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也没有回来。
明明看着挺准怎么扎到水里就歪了?眼见着美味从眼前溜走,巨大的失落感让赵宏觉得有些郁闷,接下来几次扎鱼行动也有类似的事情发生。百思不得其解的赵宏忙活半天有点累了,因此决定上岸休息一下。赵宏躺在河边的树荫下,一席微微的凉风吹来,劳累的赵宏意识开始变得有些模糊。等赵宏醒来,努力睁开双眼才发现太阳公公已经开始收工了,一无所得的赵宏垂头丧气地回到了保集寨。
虽然以前对折射原理很是了解,但是缺乏生产劳动经验赵宏很难做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联系实际。
第二天,赵宏没有想出扎不到鱼原因,所以只好转行改钓鱼。碳排放高就高吧,填饱肚子才是第一位。前世在正州上初中的时候,赵宏也经常钓鱼。当时每当星期天来临之际,赵宏总是骑着人力脚踏车,背着鱼竿去正州西南方的尖岗水库、赵宏常常在湖光山色的美景之中,举着鱼竿一坐就是一整天。
因此钓鱼对赵宏是很有经验的。没有塑料的东汉时代尼龙绳想也不用想了。好在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的发明———蚕丝的效果也不错。采桑养蚕一直是我国古代人民的优良传统,比如保集寨的东面就有一片桑林,这样为赵宏材料的获得提供了方便。
虽然常山郡的属于北方,但是通过商人的运输竹竿还是不缺乏的。很容易的赵宏就淘到一根比较长的竹竿,十分适合当鱼竿。对于没有悬浮鱼漂的,赵宏则选择用一小段上细下粗的木棍来代替。上细下粗可以保证木棍悬浮在水中。
带着这种山寨的钓鱼装备,赵宏从浅滩涉水渡过洨河,寻觅了一处坡度较大河边,背对着太阳光坐了下来。农历七月太阳已经不是那么火辣,早有钓鱼经验的赵宏来的时候头上已经带着一顶斗笠。
为了钓鱼,赵宏还专门除了一次草,鱼饵用的就是除草时翻倒的蚯蚓。以往也锄到过蚯蚓,可惜都白白扔了。以后除草翻出的蚯蚓正好用来钓鱼,这对于不养鸡鸭的赵宏来说也算是废物利用。
开始钓鱼了,只见赵宏小心翼翼地把它穿到精心打磨的骨质鱼钩上,伸出右臂紧紧地握着鱼竿,左手使劲向后拽丝线。富有弹性的竹竿被拉成弓形,随着赵宏左手松开的一瞬,鱼饵像飞一样的向前射出去。在丝线作用的阻力下,动能耗尽的鱼饵“扑通”一声落在水面上,泛起一朵小水花之后沉了下去。
拴在丝线上的一小段上细下粗的木棍随即在浮力的作用下立了起来。也不知道过了多久,被当做浮漂用的木棍突然急速向下沉,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