟的孝廉,虽然根本没去上任,但是依旧以何苗的门生故吏自居,还散尽家财招募兵马,要给何苗报仇,只因为董卓侮辱了何苗的尸体。
不理解门阀政治,就无法理解刘备此时的无奈。刘备其实不想打仗,他就想趁着董卓和关东诸侯混战的时候,老老实实在家里埋头种田,低调发展。等到大家都精疲力尽了,自己再下山摘桃子,这乃是美帝在两次世界大战时的策略。哪里知道,就被曹操这么一封信给逼的不得不出兵。
当下,刘备手书一封,信上先是对曹操的义举大大的赞誉了一番,然后表示自己当然是大力支持曹操为大将军何进讨还公道的壮举,表示自己一定出兵支持,只是青州新定,而黄巾军余部蠢蠢欲动,不得不留下大军镇守。此外便是青州遭了黄巾之乱,郡县残破,不知道曹公能否支持一些粮草。然后就是冬日天寒,非是出兵的好时机,待到春季,再行举兵不迟。
写好了信,让众人看看都说没什么问题,刘备这才派人送去交给了曹操,一边等着曹操回复,一边令四郡全部五级以上府兵,都准备集合。
命令传出,各郡县都开始集结府兵,至于为什么要动员五级以上府兵,乃是府兵到了五级,刘备会赐下一户黄巾军俘虏做他的家奴,动员这些人不会耽搁农事。
等到刘备刚刚将手下的府兵全都集中在济南郡,就又有檄文传来。
主薄陶丘洪从袖中取出一道檄文,呈给刘备,说道:“使君,这是刚刚接到的三公移书。”
陶丘洪此人也是平原名士之一,只比华歆名气小一些,因为华歆被何进请了去装点门面,临行前留书向刘备推荐了陶丘洪。
当初,王芬与豪杰谋废灵帝,华歆阻止了陶丘洪,因此陶丘洪有敢于华歆的救命之恩,投靠道刘备麾下。
刘备将陶丘洪任命为青州刺史的主薄,虽然俸禄不高,但是确是刘备身边的近人。
刘备用陶丘洪,一是看重他在平原的名气,二也是用他来拉近兖州刺史刘岱和未来的扬州刺史刘繇的关系。
当初陶丘洪举荐刘繇,欲令举茂才。
刺史说:“前年举公山,奈何复举正礼乎?”
陶丘洪回答:“若明使君用公山于前,擢正礼于后,所谓御二龙于长涂,骋骐骥于千里,不亦可乎!”
刘岱,字公山,刘繇,字正礼。
陶丘洪对刘岱、刘繇两兄弟有举荐之情,日后刘备要和这两人打交道,用陶丘洪出面,可以事半功倍。
刘备伸手接过陶丘洪带来的三公移书,展开一看,却见檄中开篇便陈述董卓罪恶,然后在檄文最后写道:数见逼迫,无以自救,企望义兵,解国患难。
檄中署名,正是太尉黄琬、司徒杨彪、司空荀爽三人。
看了之后,刘备将檄文放下,命人将自己的心腹之人请来。
待到众人到了,刘备问道:“诸君如何看待此事?”
原本关羽、张飞、赵云等人,都被刘备派出去做了郡都尉,此刻也都带兵回到了平原。
其中,齐国都尉关羽,济南郡都尉张飞,乐安郡都尉赵云,还有刘备自己兼任了平原郡的郡都尉。
郡都尉,本名郡尉,本是秦朝官制,掌佐守典武职甲卒,秩比二千石。当时有的郡不置太守而仅置都尉,故其权位颇重。
汉时,常称太守为郡将,郡尉为副将。后改称都尉。东汉时,裁撤各郡都尉,用兵时临时设置,事毕即省,惟边郡仍有设置。
刘备用讨伐黄巾军的名义,将郡都尉这一官职重新拿了出来,又重新将郡都尉的权责与太守分开,太守与都尉分别掌管民政、军事。平日里郡都尉仍然作为太守的属下,掌管郡兵,协助太守剿匪等事务。只是将大举募兵的权力,从太守一人可决定,变成了太守和郡都尉两人共同决定。在特殊情况下,太守和郡都尉之间便可以互相牵制。
这乃是刘备加强自己权力的规划之一。
看罢了檄文,戏志才道:“黄太尉、杨司徒、荀司空等人,皆是稳健长者,荀司空更是董仲颖亲自征辟的,从白身而至三公不过九十余日,受恩何其深重,怎会贸然向天下州郡传送此檄人。若是我料不假,此必是有人盗用三公之名,诈传此书。”
赵云闻言,便是大惊,说道:“这可是三公移书,竟是假的不成。”
刘备道:“真假还未可知,待我查明真相,再做道理。”
戏志才果然聪明,一眼就看出这是有人盗用三公之名,诈传此书。刘备当然知道这事是桥瑁干的,只是不说破而已。
这个桥瑁可真称得上是胆大包天,连三公的名义都敢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