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迈的户部尚书郭汝山郭大人奉诏来到了皇上的书房——养心殿。
朱棣坐在紫檀太师椅上研究朱瞻基写上来的小册子。一边看,一边赞叹,一边头疼。
这个孙子是他最喜欢的孙子,没有之一,可这个孙子到底是受到什么人蛊惑,才能想出这么伟大而无耻的主意。这个谜底只有等郑和回来才能揭开了。
郭汝山行完大礼,静立一旁。装出一副老成持重的样子。
“郭爱卿辛苦了,来人,赐座。”朱棣手不释卷,吩咐太监给老人家端个凳子。
郭汝山把三分之一个臀部挨着凳子,小心翼翼地望着皇帝陛下,皇帝越是客气,郭大人越是心慌啊。
果然,朱棣放下手本,问道“郭爱卿,朕上次给你提的事有着落了吗?”
“陛下上次问了我三件事,我回去仔细研究了,三件事同时办是不可能,只能分个轻重缓急了。”郭汝山摇头晃脑地回应着。见皇帝没有反应,他只得硬着头皮说道:“那陛下的意思是,是先办哪件呢?”
“哦,造船、修宫殿、出兵安南,这最后的一项先放一放吧,毕竟乱的不是大明境内嘛,只要他不来犯我大明边境,先让他逍遥几年。至于修宫殿嘛,朕另有打算。就说说修船的事吧。”
郭汝山大人沉浮宦海多年,自然明白皇帝的意思。建文帝转世的事传得沸沸扬扬,陆上的那批寻找者已经出发了,海上的寻找者还在找船呢!
“海上航行,风高浪急,非大船才堪用。据工部测算,造齐两百多艘船共需白银五百万两,即使调用现有的船只,也得新造大部分,这项花费还没算上人员的经费,物资的准备,怎么怎么也得近千万两白银。”郭汝山边奏报,边拿眼睛偷偷地瞄着皇帝的反应。
朱棣不慌不忙地望着脱落了好几块油漆的天花板,自言自语道,也就是说前期五百万两白银足矣,这个皇孙啊,算得真准啊。
低头看到郭汝山张大嘴巴呆在那里,朱棣道:“你回去知会工部,拟个计划递上来,银子的事我自有办法。”
郭汝山闻言大喜,不用自己筹银子了,带句话给工部尚书而已,轻松。“臣告退。”他边退边想,皇帝难道还有私房钱?五百万两,这可不是笔小数目啊。
宫门口碰见了老朋友耿定忠,他是现任的是刑部尚书。耿忠来的可不是一个人,后面的跟着所有的刑部的大小官员,按照行政级别和资历深浅排成一列纵队,每个人手上都抱着山一样的卷宗。
“老耿,你这是。”郭汝山用手指指天上,吃惊地问道:“你也是?……”耿定忠忙回答:“是啊,皇上要调集刑部近五年的卷宗,我这也是一头雾水啊。刚才陛下跟你说了什么?你放心,我就心里有个数。”
郭汝山哪敢胡说八道啊,他劝着耿定忠,别让皇帝等急了,快点着吧。
正说着话,礼部尚书又匆匆赶来,要是再等会儿啊,说不定六部的头头脑脑就该在宫门口开现场会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