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至,曹操近来却总觉心神不宁,右眼皮跳得厉害,愈发谨慎小心。
正忧闷之时,杨修自庐江赶回,带来孙瑜亲笔书信,连同庐江太守印信,愿降曹为孙权报仇。
曹操览书大笑:“旁门左道实不可信,小小预兆几乱吾心!”
杨修疑惑道:“丞相何出此言?”
曹操笑道:“先前吾与左慈论道,曾言左眼跳财,右眼跳灾。吾今日右眼皮总跳,忧心有不吉之兆,不想德祖竟成此大功。”
杨修失笑道:“丞相英瑞神武,才智绝伦,岂能信这些旁门左道?”
“德祖所言极是!”曹操微微点头,传令众将前来议事。
司马懿言道:“孙瑜一向徘徊不定,今忽献印,莫非其中有诈?”
杨修闻言大怒道:“司马仲达,汝以吾诈丞相乎?此去庐江,我等九死一生,费尽唇舌,安得无功?”
司马懿蹙眉道:“吾非疑先生之功,恐孙瑜使诈,若阳奉阴违,另有诡计。”
杨修冷笑道:“孙瑜见孙权血书,虽在犹豫,却对刘琦早已不满。近日孙暠被诛,孙静气死,孙瑜才愤而举兵,决意放弃庐江,欲回家奔丧,暗中解救孙权,与丞相南北呼应,共灭刘琦,如何有假?”
曹操抚须笑道:“孙瑜新丧父兄,皆因刘琦而起,此乃人伦大事,报仇理所当然,安得有诈?仲达多虑了。”
司马懿闻言默默退下,低着头暗中思量,虽然孙瑜之举看似合情合理,但他却嗅到一股阴谋的味道。
曹洪忙道:“既然孙瑜欲降,准备让出庐江,当立即派人接管人马,救援孙辅,趁刘琦牵制于淮南,一举攻破江东。”
曹操正要下令,抬头瞥见低头不语的司马懿,忽然心中生疑,问道:“仲达以为何人可当此任?”
司马懿言道:“孙瑜降意微明,庐江虚实未知,不可尽信书中所言。丞相若派兵前往,需多加小心,非智勇双全之人不可胜任。”
曹操捻须道:“孙瑜既有书信,若不取庐江,坐失良机,恐下江南无望矣!”
司马懿献策道:“可用假途伐虢之计:人马到庐江时,孙瑜出迎,不管他降意若何,不由分说先将其拿下,接管城防。若其真有降意,再置酒宴赔罪未迟。”
“此计大妙!”曹操大喜,环顾左右,笑容却逐渐消失。
目光转了两圈,竟找不出一个足以胜任的大将,不由心中失落,若张郃、于禁等将在,何至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