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脊梁 > 第164章:捷报抵长安

第164章:捷报抵长安(1 / 1)

曙光微明,长安北门,缓缓开启。

作为李唐的都城。早在晨光破晓那一瞬间,长安的大街小巷有百姓开始活动。

行人进进出出,越来越多,沉寂了一夜的长安又恢复了生气。

“的达,的达!”的马蹄声在大街上响起,引起了所有人的侧目。

大雪纷飞中,一匹快马,急驰而入,狂奔的马蹄,在热闹的街道上踏碎一串冰雪,冰雪激飞,一声长嘶,快马骤停

在长安不许策马奔驰,是惯例,唯一类人除外,那就是八百里加急的信使。

这类信使通常都是送特大事故的急信,或者是前线的战报!

行人才堪堪避让,只见一个骑士飞马驰来,背上插着翎旗,正是急使。他一脸的疲惫,仿佛奔行了万里之遥似的,然而,他的眼里却是闪着兴奋的光芒。

“朔方大捷,斩杀五万余!”

急使无意看到百姓惊恐、害怕的神色时,倏然高声大吼。

一边喊叫,一边保持着一定的速度往皇宫方向疾驰而去,

“朔方大捷!斩杀五万余!”

当急使兴奋的声音再度响起,行人这才听得清楚他呼喊的是什么!

“朔方大捷?”

“斩首五万余?”

“这怎么可能?”

“没听说朔方有战事呀?”

行人议论纷纷,谁也不信这是真的,你望望我,我望望你,入眼的尽是茫然的脸色。

“这是真的吗?”一名巡城兵士眼睛滚圆。

“你们还愣着做什么?还不欢呼?”

巡城兵士迎声一看,看到了出声的男子,那人年岁在二十五六之间,方面大耳,鼻正梁高,轮廓有种充满男儿气概的强悍味道,因长期曝晒的黝黑皮肤闪耀着健康的亮光,他一身灰色旧布袍,已微有破烂,可掩不住那一身的英武气概,有着一种令人信服的气质。

“这位兄弟,这能是真的吗?大唐立国这么多年,除了陛下虎牢关大捷,就没有一次斩首上万的胜仗呀!要是边将虚报,那不是空欢喜一场么?那不是欺君之罪么?欺君之罪可是要杀头的哩!”

“你好不晓事!”英武青年大声道:“如此大胜,谁个敢虚报?他不要脑袋了吗?”

一语惊醒梦中人,这么大的事,要是虚报,朝廷还不查实?一旦查实,那可是抄家灭门的大罪,谁能有这个胆?

“好见识!”

“兄弟高姓大名?”

“在下苏定方!”苏定方一挥手,大吼道:“朔方大捷!斩杀五万余!”

“朔方大捷!斩杀五万余!”

行人在苏定方的感染下,纷纷挥着手臂,尽情的欢呼。

吼着吼着,苏定方不自禁的泪流满面,他这是喜极而泣,是为了大汉民族复仇般的大胜而深感欣慰,一边流着泪,一边泣道:“复仇了呀,哈哈,这是为死在突厥手中的百万同胞复仇了呀!”

苏定方说这话的时候,许多人的眼睛都红了,伤感之情皆在脸上。

这番话说到大家痛处,也搓到了人们的泪点了。

李唐的兵大多出身关中以及西秦,这些地方除关中外都是突厥兵锋涉及之地,常年受到突厥的抢掠袭扰,地方人民对突厥有着血海深仇。

百姓们无时无刻不在盼着一场一雪前耻胜利,大胜利!如今,复仇的大胜终于来了,他们无不是尽情欢呼,无不是泪流满面,激动难已。

喜悦好似滚烫泼雪一般,迅速传播开去。先是在城门附近,续而就是北城区,再过一会儿,整个长安的百姓都在欢呼!

“朔方大捷!斩杀五万余!”

“朔方大捷!斩杀五万余!”

长安百姓齐声欢呼,声浪直达九霄,声闻百里之外!

长安沸腾了!

因为胜利而沸腾!

**********

皇宫,太极殿。

李世民在朝堂上与满朝文武商议国家大事,新年将至,春耕即将来临。这些年唐朝大规模用兵,对于粮草消耗极大。这春耕是否胜利,直接意味着来年是否有个好的收成。他对此格外重视,再三叮嘱司农卿,要抓紧统计,并鼓励民间百姓积极开扩田地,并且给出了许多的优惠,鼓励百姓生产。

诸多良臣也提出了一些利国利民的政策,李世民觉得合理,一一照办,即便存有异议,也没有凭借主观判断,而是提出来与大臣商议,集合众人之智来解决问题。

整个朝堂呈现一片祥和之气。

“朔方大捷!斩杀五万余!”

突如其来、声震长安的欢呼声,打断了李世民总结性的发言。

来得太突然,群臣听在耳里,仿如做梦,谁也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李世民眉头一拧,虎目中闪过一丝迷茫,他也是不明所以,虽与罗通有过约定,却没听说朔方有战事啊!莫非那小子又一次深入大草原,当强盗去了?

“朔方大捷!斩杀五万余!”

急使在几名当值宫卫搀扶下匆匆而来,兴奋的沙哑嗓子,喊起他不知道喊过几千遍,还是几万遍的捷报。

“朔方大捷!”

“斩首五万余?”

他的话好象火星掉进火药桶似的,一下子炸开了,整个大殿,嗡嗡作响,大臣们你望望我,我望望你,谁也不信这是真的。

“陛下,诸位大人,朔方大捷!斩杀五万余!”急使喊了这一声,他仿佛耗尽了最后一丝力气,一屁股的坐在了大殿之中。

李世民动容的长立而起,急切道:“快快将战报给朕送上来!”

内侍总管从急使手中接过战报,拿在手中,李世民让他当众念出声来。

内侍总管轻轻展开信纸,朗声读道:“腊月初五,颉利亲率二十万大军,挟大胜铁勒之势直奔朔方…长城破败、无从御敌………”

一言未毕,战报已被旁边一人劈面夺去。

却是李世民嫌他读的太慢,先一步将战报抢了过来,大声朗读道:“夏州都督罗通领兵四万出城迎敌,以逸待劳全歼一万前锋于契吴山麓……臣掘沟壑、设拒鹿角之阵,意图抵消骑兵之势!腊月初七,十九万突厥大军如期而至,臣以三万陌刀军正面迎战,以弩阵之威歼敌前锋三万余人于沟壑之中,自身无一伤亡……再以拒鹿角阵抵消骑兵之威势,颉利分兵六部、车轮而战……苦战四时辰,陌刀军以两万四千伤亡,斩敌伤敌各五万余……”

三万陌刀军被六倍于己的敌车轮而战,苦战四个时辰,伤亡两万四千。预示着罗通的主力已经残了,而颉利手中还有七万完好的精锐之士!

李世民念到这里,冷汗都冒出来了!

而听着的也无一例外的在这大冬天冒出了一身冷汗!

战报虽是简略!

但,一个个惊人的数字,无不显示出这一战的惊心动魄。四时辰不间断的作战,罗通与陌刀军这一仗是何等的艰难。

如此艰巨之战,纵然是李靖、秦琼、尉迟敬德、程咬金、侯君集等名将猛将,也不敢说自己做到这一步。

“臣背风结阵、顺风而战……时有强风暴雪,突厥贼寇逆风而战、目不能睁,体力消耗倍而增之,最终,全军溃败……”

“漂亮!”

“这阵结得好!”

“利用风向阻敌,前所未有,冠军侯,名将也!”

……

满朝文武轰然叫好,逆风、顺风都考虑到了,甚至连空气中的阻力罗通都利用到了极致,他这一手实在太漂亮了,便是李世民、李靖也是叹服不已。

但这些熟悉兵事的人听了,却无不心酸:这是敌众我寡给逼出来的小小点子啊!若是有充足的精兵在手,谁会如此事无巨细的考虑?听到突厥最终全线溃败的消息,满朝文武先是高兴,可接着却是陷入了死一般的沉静,一个个心头发颤,对这些浴血奋战将士生出了无限敬意、无限怜惜。

一些人,甚至连眼泪都流了出来。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继续念道:“是时,潜伏之一万骑兵,以排山例海之势突出敌军……”

此言一出,满殿传来了一阵阵咝咝之声。

正面战场的陌刀军都全废了,罗通竟还藏得住兵马!这小子太能忍、也太狠了。

但,他这一手无疑是正确的选择,从而给了突厥致命一击。

李世民、李靖的眼神在空气中作了一次无声的交汇,都从对方眼中看出了震撼、欣喜之色!

自古慈不掌兵,说得便是此理。

罗通最后这一手太完美了,他这一手简直是神来之笔,深具盖世名将的铁血之风。

李世民欣慰的感慨了一阵,把战报一口气念完。这些都是战后清点的内容了。

除了歼敌生擒各五万之众,就是不计其数的缴获!让人瞩目的缴获中,就有宛若传国玉玺一样的狼头大纛!

战报之外,还有一封写给李世民的私信,这里写的更为详细,这里既说到初到朔方突厥就大举入侵的消息,也介绍了夏州的实情,这里包括了长城受损、不能御敌的现状,也包含了对突厥“蝗虫”过境的担忧,以及力排众议的“艰难”抉择……

李世看了一遍,索性当众念了出来。

满朝文武这才恍然明白,之前为何一点消息都没有了,原来罗通根本没时间向朝廷汇报。这等大事突然出现,罗通这么一个不足二十的少年郎,肩头上所承受的巨大压力!

听着他理智的分析,再次惊出一身冷汗。

若不是罗通力排众议,破残的长城必失。长城一旦失守,突厥便能成功过境,届时,对于大唐而言,突厥造成的伤害绝对是毁灭性的打击。

之前还在抱怨李世民任用罗通坐镇边陲的大臣无不庆幸,无不叹服李世民的识人之明。且不说这辉煌的战果了,单是这主动出击的气魄,都不是一般人敢决定的。

私信没有战报那般正式,语气比较随意,让李世民放心之余,罗通也提出了唯一的请求:那就是将阵亡将士集中葬在契吴山。

罗通在信上写:“古之匈奴有汗庭山供奉他们的英灵,今之突厥也有得胜山……为什么我华夏、我大唐就没有一个祭奠对外战争中牺牲的英雄的地方?秦有蒙恬,汉有卫霍、李广,后有乞活军冉闵…史万岁、长孙晟等对外战争的民族英雄……今有我们死难的两万多英烈……若我大唐无一个英雄纪念之地,让我们、我们的子孙如何祭奠英烈?如何缅怀先烈?如何知道前辈创业之艰难?我们英勇无畏的将士为国家统一、为民族抛头颅洒热血,若无一个归宿,又怎么能在九泉之下安心?我们的后代子孙又怎么能够心安理得地享受英烈们带给他们的一切?有鉴于此,小婿决定捐出家资,在契吴山亦或是在朔方城建立一个安放英灵的‘民族英烈祠’。”

“我要将战争中牺牲的英烈们的骸骨埋葬其中,在墓碑上深深的镌刻下他们的名字、记载他们的功绩,以供千秋万代供人瞻仰,万世千秋英明永存!从而使英烈的名字永远不会在历史的长河中淹没。小婿此议,还望岳父批准。”

罗通的话象重锤一样敲击着满朝文武的心,是啊,这一点所有人都忽视了。活着的人还活着,还能够享受战后的生活,但牺牲了的战友们,再过个几十年、上百年,还有谁能够记得他们?还有谁能够记得他们曾经为祖国付出的一切?

李世民念到最后,他深吸了一口气,沉声道:“罗爱卿言之有理,自古以来,我们这个民族一直忽略了对牺牲英雄的重视。朕不仅同意罗爱卿的建议,还要在长安择一风水宝地,建一个大大的大唐,不,‘民族英烈祠’,其中,又分夏、商、周、秦、汉、晋……英烈祠,工部负责选址兴建事宜!礼部、史官负责收集从古至今的历史英雄事迹,不仅是为民族牺牲的英雄,但凡有贡献的先辈都要收录其中。而,属于我大唐的英烈祠就从太原起事开始收录,除此之外,还要预留大量位置,以供以后为我大唐作出贡献的英雄、名人……这其中,有普通百姓,也有在座的诸位……”

“陛下英明!”

瞬间,满朝文武胸中热血沸腾,万万代拜祭啊!这是何等殊荣?这种大事,蠢货才会反对。

长孙无忌第一个说道:“陛下,臣愿意捐出从此以后的全部薪饷,帮助陛下建成‘民族英烈祠’!”

李世民挥手制止住了其他准备捐献的文武大臣:“不用,不用!你们的钱还得养家糊口,建‘英烈祠’的朕拿得出,虽然现在大唐各方面用钱的地方很多,但再穷,这个事一定要优先解决。”

李世民日后兑现了他的诺言,在贞观十年的时候,占地面积达高达20万平米的“中华英烈祠”在长安建成。英烈祠之美仑美焕,气势雄伟,让人叹为观止。

最新小说: 田园娇宠:相公,来种田 嫡女风流:千面邪王赖上身 穿越之绝世皇妃 炮灰逆袭手卷 穿越之情系异时空 腹黑弃妃:皇上请用膳 极品闲医 璀璨农女 侠女当道:师兄太撩人 至强海狼佣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