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县令跪在地上将头抬起来,认真的说道,“当真!我们有证据和证人!”
一杯茶水下肚,南宣王爷紧接着说道,“那她为何要杀我儿?”
为何要杀华阳郡主这还不简单吗?不就是因为两国是仇敌吗?不杀华阳郡主还要留着她不成?
“王爷,因为妙音娘子是南昌国的奸细,杀了华阳郡主可以让军心大乱,或许是这种可能吧!”赵县令说道。
南宣王爷看了眼底下跪着的两人,心中无比烦躁,这赵府也不知点了什么熏香,竟让人隐隐产生困意,揉了揉两侧的太阳穴,南宣王爷驱散了心头的困乏,只觉得这件事更加麻烦了。
“齐盛,你来说,妙音娘子现在在何处,可有被你们给捉住?”南宣王爷问道。
“回王爷,妙音娘子她,她死了!”齐盛抬头顿了一下回答道。
“什么!”南宣王爷倒吸一口凉气,华阳郡主死了,杀人凶手也死了!这是个什么事啊?
“王爷。这件事说来话长,容属下为您仔细说来。”齐盛说道。
对于这个只知道行军打仗不善言辞的齐盛,南宣王爷对于他的信任是比眼前的赵县令多一些的。
听了齐盛的话,南宣王爷摆摆手,示意他接着说下去。
齐盛删删减减,挑了一些能说的话,将两整件事叙述给南宣王爷。
说完以后,南宣王爷只觉得头痛欲裂,这件事很简单,简单的不能再简单,无非是两个女人,华阳郡主与妙音娘子的一时意气造成的无法挽回的错误。
女人就是女人,永远不知道顾全大局。
南宣王爷越想越气,也觉得眼皮子一点点的发沉,他狠狠的掐了一下自己的大腿,想着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不支是真的越来越明显。
“王爷,那妙音娘子带来的人已经:死的差不多了,所幸我们还是留下一个活口,可以向朝廷申报。”齐盛还在那里禀告,南宣王爷却觉得自己越来越没有力气。
“赵县令,等等……”还没有说完,南宣王爷抬起来的手便无力的垂了下去,整个人也倒向一侧。
“王爷!”赵县令惊呼出声!
南宣王爷带来的护卫问讯也飞奔而来,可却在进屋时闻到了不一样的气味。
“有迷香!”其中一个护卫高声喊道,可那迷香的威力实在是太强了,没等他走出屋门,便倒在地上,人事不知了。
一瞬间,除了赵县令府上的人,所有南宣王爷带来的外人都被迷香迷倒。
“把他们全部捆上,压入地牢!”赵县令起身,背着手吩咐道。
表情也不似刚刚伪装的那般示弱,看着苍老的南宣王爷人事不知的倒在地上,赵县令勾唇笑了,他的机会抓住了。
“齐统领,现在还请你派人对这些人严加看管,南宣王爷不入县衙,就放在我家看守。”
对于赵县令来说,眼前之人可是一块金疙瘩,要万分照料,绝对不能让其心腹之人把南宣王爷救出,不然到嘴的鸭子也飞了。
“好,我会让人严加看管,绝对不让别人有可乘之机。”齐盛郑重的承诺道,南宣王爷不仅对赵县令是一块肥肉,对他来讲又何尝不是?
正如唐楚所言,抓住了南宣王爷,不仅是为朝廷立功,还可以把其在军中安插的将领排挤出去,这样一来,军中的空缺就会扩大,他齐盛也有了机会。
赵县令与齐盛两个人的视线在空中交汇,皆看出来了对方眼中的势在必得。
赵县令府上的风波正在进行,京城里也响起了巨响。
此时,夜虽然深了,但是身为翰林院左使的赵家二爷赵万苍却彻夜难眠,他正在紧急处理随州送来的一封信。
信上的落款是他庶弟赵万峰,也是随州的县令,上面写着急件,据说是随州的衙役跑死了三匹马,连夜赶过来的,请他务必要看。
打开信封,上面是一张写的密密麻麻的纸张,还有一张奏折。
赵万苍最开始只是以为是私事,但是看见奏折的那一刻,他就知道这件事并不简单。
“万峰这是有什么大事吗?”赵万苍喃喃道。
他知道这个庶弟没有什么事,一般情况是不会与他来往的,原因有些说不清道不明,都是一些儿时的旧事了,他自己都要忘了,可赵万峰却仍然记得,这些年也很少与他联系,上次要不是自己过生日,邀请了他,连自己的侄女恐怕都不会过来。
这次居然派人送信,还是急事,赵万苍决定要好好研究研究这件事。
“二哥,多年未见,甚是想念,可现在是赵家危急存亡之际,万峰不欲多费唇舌叙旧,只说日前最紧急不过之事……”
看到信中开头的话,赵万苍不由得笑了,这个弟弟还是那个性子,但是慢慢的,他脸上的笑容就收敛了。
“华阳郡主身死,妙音娘子为南昌国奸细,恐已渗透朝廷及军队,南宣王爷造反,弟欲除之……”读到这里,赵万苍只觉得拿着信的手都在颤抖。
这几个消息就这样直白的写在信中,让人没有一点点的防备。
华阳郡主死了,被妙音娘子杀了!
妙音娘子也死了,她是南昌国的奸细!
南宣王爷造反了,并且与西秦国勾结,华阳郡主是质子!
赵万苍将手用力的握住椅子的扶手,只觉得浑身没了力气。
这么劲爆的消息一定会搅乱京城这一池平静的水,说不定会让更多的人都参与其中。
赵万苍又向下看去,“弟身居随州县令已久,动弹不得,兄长也在翰林院左使已久,我赵家远离实权久矣,望兄长以家族为重,以前程为重,弟必不能忘之。”
“此事若能平定,我赵家必定更上一层楼,跻身京城大族。”
赵万苍读着读着突然觉得身体之中有什么东西在涌动,热血沸腾的感觉让他几乎难以呼吸。
“我的天爷!竟然真的!”赵万苍打开了奏折,这是写给皇帝陛下看的,上面还有赵万峰的县令印鉴,足以证明他在家信之中所说并非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