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名李木根,乳名木墩儿。)是那年九月一号上的小学,由于是城市户口,上的是县里的小学。我爸老李头在我上学前就已经去了南方,是我妈开了好几封介绍信,费劲了周折,才把我送进了小学。
上学时全校的老师们都不认为我只有九岁,从外表上看,大家都认为我有十五六岁了。我应该是早一年上学的,是我爸妈给我户口上的晚了,才拖到第二年上的学。其实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不了解我,要是他们看过我始终如一,从未超越过别人的长相,他们就不会怀疑我的真实身份了。
从道观被解救的这不到两年时间里,父母给了我很多的关爱(主要表现在能吃饱饭)。我已经能够独自一人跳水,砍柴,喂,喂家禽了。身体突飞猛进的增长的同时,我也是相当的自律的一个人。没事儿练拳扔石头,并且还能依着回忆,练一下在道观那个不好不坏却救过我命的师傅无意间传授给我的内家功夫(这个是我后来装逼的资本),身体发育的倒也匀称。不到一米七的个子,一百三十几斤的体重,至少那时在外表上显不出来胖。
我体重的秘密是还在磨玉米面时暴露的。那天我妈让我去粮站磨玉米面,我看到有个称粮食用得秤,就站了上去。我还不相信秤的准确度,上去下来好几次,最后承认了这个事实。原因很简单,因为那个秤是专门收粮食用得,这个道理大家应该都懂吧。
老李太太看着我倒是习惯了,我长啥样,有多胖都是她的儿子啊。可是让外人习惯我的样子是需要时间的。
我的学校叫耐火厂小学,和耐火厂中学在同一座楼,楼就座落在一个叫馒头山的山麓下。当然这座楼是由我爸老李头所在的耐火厂出钱修建的。
原本县里给教育局批的这个地皮是要建两个独立的学校的。可是由于各种原因,最主要的可能是资金被吃喝掉了,或许真如那些学校领导们说的那样,这是学校独有的特色,他们把两座楼合二为一了。
具体是啥样子呢,简单的说一般的教学楼都是中间走廊两边是教室,这座楼呢,是里面走廊外面一排教室。更简单点说呢,就是在走廊中间加了一堵墙。这就要有人问了,为啥多了一堵墙在中间呢,这样不是浪费砖吗?要我说呢,这么想的人小学可以毕业了。你要是想原来是两栋楼,合二为一后是不是省了一堵墙的材料呢!并且还能体现它们彼此的独立性。
后来这个中间的墙被拆掉了,据说在这个拆掉后形成的大走廊里,可以放兵乓球台,而且还不显得拥挤,学生们下课后可以在走廊打乒乓球。
学校的操场也是一分为二的,可以看成是教学楼中间那堵墙的延伸。小学生在墙这边老鹰捉小鸡,没准那边就有两个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憧憬着他们的未来。
两个学校的校长看上去也是互不相容。小学校长是个女的,初中校长是男的。小学校长说初中校长像个娘们儿,初中校长说小学校长就是个爷们儿。下面我要给大家听得这个故事呢,主人公不是两位校长,他们只是配角。
这是一个关于老师小张和学生小李的故事。这个故事呢,我听很多人说过很多版本,我呢,就是总结了一下。
这个小张和小李呢原来两家是邻居,小张上六年级时,小李才上一年级。小张哥哥每天都领着小李妹妹上学。小张的同学看见了就嘲笑他们是一对儿。那时候的孩子还不像现在这么放得开,那时的孩子跟大人一样,都放不开。
小张是耐火厂子弟,小李是通过关系才上的这个学校。过了一年小张小学毕业升了初中,也就耐火厂初中。小李妹妹还是天天跟着小张上学。上了初中后,小张的同学换了好多,因为一般有些能力的家长都不会让孩子选择在这里上初中。在这里上小学还算对付了,初中谁不想去个好一点儿的学校啊。
日子就这样飞快,等小李妹妹上到小学五年级年级时,小张哥哥初中毕业没考高中,直接念了市里的师范中专。
又过了三年,当小李妹妹跟着小张哥哥的脚步上了耐火厂中学初二年级时,她的小张哥哥却回到了耐火厂小学当了小学老师。那时候中专毕业还包分配呢,分配的原则叫“哪来回哪去”。就是说你是哪个地方考过来的,毕业分配就分配到哪里去。当然也有些不一样的情况,“哪来回哪去”一般是针对那些没有什么情况的学生。
学校是个尊师重教的地方,就是初中生遇见小学老师也要喊“老师好!”的。这也不奇怪,有很多这个学校的初中生就是从同名的小学升上来的,见到以前的小学老师总不能视而不见吧。
小张老师上班有些日子了,这天他要到学校外面去买东西,听到后面有人喊他“哥哥”,他立刻回过了头。
“红颜妹妹,是你吗?真的是你啊?”小张老师激动得不得了。
小张老师叫张常志,小李妹妹叫李红颜。
小李妹妹还像以前那样跑过来拉着小张老师的手,小张老师也没把自己当老师。
这下可坏了,小李妹妹的一个同学把小李妹妹不尊重老师的事儿说给了别的同学,消息再经过几次转手后,中学校长知道了这事儿。中学校长找到了小学校长,说你们小学有个老师师德败坏,勾引了我们中学的一个女生。
这下小学校长一听就不干了,找到了小张老师了解情况,小张老师就把事情经过说了出来。
后来又经过了几轮磋商,双方校长研究决定,在耐火厂中学和同名小学的区域内,小李同学要叫小张老师为“张老师!”见了小张老师要说“张老师好!”不能直接叫“哥哥!”。小张老师呢,也不能叫小李同学“妹妹。”应该说“同学好!”小张和小李都表示了理解。
本来在小张和小李的意识里,他们就是兄妹关系。可是经过了这个风波之后呢,就变成了师生关系,又是男老师和女学生关系,最后是男女关系。两个人是怕遇见,又盼着能遇见。
事情都是这样,不怕没好事儿,就怕没好人。小张老师的家离学校远了点儿,学校为了更好的给张老师创造教学条件,给张老师在教学楼的六楼分配了一间房间,让他在学校住校。这也是小张当了一段老师后才遇见小李的原因。
小张的这个房子其实也不能算是房子,其实就是在走廊的尽头,把尽头的走廊封闭出一段,再加一道门。好在走廊的尽头有扇独立的窗子,采光情况比较好,小张老师看书累了就可以极目远眺对面的馒头山。
要说这房子还真有一些事儿在里面,要说清楚,也不太容易。
耐火厂小学的老师呢,有的离家远,有的离家近,还有的根本没地儿住。为了解决教师的住房问题,不管是中学校长还是小学校长,都向县教育局打了无数次报告,要求解决教师住房问题。可是县教育局哪里有钱盖房子啊。
最后研究觉定,六楼也就是顶楼临时不安排学生上课,空出来给教师解决住房问题。等有了钱,盖了新房子,再把六楼还给学校。这个事情也是通过中学和小学校长一致同意的。
当然了,有房子的教师是不愿意住学校的教室的。生活不方便不说,上个厕所做个饭也是极其艰难。不过也有相对困难的人存在,小学这样的人多一些,中学呢,相对就少了许多。这倒不是因为中学老师有多富裕,是因为中学的年纪少,学生少,教师也少。
中学校长一看空这么多房间出来,小学校长不得眼红啊。于是决定中学学生可以住宿,这样就有一部分不愿意回家的同学在学校住宿。住宿实行男女各占六楼一半的教室,从中间分开。住宿生这边呢,住校的已婚教师和单身的男教师住在男生这边,未婚的女老师和女生住在女生这边。
这样按比例来说女生宿舍这边就相对宽裕了不少,宽裕到可以把最后那间教室用作贮藏室。走廊尽头的那扇窗前是一排晾衣架,也就是贮藏室的门前。女生内衣内裤换的勤当然需要晾晒的地方了。
说了一大堆话,关键的一句是晾衣架的隔壁就是这所小学给新来的小张老师间壁的房间。
其实完全可以不分给小张老师房间的,分给他房间也是另有原因。
教小学五六年级数学的老师姓夏,估计和王艳爸王学文一样,娶了个农村老婆,老夏没孩子,只有这个老婆。
老夏原来不住在走廊尽头的这间房,是后来搬到这里来的。老夏哪儿都好,就是和媳妇房事有点勤。其实人家夫妻的事情别人管不着的,可是管这事儿的却是中学校长。因为老夏原来的房子就在中学校长室的楼上相对的位置。
中学校长呢,他失眠!中午总想补补觉。中学师生都知道校长有这个毛病,所以一般到了中午都谨言慎行。可老夏不是中学的啊,他不归中学校长管啊。
老夏媳妇没工作,也不用管孩子,一天闲极无聊只能等老夏回来开心一下。他们开心了,这中学校长就不开心了。中学校长一不开心,就去找小学校长,小学校长是个很爷们的女汉子,在很娘的男校长的一再墨迹下,就让老夏和他老婆搬到了走廊的尽头。
问题是解决了,可是不久,新的问题又来了。问题还是出在了这堵墙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