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白话第一编年史 > 卷三十二 汉纪二十四(1)

卷三十二 汉纪二十四(1)(1 / 1)

永始四年春正月,皇上行幸甘泉。郊祭泰畤。大赦天下。

三月,行幸河东,祠后土。

夏,大旱。

四月癸未,长乐临华殿,未央宫,东司马门皆火灾。

六月甲午,霸陵园门阙火灾。

秋七月辛未晦,有日食。

冬十一月庚申,卫将军王商病免。

梁王刘立骄恣无度,至一日犯法十一次。梁相奏刘立对外家怨望,有恶言。有司案验,因发觉其与其姑姑的奸事,奏刘立禽兽行,请诛。太中大夫谷永上书说:臣听说,依照礼,天子的家事应该私密不让外人知道。因此依照帝王之意,不窥人闺门之私。听闻人中夜之言,春秋以为应该为亲者避讳。今梁王年少,颇有狂病。开始是以恶言按验,既无事实,却又发人闺门之私,这可不是当初奏章所指的事情。梁王言辞又不服,于是强劾立断,传致难明之事。独以偏辞成辜断狱。这无益于治道。只是污蔑宗室,将内乱之恶披布宣扬于天下,这可不是为公族隐讳,增加朝廷荣华,昭显圣德风化的事情。臣愚,以为梁王年少而其姑姑年长,论年龄就不该发生不伦之事。况以梁国之富,足以厚聘美女,招致妖丽。其姑姑亦有耻辱之心。按事者是前去按问恶言的,他为什么自己将这样的事情讲出?从以上几点来看,一定不是真情,恐怕是有所迫切,过误失言。文吏按问迫切,因此不得转移话题。初闻时加恩勿治,是为上策。如今既已安验举宪,应该有梁王不服的供词,诏令廷尉选择尚德通理的官吏,再次审考清问,然后知道事实并非如此,裁定从前失误,然后以清白之状交与有司。以使公族疏属都能亲附。为宗室雪汙乱之耻。如此甚得治亲之谊。天子于是将此案寝而不治。

是岁,司隶校尉蜀郡何武为京兆尹。何武为官,守法尽公,进善退恶,所居处无赫赫之名,离去后常常使人怀念。

元延元年春正月巳亥朔,有日食。

壬戌,王商复为大司马卫将军。

三月,皇上行幸雍。祠五畤。

夏四月丁酉,无云而雷。有流星从日下东南行。四面耀耀如雨。自晡时至黄昏而止。赦天下。

秋七月,有星孛于东井。皇上因为灾异博谋群臣。北地太守谷永上书说:王者躬行道德,承顺天地,则五徵四时有序。百姓寿考。福瑞并降。失道妄行,逆天暴物。则咎徵显于道璐。妖孽并见。饥馑连连。假如还不知悔悟,,恶贯满盈,则上天就不会再谴告,而直接另外选择有德之人君临天下。这是天地处事的常态,对待百王的态度都是相同的,况且功德有厚薄,期质有修短,时事有仲季,天道有盛衰。陛下承八世之功业,经历三七之节纪,遭遇无妄之卦运,建始元年以来,二十年间,群灾大异,交错峰起,多于春秋所书,内则主深宫*,将有骄臣悍妾,醉酒狂悖猝起之败。北宫园囿之中,臣妾之家,幽闲之处,徵舒崔抒之乱。外则主为华夏下土将有樊並,苏令,陈胜,项梁奋臂之祸。值此安危之分界,宗庙之至忧之际,臣谷永只有破胆寒心预言这件事,只有累年积弊,下有其萌,才会变见于上。怎能不慎重?祸起细微,奸生所易。愿陛下正君臣之义,不再与群小私狎宴饮,勤三纲之严,修后宫之政,抑远骄妒之宠,宠近婉顺之人。待朝见法驾而后出,陈兵清道而后行。不要再轻身独出。在臣妾之家饮食。如果做到了这三条,内乱之路也就得以封断。诸夏之人举兵,其原因在于民饥馑而官吏不知抚恤。在于百姓困而赋敛重。在于下怨离而上不知。书传说:饥而不损,兹为泰。厥咎亡。历年郡国伤于水灾,禾麦不收。应该按比例减少赋税,而有司奏请加赋。这可是违背经义的事。与民心相逆。臣愿陛下勿许加赋之奏。渐渐减少奢泰之费。流恩广施,振赡困乏。敕劝农桑。以慰綏元元之心。如此诸夏之乱,庶几可息。

中厽垒校尉刘向,上书说:臣闻帝舜告诫伯禹说,不要像丹朱一样狂傲。周公告诫成王说,不要效法殷王纣无道。圣帝明王常以败乱自戒。不讳废兴,故臣敢极陈其愚。希望陛下能够留神明察。谨案春秋二百四十二年,有日食三十六次,如今连续三年出现日食自建始以来二十年间就有八次日食。平均二年六个月发生一次。此事古今罕有。异象有大小稀稠,卜占有疏疾缓急,近观秦汉之改换朝代,惠帝昭帝之无后,再看昌邑之不终,孝宣之绍起,都有变异。这些都记载于汉纪。如此看来天道之去就,岂不是昭然明了吗?臣幸得托为宗室之末属,明见陛下宽明之德,希望能消减大异,再兴高宗成王之业。以尊崇刘氏。因此甘犯死亡之诛,天文虽然难以明晓,臣虽愿为皇上解释明白,但需要慢慢解释。希望陛下能够赐臣空闲,详细的为陛下解说。

皇上随即招之入宫,但终不能用其言。

红阳侯王立,举陈咸为方正。对策,拜为光禄大夫,给事中。丞相翟方进复奏陈咸前为九卿,坐为贪邪免官。不应当蒙方正举,备位为内宫朝臣。并劾奏红阳侯王立故意不以实选举。有诏免去陈咸的官爵,但不要劾奏王立。

十二月乙未,王商为大将军。辛亥,王商薨。其弟红阳侯王立次当辅政。先是王立使家客通过南郡太守李尚,霸占恳草田数百顷。上书将它入县官。贵取其值一亿以上丞相司直孙宝揭发这件事。皇上于是废王立而用其弟曲阳侯王根。庚申,以王根为大司马骠骑将军。

特进安昌侯张禹,请求平陵肥牛亭之地,曲阳侯王根和他相争,以为此地在平陵寝庙内是衣冠之所出游之道,应该赐给张禹别的地方,皇上不从,执意赐给张禹。王根于是心害张禹之宠,多次毁恶他。天子却更加敬重张禹。每当有病,就会遣人问起居。并且车驾亲临问安。皇上亲自拜于张禹床下。张禹顿首谢恩。张禹小子未有官,张禹数次目视其子,皇上即于张禹床下拜其小子为黄门郎,给事中。张禹虽然家居,却以特进为天子之师,国家每有大政,都会与他定议。当时吏民多上书言灾异之应,讥刺为王氏专政所致。皇上心里也是这么以为。只是未有明见。于是车驾至张禹家,辟去左右,亲自向张禹问天变之应,并将吏民所言王氏的事暗示张禹。但张禹自见年老,子孙弱,又与曲阳侯不平,恐为所怨,就对皇上说:春秋日食地震,或为诸侯相杀,夷狄侵略中国。灾变之异,深远难见。故圣人不论命,不语怪神。性与天道,自子贡之属后不得闻。何况浅见鄙儒之所言。陛下应该修政事以善应之。与群下同其福喜。这是经义之意。新学小生乱道误人,应该不要信用,以经术来推断这事。

皇上雅信爱张禹,由此不疑王氏。后曲阳侯王根及诸王子弟,闻知张禹的话,皆喜悦,遂亲就张禹。

最新小说: 在仙途 近墨者娇 悠悠欲仙 重生之乱世佳缘 甜萌小蛮徒:仙师来嫁 盛世遗孀 古代甜美生活 我真的不当国师 再世骄子 特种书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