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秋月,你怎么出来了?”顾文颖吓了一跳,也不知道她站在后面多久了。
刚才的事情她又看到了多少?
乔秋月朝乔佳月咧了下嘴角,“谢谢你们,给你们添麻烦了。”
乔秋月走到乔母身边,也就是那些知青们的后面,这时许多社员这才看清她的惨状,不由倒吸了一口气。
她故意把脸上的伤口给留着的,内里伤得多重,也没有表面的惨状更能勾起人的同情。
她早就知道不会顺利了。
乔母昨晚本来不同意这样的,但拗不过乔秋月,就没给她抹药。
此时大家见了乔秋月的样子,本来还不支持离婚的社员,这下也不由动摇起来。
被打成这样,乔秋月也太可怜了,一些心软的妇女还红了眼眶,但开口说支持离婚的,依然是知青和年轻人。
“秋月,你怎么出来了?你别怕,我们保护你。”一个女知青回头看了乔秋月一眼,豪气地说道。
知青或许或多或少有些问题,可他们能为乔秋月和大队里的社员对上,不得不让人佩服他们的勇气。
“谢谢你们!”乔秋月红了眼睛,哑着声音说道。
她看向她的亲人,“你们不让我离婚,不就是嫌弃我丢脸,还怕我在家里吃白饭不是吗?”
“或者说,你们更怕乔秋雨嫌弃我丢脸,不肯再给你们带城里的东西?”
乔佳月站在乔秋月身后,看到有人听到这句话后心虚地挪开了视线。
她心里不由感慨,人就是这么现实,利益有时可以凌驾于其他之上。
“我还不想死,这个婚我是离定了!家里的女孩子嫁不嫁得出去、男孩子能不能娶到媳妇跟我有什么关系呢?反正又不会死,而我就要被打死了!”
“大队长、书记、队长,我离婚了,你们还愿意接我的户口吗?我自己一个户口本,就是住牛棚也不怕!”
乔父看了一眼乔宜兵,他板着脸,不知道在想什么,便道:“你是高山大队的姑娘,有什么不行的?”
“我支持你。”陈东方想,不是说乡下人最护短吗?怎么他看的都不是这样?
片刻后,乔宜兵才开口说道:“敢欺负我们乔家人,让你高铁叔带人给你撑腰,要离婚尽管去!”
他的话以除开,担心惊讶无比,乔宜兵竟然支持乔秋月,这是谁都没有想到的。
毕竟在大家印象中,乔宜兵都是个保守的老头,也很爱面子,碰到这种事怎么会支持?
大家都不解,乔宜兵也不解释,他只是想到了自己的孙女。
如果这次乔秋月离婚没成,也没人替她出头,那在外人眼里,是不是高山大队的姑娘好欺负?
乔秋月的家人脸色纷纷变了,他们没想到大队干部竟然会一面倒地支持乔秋月离婚,这到底是什么理?
“你要是敢离婚,我就撞死给你看!”突然,秋月娘大声喊道。
知青们都不可思议地看着她,这怕不是疯了吧!
高玉莲浑身湿漉漉的,从屋后转过来,也跟着说:“你这不孝女,是要逼死你娘你奶才满意吗?”
乔秋月不说话,盯着她们看,被紧咬着的嘴唇渗出了殷红的血珠子,她们是要逼死她不成?
乔高铁有些不耐烦了,“不过是一件小事,弄得要死要或的做什么,离了婚难道就不能再嫁?”
“乔秋月,走,既然要解决,今天就一次性给解决了。”乔高铁扫了四周一眼,“想跟着去镇场子的就跟上。”
一件小事情而已,也要吵那么久,有意思吗?
大队里的年轻人都一腔热血,情绪很容易被煽动,现在被乔高铁以带马上就兴奋起来,嚷着要去公社把那户人家给踏平。
本来还围着的人呼啦啦一下子散了个干净,只留下呆愣着的高玉莲一家子,怎么会这样,这跟他们想的不一样。
而那些老人听了过程,也是直叹气,怎么能离婚呢?但到底不是自家事,大队也做出了决定,就没多指手画脚。
他们族老的地位早就不如以前了,如今是大队部说了算。
大队里的青壮年大部分都去公社给乔秋月撑腰,大队里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原来大队干部的力量这么大吗?”顾文颖还有些回不过神来,她本来以为乔秋月还要再跟家人扯皮一段时间的。
“现在是集体社会啊,大队干部的权利确实很大。”
所以这事的关键在于大队,因为离婚后户口是落在大队的,而乔秋月的家人同意与否其实没那么重要。
如果乔秋月自己不坚定,那大队就算想要为她做主也没法子。
“不过我觉得这种集体生活不好,太压抑了,社员们一点动力都没有。”顾文颖已经不是第一次听乔佳月提过大队里的事,但第一次发表想法。
“这样有好处也有坏处,但我觉得吧,特殊时期是有好处的,但平时的弊端就多了。难道这世上的竹子还能都长得一样高吗?”
“你这形容……嗯,挺生动的。我主要是觉得,这种集体生活会扼杀生活热情和创造性。”
“这么说也没错,不过我觉得日子都是人过出来的,就看自己有没有用心了。”不好的环境,那更要努力让自己开心了。
顾文颖若有所思,“事在人为吗?”
她想着又往嘴里塞了一颗杨梅,“唔,真好吃,我觉得杨梅要成为我最喜欢的水果了。”
“要不你带一颗树苗回去种?”乔佳月建议道。
“可以吗?”顾文颖惊奇地问,还有树苗?那么高的杨梅树,那树苗得有多大?
“走,我带你去找那几位研究员,他们那应该有新苗。”
大队并不反对社员们自己种杨梅,反正无论种多少都是大队的。
所以杨梅苗并不受限制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绝对不能流出大队高山打着。
因此,大队没要求,社员们也不乐意种,辛苦伺候了又不属于自己,根本就懒得动。
李答、白若笙、胡越良三人的研究方向都不同,过去这么几年,他们确实帮了大队许多。
除了粉地瓜外,他们又根据藤生野菜研究出了其他爬藤类作物。
有成功有失败,大队获益不少,给他们的待遇也好。
不说别的,单说那粉地瓜,每年的收入就要增加许多。
其他大队也有种粉地瓜,却不如高山大队这样规范,形成规模,东一点西一点的收入自然不高了。
而现在又多了杨梅的收入,这杨梅树可以活很多年,几十年后,也许大队依托这个杨梅而发展了。
乔佳月很高兴大队有这样的发展路子,这样,谁也不欠谁了。
这里是他们的故乡,他们早早就为它考虑了后续发展方向,以后会如何,端看大队的干部的眼光了。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六零种田记》,微信关注“优读文学”,聊人生,寻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