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混血八旗 > 第三百四十章 风波起(二更)

第三百四十章 风波起(二更)(1 / 1)

八大臣要收拾董元醇主要是两个原因,第一点便是他们不能接受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其实“四日密谈”之后,两宫与八大臣已经达成了包括奏折呈皇太后“御览”在内的几条妥协条件,实际上当时就已经变相形成了一个“垂帘与辅政兼而有之”的体制。简单点说,两宫太后眼下与垂帘听政,差的就是一道帘子。不过八大臣能够给实惠,却不能给名义,垂帘听政可是有违祖制和咸丰遗命的事,作为祖宗家法和咸丰遗命的守护者,他们死活也不能开这个口子。

第二点就是亲王辅政,奕欣是什么人,咸丰的头号政敌。兄弟俩从道光年间就开始掐,一直掐到咸丰咽气,咸丰到死都没忘了打压自己的六弟。作为咸丰的嫡系,咸丰意志的继承者,八大臣当然以打压奕欣为首要任务,不收拾奕欣就不错了,怎么可能和他共享政权。奕欣现在的势力已经不小了,若是再给他辅政的权利,他还不上天啊!

董元醇说是让恭王与八大臣“同心辅弼”,但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肃六和鬼子六势同水火,怎么可能六六大顺,所谓“同心辅弼”完全就是一句风凉话。而且一旦奕欣加入了辅政行列,则以他皇帝亲叔父的身份,于情于理都应该列于首位,奕欣可就成了顾命八臣的“领导”了。这无异于是让八大臣,尤其是肃顺将已到手的权力拱手让人,世间哪有这样的便宜事。,一贯雷厉风行的肃顺,就算是吃错了药也绝不会同意。所以他断然决定,对这个折子进行全力还击,在“以儆效尤”的同时,彻底打消恭王等人的“政治幻想”,从而进一步巩固咸丰临终制定的政治体制,以及自己的既得权力。

高宗乾隆爷晚年,由于年老“倦勤”,加上他对军机领班和珅的极度信任,曾令所有章奏在呈皇帝御览的同时,均需另录一副本送军机处,使得军机大臣(实际上大概就是和珅一人)能与皇帝同时知晓所有奏折的内容。这其实已经是严重威胁君权的举措,和珅之能成为大清绝无仅有的“权臣”,这实在是一个重要原因。乾隆爷一生极度自负,以为和珅万不敢蒙蔽自己,所以虑不及此,一点也不担心和珅威胁到自己。后来当仁宗嘉庆爷亲政,第一件事就是收拾和珅,第二件事就是马上把这条“规矩”立即明令废止。不过即便是权倾朝野如和珅,他所能看到的也只是“副本”而已,且顶多是与皇帝同时看到。而现在的顾命八大臣却因为赞襄一切政务的关系,能够先于皇帝看到奏折的原件。

因为此时皇帝还没有大权独揽的能力,实际上君权是两宫太后与八大臣共享的,所以八大臣比和珅强的多。和珅只是窃取了一小部分君权,八大臣则是实实在在的掌握了一大部分君权。小皇帝屁都不懂,两宫太后也只能维护权威,治理国家都得靠他们八个,所以这是他们应得的权利。正是因为这项特权,在两宫太后看到董元醇的奏折之前,八大臣就已经快把奏折给翻烂了。

肃顺气哼哼的与杜翰商量好了将来的反击措施,先是不能轻饶了董元醇,然后还得把董元醇背后的周祖培揪出来,老师学生一块修理。肃顺与杜翰商量处理人的时候,焦佑赢已经拟好了驳斥董元醇的上谕,除了骂街的话不能说,什么难听的都用上了。不过虽然一切都准备就绪了,八大臣却并没有立即做出行动,他们要按先前与皇太后约定的“规矩”,将这个折子和当天的其它奏折一起,呈两宫皇太后御览。

两宫太后见了奏折之后,非常的欢喜,就算是亲王参与辅政一条,她们也是非常喜欢的。西太后本就有权位之心,东太后也想维护君权,所以垂帘听政这一项,正中她们的下怀。“四日密谈”的时候,她们就有这个心思,不过因为八大臣特别抵触所以没有明说。现在外面有了群众的呼声,她们俩就有心顺水推舟了。

给皇帝添派师傅一项,两宫太后也很认同。小皇帝可不是什么乖孩子,虽然还小,但是已经非常顽劣了,她们急需一个好师傅来好好管管皇帝。另外皇帝的师傅肯定不能是普通官员,怎么也得是个红顶子,她俩也有心借这个机会拉拢几个不属于恭亲王和肃顺派系的重臣。荣禄和安德海不能公开活动,能拉拢到她们麾下的都不是什么大人物,这选派师傅一事正是她们拉拢重臣的好机会。

亲王辅政一项,她俩也不是完全排斥,她们是不想奕欣搀和进来。毕竟这位六爷的势力太大了,若是他成了辅政大臣,肃顺一伙人同不同意且不说,两宫太后自己也有点担心。不过除了奕欣,还是有其他选项的,比如七爷奕譞。虽然奕譞非常不成熟,而且刚刚给两宫惹了祸,但是两宫太后还是觉得他和自己是一条心。而且七爷这个人很好控制,将来也不会威胁到皇帝。有了这么位近支亲王,就可以压一压肃顺等人的气焰了。不然现在的朝政几乎就是肃顺的一言堂,两宫两眼一抹黑,几乎是肃顺说什么就是什么,两宫有心反驳也不知道该怎么下手。

不过细想了一会之后,西太后就知道自己是空欢喜了,不论这奏折的内容她们两个太后多喜欢,八大臣这一关怕是过不去。垂帘听政八大臣是很反感的,将来或许还能商量,但现在离着“四日密谈”才十几天时间,明显是不太合适。亲王辅政更是动了八大臣的权利,不把他们逼急了才怪,绝对没有商量的余地。添派师傅一项或许还有可能,但是和前两项混在一起,肯定也是没得说。不过要是否了这个折子,两宫太后还有些舍不得,下发又怕惹急了八大臣,所以她们选择把这个折子给留下看看。

按常规,头一天“呈御览”的奏折,皇帝(现在是两宫太后)在批阅之后或朱笔批示,或等第二天召见军机大臣商议后再作处理。但无论如何,也要赶在第二天召见军机之前将原折发给军机处,以便军机大臣事先知道内容后,好先商定好处理意见,于“见面”垂询时有所准备。(清朝有万千不是,清朝的皇帝却真的都十分勤政,尤其是自世宗雍正起,除皇帝卧病不起外,更无一日不召见军机大臣,久而久之,这样的召见,就有了一个听起来十分亲切的说法,叫作“见面”。)不过皇帝还有个从明朝传承下来的“特权”,就是把一些自己认为或内容敏感,或此时尚不便处置的折子留下来不发给军机处,以表示对这个折子不予处理或暂不处理,这有个专门的术语叫作“留中”。而在军机处,凡被“留中”的折子就叫“淹了”,意思是这个折子好像被大水淹没一样,不必去探寻下落,军机处当然也不必为此去负任何责任。这样的作法,在皇帝自然是一种特权,在臣下却难免会产生皇帝对所“淹了”的折子到底是什么态度的各种揣摩。两宫太后的留下看看,就等于是把董元醇的这份折子给“淹了”。

这样的做法虽说是君主的特权,但此时的八大臣却万难接受。因为这份奏折的内容太敏感了,皇太后“淹了”它,在八大臣看来,一则无疑是暗示太后对董元醇的提议不无兴趣,可能是恪于“祖宗家法”和顾命八臣的权威才不置可否。二则若是董元醇这个折子如果没有做出明确严厉的处置,朝臣派的那帮闲人,就不免揣摩出皇太后的意思,此后“效尤”者必众,一旦形成风气,则顾命八臣就难以控制局面了。

“这怎么能行呢?这道折子不能留中的!你马上去内奏事处,跟他们说,昨个儿送上去的折子还少一件,跟他们要回来!”两宫太后毕竟还是缺少经验,她们留中董元醇的奏折一样激怒了八大臣。一项温文尔雅颇有风度的杜翰,居然对着来送回奏折的小太监吼了起来,而且要把奏折要回来。

“这……”小太监就是个跑腿的,当即为难了起来。

“还不快去!”八大臣现在共享了君权,哪里还想以前一样敬重宫人,杜翰抬手就给了小太监一个嘴巴。

“嗻,嗻……”小太监狼狈的捂着脸,跑了出去。

八大臣惊疑不定的商议了一会,刚刚那个小太监就跑了回来,气喘吁吁的看着八大臣,一脸的为难。

“折子呢?”杜翰急忙问道。

“回中堂,折子要不回来了!”小太监害怕再挨打。

“为什么?”杜翰更急。

“西边留着看呢!”小太监苦着脸答道。

“唉呀!”杜翰气的直跺脚。

见没了自己的事,小太监一瘸一拐的退了出去,杜翰刚刚跺脚,正好踩在他脚趾上,都快疼死他了。

“干什么,跺脚捶胸的。急管什么用,急了抓蝎子,饿了啃石头啊!”肃顺到不急,反而说起了俏皮话。

肃顺刚刚一直在抽水烟袋,思虑了一会,他已经有了成算。明天“见面”的时候,无论如何也要对董元醇的折子做出明确严厉的处置,而且他还要给两宫太后、尤其是西太后一点颜色瞧瞧。他要一劳永逸,不仅要断了朝臣们的幻想,也要掐灭了两宫的念头,不然两宫太后总想着出来垂帘,即便这次过了,将来早晚还是要出乱子的。

最新小说: 贞观皇储李承乾 闺暖 妖女无敌:师父你家缺徒儿不 邪王强宠呆萌妻:腹黑逸王妃 清穿之太子娇妃 御嫡 重生之仇鸟 萌宠医妃:鬼王,别太猛 我在古代的发家史 皇家秘事:偷心捕快你别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