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67年,元至正27年,徐达、常遇春征虏,一路北伐,于1368年正月攻入大都,至正帝弃城而逃,另立都城,史称北元。
朱元璋改大都为应天府,建国大明,年号洪武,定都应天,册封马氏为皇后,立长子朱标为太子。封徐达、李善长、常遇春、李文忠、冯胜、邓愈分别为魏国公、韩国公、鄂国公、曹国公、宋国功和卫国公。
洪武三年,封二子朱樉、三子朱㭎、四子朱棣、五子朱橚……,分别为秦王、晋王、燕王、周王……,年满十岁后出宫开府,不足者暂居宫中。
自此,大明王朝迎来了开疆扩土、百业愈兴、蒸蒸日上的大好时代。
作为大明朝的老百姓,这些年终于摆脱了颠沛流离的乱世,可谓是安居乐业,心甚足以,而且还时不时传来“攘夷塞王”大败北元的好消息,日子舒坦不说,还隔三差五聊聊“政事”,酒楼里总是充满着“晋王又击退了北元那些个胡毛子”、“燕王又攻克了一城”、“听说那些蒙古鞑子看到秦王拔腿就跑”、“皇上又添了一个皇子”等等一系列的话,个个与有荣焉。
洪武九年四月,就在燕王大胜北元回京不久,老百姓正聊着燕王如何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如何智勇双全时,一纸圣旨轰动京城。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魏国公嫡长女徐妙云貌婉心娴、温雅端庄、沅芷澧兰、贤良淑德,堪当燕王正妃,特赐婚燕王,愿二人成佳作之美,和如琴瑟,同心同德,共盟鸳蝶,钦此。”
徐妙云立马成了整个京城饭后茶余的话题,一个个津津乐道。这不,茶馆里的两个年轻人正在聊着呢。
“陈兄,你说这徐妙云不知是何模样,有何长处,居然被赐婚给了燕王?”一个书生打扮的青年小声说道。
对面的人左右瞅了一眼,脑袋凑到前面,轻声道:“李兄,虽说这京城中徐妙云毫无名声,也无人睹其真容,但只一条就足以。”
“确实,魏国公长女,就冲着魏国公这赫赫战功,他的女儿就算不入宫为妃,也至少是个王妃。”
“而且魏国公如今手握兵权,当年的开国六公现如今也就曹国公和宋国公能与其相提并论。韩国公因病辞官后,便被罢了丞相之位,现今虽返朝堂,却只负责些修建宫殿的事宜,空有国公之名了啊。鄂国公府虽是太子外戚,但自鄂国公北伐暴卒军中后,鄂国公府便一蹶不振,其子郑国公常茂,荒诞不羁,风流成性,难堪大任,如今也就只能仗着太子的势力横行了。卫国公虽说曾经也战功赫赫,女儿还是秦王侧妃,可是却缠绵病榻,幽居家中养病多年。”
“这么说来,燕王岂不是多了一大助力,听闻魏国公对子女宠爱有加,尤其偏爱长女,可惜这么多年从没见过这位大小姐出过府门,倒是徐三小姐小小年纪名动京城,才貌双全,估计过两年这国公府又会出一位王妃了。”
“不过,传闻燕王从小上战场,尤其碽妃死后,燕王更是性格冷冽,杀人如麻,这些年战场上的炼成的杀伐气势甚是吓人,也不知道这国公府大小姐受得了不?”
“可不是嘛,有一次燕王凯旋归来,我远远的看了一眼,那周身气势,让人情不自禁地拜服,硬是不敢抬头再看,也不知那位大小姐见了会不会腿软?”
至于被担心会吓得腿软的徐妙云本人,收到圣旨后那是相当的开心,倒不是当燕王妃多开心,而是这么多年来,她终于又找到了正大光明出门的理由了。至于为什么不能出门,这要说到十年前了。
十年前,徐达奉命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帅,率军二十五万,北进中原。
徐妙云从小调皮捣蛋,加上和徐达学习了一些拳脚功夫,更是无法无天,硬闹着要随徐达到边境看热闹。
按理说出征连妻妾都不让带,更别说带女儿了。但是,一来这徐达夫妇都是习武之人,徐妙云从小就学了些拳脚功夫,又是古灵精怪,鬼点子特别多,常常让徐达及其夫人防不胜防,如果徐达不答应,她也有办法偷偷跟过来。二来自打朱元璋揭竿而起的这几年,净顾着打仗了,制度上不完善,也没有相应的文官监督,徐达又是朱元璋拜把子兄弟,打天下的一把手,朱元璋知道徐达爱女成魔,因此也就默认了,只让带着徐妙云到边城见识见识。
哪成想这徐妙云居然趁徐达出征的时候,甩掉了侍卫随从,自己一个人偷溜出城,一不留神跑到元朝的地盘上来了,还迷路遇到了狼,虽然被咬了一口以后被一个小男孩救了,但是由于小男孩身手体力有限,杀死狼的时间太长,徐妙云也失血过多丢了性命,被“拿”琉璃塔铜铃的徐仪华穿越而来占了身体。
后来徐妙云被小男孩送到衙门亮明身份,立马找了名医包扎了腿,然后让人浩浩荡荡的送回了顺天府,母亲张氏急火攻心,抄起家伙就做势往身上打,然后眼泪哗啦啦地流个不停,等徐大将军出征归来后更是严加斥责,让人严加看管,更是不准随意出门。
奈何徐妙云消停了没多久就又开始变着花样作妖,加上徐妙云的里子早就成了特工徐仪华,这小小的将军府哪里困得住她?虽然明里徐大小姐从不曾出门,但实际上徐妙云是三天两头往外跑,一会假扮下人去采买,一会假扮个公子哥,亏得张氏和二夫人谢氏都是农户出身,身怀武艺,胆子比一般人大,心理素质好很多不说,规矩也没有那么多,不然迟早要被徐妙云气出个好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