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四年二月二十二日,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
成都城北附近的一条大道上,数十名身披铠甲的官兵骑兵正在策马奔驰,红色大旗飘扬在队伍上方,上面绣了个金色的“蜀”字。路旁的油菜花已经盛开,像金灿灿的花毯铺在绿色的原野上。骑兵穿行于花海之中,倒把一身的杀气褪了,好像不是赶赴去战场,而是出城来郊游。
四十多岁的崇义庄(注一)庄户杨二叔挽着裤腿,背着箩筐正走在路上。他的三个儿子和三个女儿,还有同村的十几个年轻人,有说有笑的落在他身后。
杨二叔愤愤不平地想,年轻人就是这样,只要吃饱一顿,精神头便足得很,他们才不管下顿是否有米下锅呢!
身后的马蹄声引起了杨二叔的注意。他回头一看,迅速指挥身后年轻人退到路边,准备随时跪下。这年月,能骑马的不是贵人就是官军。若是一不小心惹恼了贵人官军,丢的便是脑袋。
官兵!杨二叔轻声叫唤,语气却格外严厉:
“都给我跪下,不准抬头看!”
马蹄声近了,却稀疏起来,最后停在杨二叔身前。杨二叔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又不敢抬头看,只好浑身哆嗦,在恐惧中等待命运的宣判。
“这位大爷,你们是要下田啊?”一个年轻人的声音问道。
“公子问你们话,都抬起头来回话!”另一个声音吩咐道。
杨二叔犹豫地抬起头来。红色大旗之下,一名红袍少年端坐在白马上。旁边两位秀才模样的中年人,一位富态,一位干瘦。那红袍少年满脸微笑,很和蔼的样子,这让杨二叔提起的心放到了肚子里。
“回禀公子,我这是带着儿女村人下田翻土,准备育秧。公子,我们可都是良民啊!”
少年轻声笑了,但是没有恶意。他继续问杨二叔,你们都是蜀王府的庄户?
杨二叔赶紧点头,连说正是。那少年又问了他家里人口、耕地、种子、口粮以及庄里乱民的情况,杨二叔老实回答了。
庄里有十几人跑出去参加了乱民,都是些吃不饱肚皮的。前几天回来了几个,剩下的好像跑到新繁城里去了。乱民们没抢庄里的人家。都是几辈人住在一起的邻居,沾亲带故的,他们也不好抢。只是庄头挨了打跑了,这些天都没回来。
他一家三儿三女一个老娘一个婆娘一共九口人,种了大约二十亩地。地虽少了些,但还勉强够种。主要是这几年沟里水少了,去年春天隔壁庄里上为了争水打了几架。今年的种子还有,但是口粮不够,只能吃到六七月份,以后就只有饿肚子了。这里到处是庄田,连野菜都没地方挖去。
少年边听边点头。听完了他对杨二叔道,今年蜀王府各王庄只收五成的租子。若是缺了口粮,杨二叔可以让儿子加入庄里的护庄队。每个护庄队员每月发二十斤谷子的补贴,年底有二两银子的例赏,集训期间还管吃住。另外,跑了的庄头不会再回来了。以后王庄的庄头都由庄户自己推选。现在彭山县那边的王庄缺人,若是家里人多地少,还可以申请迁到那边去。不分男女一人五亩地,没房子住的借几两银子的安家费。
杨二叔简单的大脑根本无法一下子接受这么多的信息。不过,他还是从少年公子的话中抓住了几个关键词。比如,护庄队、五成租子、二十斤谷子、二两银子等等。他不知道少年公子是谁,也不知道他说的话能否作数,反正少年公子说的都是天大的好事,所以他连忙叩头称谢。
“这里有一张告示,你先看着!”
富态的秀才从马鞍下吊着的皮袋中掏出一张写满字的纸,递给杨二叔。
杨二叔很现在想知道纸上到底写的啥,可是他不识字。庄里能认字的只有庄头一个,可惜也被打跑了。
“很快就有王府里的人到各庄贴告示,并把告示上的内容念给大家听!”少年公子留下一句话,带着骑兵远去了。
这少年公子自然就是朱平槿。他是应廖大亨之恳请,到彭县和新繁县去助战的。昨晚,一匹快马从成都府北门冲进来,带来了惊人的消息:“闯贼上月攻进洛阳,福王遇难!”
福王遇难,引起的震动远大于几月前督师杨嗣昌的自杀。川人与杨嗣昌有仇,都说是他把献贼赶进了四川,所以他死了,街上有人放鞭炮敲锣鼓。福王遇难,却在川人上下各个阶层都引起纷纷议论。
福王是谁?不要说城里的官绅知道,就连上了点年级的百姓也知道。那是万历皇帝最喜欢的儿子,天启皇帝和当今皇上的亲叔父!
万历年间的嫡爱之争,经过别有用心的不良文人反复炒作,早已发酵放大成大明朝全民性的娱乐话题:郑贵妃迷惑皇帝,欲立亲子为太子,正人君子坚决抵抗,奸人最终失败收场。上层学术界已经公认为这是忠奸不两立的当代版本,但是下层百姓群众,对郑贵妃如何诱惑皇帝更感兴趣,比如是否她在床上使用了媚术?她是否在终南山修道千年?这次全国性娱乐事件中的男主角之一,就是洛阳惨死的福王朱常洵。
巡抚衙门也炸了锅。福王遇难,众官员免不了齐聚廖大亨之处,再来一个集体哭丧。大家痛哭,并不都是在作秀。一个简单而且残酷的事实已经赤裸裸摆在他们面前:皇帝连自己的亲叔叔都保不住,那他还能保住谁?他能不能保住京师,保住祖宗传下来的江山社稷?大明气数将尽的绝望第一次进入了许多官员的脑海,一些大逆不道的想法也不受控制地闯入他们的心扉。
朱平槿昨晚也在第一时间收到了福王被杀的消息。廖大亨通过李师爷这个联络人传来他的请求:请世子步出王府,到新繁彭县走一遭。
朱平槿通过史书知道福王的悲惨命运,但是他不知道福王世子能否如真实历史一样逃脱。如果福王世子没能逃脱,那么南明史就要改写了。他闭着眼睛想了一刻钟,便跳出大浴桶,擦干了身子,钻进了舒服的大床。
王妃养病,朱平槿便干脆搬到长春宫居住。他本想稍事休息,但事情远比他想象的多。老妈受蜀王责难,便赌气把蜀王府的王庄大权全部交给了他,只留下王府的生意继续打理。于是王庄前些日子堆积的事务便排队来到了朱平槿的面前。管事的人有了,长春宫如同过去一般热闹。
该管的才管,不该管的坚决不管!朱平槿用前世的工作经验,先给自己定了一个基本规矩。
什么是自己该管的?朱平槿思索再三,给自己定了一个要管的大致范围:一管粮食播种收割;二管王庄恢复重建;三管护庄队组建。
这三项工作,王庄恢复重建是重中之重。通过王庄的恢复重建,实现对王庄管理体制的改革。
目前,都江堰灌区十一县王庄星罗棋布。在都江堰灌区总共二百八十万亩的耕地中(注二),蜀王府占地约一百万亩,各郡王府占地约八十万亩,王府左护卫占地六万余亩,总数大约占灌区耕地面积的七成。
在蜀王府所占耕地中,自有的与投献的又各占约一半,各郡王府的情况也相差无几。在这些土地上,蜀王府设有王庄近两百个,各郡王府又有王庄一百多个。各王庄的管理模式有如传统的地主庄园,直接对应王府,造成了王府管理事务的繁多。
朱平槿的改革办法是化繁为简,借着此次除五蠹运动对王庄的破坏,实现县级以下王庄的层级化。
一县一大庄,大庄又称县庄。
大庄下设若干中庄。中庄又称乡庄。
中庄之下再设小庄,一个小庄就是一个自然村,故称村庄。
大庄是管理和协调机构,一般驻扎县城。中庄是管理核心,负责征收、运输和仓储粮食,管理庄户。中庄也是防御核心,必要时应修筑堡垒工事,最起码守住粮仓。小庄实行庄户自治。庄主的产生废除上级任命制,改由庄户自行推举。
王庄占地较少的县,比如金堂县,先建一个直辖王府的中庄。等占地较多后,再完善大庄机构组织。
为了领导王庄的恢复重建与改革,朱平槿在世子府也建立一个非正式的王庄领导机构,名字就叫蜀王府王庄管事局。局长由出卖朱平槿的曹三保担任,副局长由李崇文和李四贤兼任。
灌区八个县的大庄管事仍由过去的老人担任。仁寿县、彭山县、双流县、雅州和名山县的大庄管事分别由李崇文、刘红婷、李四贤、洪其惠和曹三泰兼任;彭县和新繁县等平息乱民后再安排。
护庄队依托王庄建立。每县设立护庄大队,中庄设立护庄中队,在仁寿、彭山、双流、雅州等朱平槿有根基的州县先搞起来。
王庄管理机制的改革,可以减少王府直接领导的王庄数量,减少王庄管事对普通庄户的盘剥,保证粮食收租这一王庄主要职能的实现。
同时,改革中暗藏的意图,是把县级王庄作为影子州衙或影子县衙。在必要的时候,州县的大庄可以直接跳到前台,凭借自身掌握的军事经济力量,取代大明朝廷任命的地方官吏,成为州县的实际统治者。
朱平槿把双流县收归自己直隶,用随侍太监李四贤兼任双流县的大庄管事,也是为这个目的服务。双流县在成都城南,紧贴府城,还是连接雅州、仁寿和彭山等地的枢纽。不把可靠的自己人放在这里,朱平槿晚上睡不着。
王庄的恢复重建与改革,少不了一个重要的区域,即成都以北的新繁和彭县。朱平槿急于推进,却顾虑政治上的影响。廖大亨的请求,立即让朱平槿大喜过望。
彭县和新繁两县是“除五蠹”民乱的发源地。官军在省城周边清场后,乱民退入两县的县城,凭借城垣与官兵形成了对峙。这种对峙状态,使四川巡抚廖大亨陷入了两难。
彭县和新繁两县地处灌区,王庄密集。廖大亨有心强攻,却担心过多伤害王府的利益,使他和朱平槿刚刚建立起来的利益同盟出现裂缝。可是对峙下去,他更担心他自己的政治前途。如已经接旨就任四川兵备副使的陈士奇,会不会拿两县的僵持局面说事,甚至以此拒绝追剿陈怀年的任务?
所以,两难中的廖大亨通过李师爷向朱平槿请求,希望利用王府对庄户控制力,把庄户从乱民中分化出来,达到消弱甚至消灭乱民的目的。正巧朱平槿也急于解决两县的王庄问题,两者一拍即合。
朱平槿答应廖大亨亲自出马,但所有参与作乱的庄户均由王府自行处置。对于朱平槿的要求,廖大亨一口应承。把两县作乱的庄户都捉去杀了,这是傻瓜才会去做的事情。
注一:今新都县大丰庄,太祖亲自改的名。
注二:都江堰灌区灌溉面积在1949年为282万亩。鉴于该地区的农业开发极早极充分,且灌区面积受限于地形走势,响木推定从明末到建国初年都江堰灌区耕地面积变化都不大。
建国后,灌渠修建了大量支渠,并打通了龙泉山,灌渠面积终得以大幅度增加。
灌区因为单位产量高,生产效率也高,所以不仅能养活大量人口,而且能解放大量人力从事商业和手工业劳动。综合因素之下,这才造就了天府之国的富裕和繁荣。
另需说明,都江堰灌区的灌溉面积不等于都江堰灌区的耕地面积,更不等于成都平原的耕地面积。成都平原(狭义)八千平方公里,折合面积为一千二百万亩。就算耕地利用率仅为五成(实际远远不止),成都平原也有耕地六百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