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了眼下的局势头疼不已,他既舍不得将徐州割舍给袁绍,更不可能将被自己所掌控的汉帝拱手相让。
但是,如果再不快些做出决断,恐怕自己至今以来努力许久所创造的的霸业就即将迎来终结了。
而远在许昌城外行军布阵的孙坚可不会顾虑曹操进退两难的感受,如今正全力攻打着许昌城。
孙坚军一方将六万兵力分成四部,每部一万五千人,围攻许昌四门。
而守军这方也是见招拆招,曹仁于东门、于禁于西门、李典于南门、徐荣于北门,各领五千人誓死防卫。
弓矢、檑木、落石、滚油,面对着从云梯下方源源而上的孙坚大军,城上的守军使尽一切手段阻止敌军攀上城头。
惨叫声、喊杀声络绎不绝。
虽然许昌城防并不特别坚固,城内守军数量也并不算很多,但孙坚也知道想要攻克许昌城也绝非两三日之功。
然而孙坚并不着急,时间对自己来说有的是。
曹操是不可能回援的,这并不是说他不想回援,只不过袁绍大军在侧,曹操不想落得个全军覆没之结局的话,他便没有撤军救援许昌的可能。
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许昌城终究有支撑不住的那一刻。
所以面对眼前这座许昌城,孙坚心情虽然非常激动,但同时也十分淡定。
激动是因为此时孙坚的脑中,已展开各种幻想。在攻破许昌城后,自己便拥有了逐鹿天下的机会,届时自己聚中原和东吴之力,即使是强如北方之袁绍者,恐怕也未必是自己的对手。一统天下,大有可能啊!如此美好的情势,如何能让孙坚不感到激动?
淡定是因为孙坚有十足的信心,能拿下眼前的这座许昌城,两三天攻不克就五六天,五六天攻不克就七八天,总之这座许昌城孙坚已将其看做是自己的囊中之物,拿下它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
攻了一天,四门各抛下千具左右的尸体之后,孙坚下令鸣金收兵,收军回营。
入夜,周瑜来找孙坚,对其献计。
“主公明日攻城,可于四门之中选三门以多数兵力攻之,留下另外一门以少数兵力攻打。如此一来,数日以往,敌军对那一门的防范必然会有所减弱,到时我军再一举集中兵力,强攻此门,敌军无备之下,许昌唾手可得也。”
周瑜不止长相帅气到了极点,气度更是翩翩大方,言谈之间语气也是从容淡雅,不愧是三国时期一等一的美男子。
“有那个必要么?”听闻周瑜之策,其拜把子兄长孙策很是随意地说道,“攻下许昌城只不过是指日可待之事,又何必多此一举?”
孙策眉宇之间散发着一股英气,行为举止潇洒自在。和周瑜相比,孙策也不遑多让,是一位世间少有的帅男子。
“话虽是如此,然依瑜来看,许昌城虽然并不算坚城,但城中曹军守城之志甚坚。我军如果想要凭强攻破城,至少也要花费十日之功,而这十日之内,我军折损必也不小,少说也得有两万之众的伤亡。两万伤亡,对我军来说虽说并非不能承受,却也算不少了,能减轻一些伤亡的话,还是尽可能地减轻为好。”周瑜深知孙策的脾性,也料到他会说这种话,因此作出一番解释道。
“公瑾所言甚善。”孙坚闻言,捋须说道,显然是同意了周瑜的观点。
是啊,攻下许昌之后,曹操多半就完了,届时自己的恐怕就要直面袁绍了。为了能更好地应对袁绍,自己军队的伤亡能避免的话,还是尽量避免的好。
见自己老爹发话了,孙策也没意见。其实他刚才也就是出于对孙坚军的自信而随意那么一说,对周瑜的计策,孙策可是万分信服的,从来不会去真心质疑对方。
“不过这样布置,曹军会中计么?”在肯定了周瑜想要减少伤亡的想法后,孙坚又对其计谋成功的可能性提出了疑问,毕竟突然放松对某一门的攻击,想要从中作梗的迹象也太明显了,说不定很容易就会引起对方的怀疑。
“围三缺一,古来便是攻城之法,我军突然撤回对某一门的攻势,于敌军来说也没什么好太过奇怪的。”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周瑜缓缓说道,“而且就算敌军有所怀疑,那也没什么。在其他三门所承受压力日益增加的时候,他们终究会忍不住而撤下那一门之防卫的。”
“父亲,营哨已布置完毕,各处防卫也十分周密,绝不会有被敌军劫营成功的危险。”正在众人商议间,一名少年进入帐内,对孙坚行了一礼,朗声说道。
只见这名少年棕发碧眼,虽然容貌颇为英朗,然而在这等发色瞳色的映衬之下,其相貌却也显得有几分怪异。
这名少年正是孙坚的次子孙权。孙权今年也有十五岁了,放在汉末也年龄也不算小了,故而此次行军,孙坚也将孙权带上,以求让其接受历练。
望着眼前的两个儿子,以及站在一旁的周瑜,孙坚一时之间,心情大好。
自己的长子孙策骁勇善战,虽数十人不能敌之;其义弟周瑜足智多谋,且颇具统军之才;自己的次子孙权虽然还年轻,但已经显露出一些不错的才干。
这些前途光明的年轻人,便是江东的未来,乃至于是这个天下的未来也未可知啊。
再想到跟随自己已久的程普、黄盖诸人,以及近几年来投的太史慈、周泰、张昭、张紘等一干文武,孙坚意气风发。我孙坚的臣下,无一不是天下之能士!想我孙坚麾下人才济济如斯,加之江东如今兵马粮草充足,将来问鼎天下者,若非我孙文台,又有谁人可任之!
————————————————————————————————
次日,孙坚大军继续攻城。
不过与昨日不同的是,西、南、北三城攻势依然猛烈,每面城门大概都投入了一万七千至一万八千的兵力攻城。然而曹仁所守的东门,所承受的压力骤然减轻,攻打东门的兵力大约只有三千之众。
“围三缺一么……”望着城下并不猛烈,甚至可以说有些稀疏的攻势,曹仁眉头紧锁,凝神思考着要不要调动东门的兵力去助其他三门守城。
毕竟攻打自己这一门的兵力稀少,就意味着其他三门所面临的压力将会增大。
敌军集兵力攻打其他三门,而己方则是平摊兵力守于四方,这样一来,自己东门固然是稳如泰山了,可其他三门可就不好说了。
如今东门的守护兵力约有四千五百人,是城下孙坚军的一倍半。攻城战中,攻城一方注定处在劣势,眼下孙坚军攻打东门的兵力只有东门守军的三分之二,东门可以说是高枕无忧。
要不要从东门守军中抽出三千人,然后各派其中的一千人去支援其他三门?曹仁陷入沉思。
要那样做的话,东门守军还剩一千五百人,在守城战中,一千五百对三千,也能支撑较长的一段时间了。
但曹仁乃是曹姓第一将,其见识也是不俗,如果真是敌军围三缺一那倒还好,可万一这是敌军的诱敌之计,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把东门的守护力量引开,然后趁东门守护力量薄弱之时,迅速调兵攻打东门,那可如何是好?
曹仁无法确定东门攻势薄弱的现象,究竟是敌军的诱敌之计,还是敌军真的实行围三缺一的攻城之法。一时之间对于该不该分派兵力前往其余三门,曹仁竟是举棋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