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考试时间是120分钟,满分100分。
邵宏教授就好像要特意帮助陈着似的,看看这些题型对应的分数。
选择题,十五道30分;
计算题,两道20分。
但是论述题,五道50分。
陈着除了在选择题那里,有点忘记“机会成本”和“吉芬商品”的定义,对于个别答案没那么有把握。
到了计算题,陈着只瞄了一眼,就知道第一题是考察“短期成本函数”的解析,第二题考察的是“作函数分析图”。
高中时数学很好的陈着,大学依然延续了这种天赋。
到了论述的主观题,陈着平静的阅读完第一道的题干:
一、a地区某化工厂每年贡献8个亿的税收,但是造成了本地区40以上的环境污染。
如果你是区政府的经济学顾问,如何利用“帕累托最优原则”,解决环境污染和税收方面的平衡问题。
二、一边是“金山银山”,一边是“绿水青山”,当矛盾不可调和时,你选择哪一边?
“牛逼啊老邵。”
陈着心想第一道论述题就是“大开门”,直击社会真实存在的现象,一点都不藏着掖着。
不过这确实也是典型的经济问题,甚至还要考生运用“帕累托最优原则”帮忙出谋划策。
陈着不忙先落笔,而是看了看其他的论述题。
不出所料,剩余的题目也是这么敏感而大胆。
第二道是关于“彩礼”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三道是关于“房价”以后的走势。
第四道是关于“结婚率”的问题。
第五道是关于“医疗健康产业”方面的,先阐述经济学在医院管理方面的作用。
紧接着,又有第二小问:
在社会主义体制下,我国医院却走上了市场化进程,站在你的角度,如何探索在激励机制下,进行行之有效的医改。
“啧啧……”
陈着咂咂嘴,这些题目给大一的学生做,稍微有些超纲了。
但是给我一个省直副处长来做,倒是非常恰当。
陈着没什么兴趣揣测邵教授出题目的性,或者说尽量往好的方向去想。
可能他想利用这次考试,引导学生从社会问题中发现经济学存在的痕迹。
万物的运行,离不开规则,但是规则的产生,又离不开利益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