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主沉浮 > 第205章:杨坚避暑仁寿宫

第205章:杨坚避暑仁寿宫(1 / 1)

裴府贵客室“后堂”不是杨集意想中的房子,而是一个别有洞天的精致的院子,亭台楼宇、假山荷池、曲桥回廓应有尽有。火红、金黄、翠绿的花木如飞溅的流光随风飘洒,飘于阁上、洒于栏上、浮于水上,美不胜收。

掩映于树影丛中的一个楼阁,前有镂花汉白玉石栏、石栏下方是碧水清清的小湖,湖中又有小桥连接孤岛小屋,极是幽静雅致。

阁中石桌上放着一壶散发着氤氲水汽的热茶,淡淡的茶香嗅入鼻中,沁人心脾。

桌案旁边,杨集和裴矩、裴世清手拈着一个茶杯,细品香茗。

沉默良久,裴矩放下手中茶杯,笑着向杨集问道:“卫王,我裴家不知能否在甘州购买店铺、裴家商队能否畅行于丝绸之路之间?”

狡兔须有三窟,尤其是天下太平之时,裴家要有多处财富来源,方能防止家族因为收入降低而衰败的威胁,如今的裴氏有一支庞大的商队,而且在并州占有广袤的土地,在大兴、洛阳和扬州等地也有几百间店铺。

但是从去年以开始,朝廷加大了整顿官场的力度,使没有灰色收入的官员缩紧开支,而有消费能力的官员,也不敢再像以往大手大脚的花钱,免得御史台从此查到自家身上,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商业出现了大萎靡,这种情况对于面向普通百姓的小商人没有丝毫影响,可是对于从事奢侈品行业的世家门阀却是致命的打击。

与其他家族相比,裴氏有三成店铺是经营笔墨纸砚,加上裴氏基础雄厚,雕版工匠众多而且手艺好,兼之裴氏造纸坊密布并州南部,使裴氏书籍价格相对关中书商低廉得多,故此,裴家的笔墨纸砚供不应求,并为他们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是随着活字印刷术、油墨的推广,连竹纸草纸也能印制书籍,这些廉价书籍的出现,给裴家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所以裴家决定在关中置办产业,但关中是关陇贵族的地盘,所有赚钱行当几乎都被关陇贵族垄断,裴家想在这里立足,谈何容易?无奈之下,裴家又将目光瞄准了外贸这块肥肉。

大隋的外贸主要有两大方向,首先是面向奚族、契丹、高句丽、新罗、百济的东北方向,可是这一块向来是河北士族的天下,再加上幽州几任总管都是关陇贵族的人,所以裴氏几乎无法立足。

其次是正北方的突厥,然而大隋朝廷对突厥采取了严格的物资禁止,便是绫罗、绸缎、绢、丝、布匹、铁器、书籍等物都不能向突厥出售;钱帛固然动人心,但家族命运无疑更重要一些,所以即便是家大业大的世家门阀,也不敢冒着抄家灭族的风险的与突厥交易。

至于第三个方向的外贸,自然就是丝绸之路了,这条黄金通道重新打通,让每个世家门阀都蠢蠢欲动、都想从此分到一块肥肉,裴氏自然也不例外,然而这条商道处于杨集的统治之下,要是没有得到他的同意,没有哪家商队出得了国门。

裴矩现在向杨集提了出来,有两个意思,“蝇头小利”只是次要原因;关键是向杨集提出试探,如果杨集同意,则表示他有合作意向、默认了裴氏向他靠拢的事实,若是不同意,那么也就没有深谈下去的必要了。

杨集自然知道购买店铺和商队畅行丝路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购买店铺是裴氏势力将进入凉州大地,而商队畅行丝路只是为了获利。虽然他不太明白裴矩的意思,可是如果比照关中的话,那就裴矩的态度就比较明朗了。

关中是关陇贵族的的势力范围,向来不允许山东士族、南方士族势力进入,他们对进入关中的外来势力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一种是入侵,另一种是投靠。而裴家,本来是可以光明正大在甘州购买店铺的,但裴矩却当自己的面提此要求,这就足以说明裴氏用意是跟后一种有关,就算他们不是投靠,但也表明了和自己交好的态度。

这也是因为老娘和公孙桓教过官场上的弯弯道道,说过势力范围的划分方式方法,否则的话,杨集还真看不透裴矩的深层用意。

裴矩未来的地位、影响力,杨集比他本人还要清楚,若是日后朝中有这么一个强大盟友,对他的好处不容置疑。

对面送上门来的盟友,杨集岂有拒之门外的道理?他放下手中茶杯,向裴矩说道:“自我上任以后,便对张掖城进行全面改造,城中心是凉州最繁华、最大的商业集市,城西则是以库房为主,而伊州、庭州、西州州治也是这样的格局,若是裴家感兴趣,裴公不妨派人前去购置。另外,我正准备建立一个商家联盟,将我大隋商品、大隋文明输向西域、输向波斯,若是这个商业网络布局成功,那就不需要粟特人了,一旦少了这些奸诈粟特商人,我大隋获得的更出无数倍。”

说到这里,杨集向裴矩发出了邀请:“这个商业联盟光靠王府之力是不够的,所以我打算找些志同道合的一人合作,将零零散散的力量凝为一个强大的整体,裴公要是感兴趣,不妨投上一笔钱,到时候咱们一起分润。”

裴矩听了这番话,顿时大喜过望,拱手道:“既然如此,那我就多谢卫王美意了。但不知我裴氏可投几成?”

杨集笑了笑:“这个商业体系目前除了我之外,晋王、蔡王、滕王、道王各占百分之五;另外还有一些‘地方世家’也投了点钱,比重是百分之十。余者都在我的手中,我可以匀出百分之五给裴氏,裴公以为如何?”

“多谢卫王。”裴矩和裴世清听了这些话,暗自心惊不已,其实他们对于比重并不是很在意,因为百分之五虽然很少,但却和亲王们相等,这样的比重,足以见得杨集对裴氏的重视了。而令裴氏兄弟感到震惊的是杨集透露出来的“晋王杨昭”,这很耐人寻味。

因为杨广只有杨昭和杨暕这两个嫡子,一旦杨广登基之后,豫章王杨暕也会晋升为亲王,到时候的太子也只能在杨昭和杨暕之间选择,所以现在就已经有很多人开始站队了,有的人支持嫡长子杨昭、有的人支持嫡次子杨暕,虽然大家没有明确表态,可也都派遣子弟进入二王麾下,以此向他们释放善意。

杨昭是嫡长子,占有先天优势,可是选官尚要看仪表,何况是选一国之君?如是一来,太过肥胖的杨昭失了几分优势。而豫章王杨暕仪表堂堂,酷似其父杨广不说,单纯从人人皆有的爱美之心这一点来看,偏向于杨暕的人不比杨昭差多少,再加上杨暕深得太子夫妇欢心,这又一些人更加看中杨暕,如此对照下来,杨昭和杨暕是五五开。裴氏的心思也着重放在了杨暕身上,他的心腹谋士裴该便是裴氏安排过去的嫡子之一。

但是杨集不仅仅只是亲王,而且是杨广最重视的人,所以他在未来储君的选择问题上,天然就比大家猜测的精准得多。如今他组建“商业联盟”之中,却没有杨暕的存在。这就说明杨集、杨智积、杨纶、杨静等人都在支持杨昭,而不是杨暕。

面对这样的重要信息,裴矩有些坐不住了,忍不住低声问杨集问道。“我听说圣人和太子都决定立晋王为未来储君,卫王知道吗?”

他这一问,不仅仅只是试探这个“立储消息”的真假,还视探杨集在这件事中扮演的角色以及立场,同时也在看杨集是否信任裴家。若是杨集遮遮掩掩、不能开诚布公的谈话,那么商业联盟上的合作,也只是利益之交,而不是政治上的结盟。

当然了,大家有了利益关系以后,也能慢慢晋升为政治同盟,但是这个漫长的过程,终究不如干脆利落的回答圆满。

身在官场,如果不果断,怎么能行?

杨集自也听出裴矩的试探之意,他笑着说道:“我虽然是亲王,可是一直把自己定位成地方官员,朝廷中枢大事以及太子家事,我都不怎么关注。不过我觉得立嫡长子为太子是正确的选择。”

“我也认为晋王谦和谨重、温文尔雅,有君人之雅量。”裴矩心中十分满意、十分欣喜,杨集这个回答,足以说明杨集已经开始信任他了,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良好开端。

他笑呵呵的将话锋一转,说道:“卫王这个朋友,我裴家交定了。有些话,不知当说不当说?”

“裴公但说无妨。”杨集笑着说道。

“世家门阀和寒门因为禁书令闹得十分僵硬,而卫王的坚持也是不可逆的大势,我也十分认同那番‘生于忧虑死于安乐’的见解。”裴矩客气和表态完毕,笑吟吟的向杨集说道:“卫王只抛出博陵崔氏、关陇张氏的犯官名单,确实相当高明,如今许多士族都想踩着博陵崔氏的臭名成为天下第一士族,而张氏在关陇贵族里的处境也是如此。接下来的时间内,山东士族、关陇贵族处于蚕食崔氏、郑氏的内战之中,卫王也因此轻松了许多。我主要想说的还是凉州……”

“凉州官场先是被卫王清洗了一番,之后世家门阀子弟又以辞职的方式抗议书籍、抗议凉州三学,从而出现了大量的空缺。这些空缺是肥美的肉食,人人都垂涎三尺,分给谁都不好。如果容易做,圣人也不会将推荐权交给卫王,并如愿的任命了。卫王虽忠于朝廷、敢于任事,可是终究是太过激烈了一些,这难免又得罪了一大批人。”

杨集问道:“得罪了谁?世家门阀么?”

“不止。”裴矩摇头道:“世家子也罢,寒士也罢,大家都是打熬半生才有一个备选官员的身份,若是没有空缺,根本没有上任的机会。至于勋戚功臣、朝中权贵、五品官员以后的直系后人,倒是可以借助门荫上位。可是你也知道门荫上来的人,九成以上是只领一份俸禄了事的闲官、散官!所以备选官官和闲散官员,做梦都想获得一份实权在握的职务,哪怕是县令、县佐这些小官,也是他们梦寐以求的职务,只要当了,就能通过才华、政绩来证明自己,然后再通过家族、师生、故旧、派系关系来提升。”

“凉州好不容易出现这么多空缺和机会,这些人都在求亲靠友,力争一个实职实权的前程。勋戚功臣、朱紫权贵也是竭尽所能地为族中子弟争一个位子。众多世家门阀更是气势汹汹的盯着这些肥肉。就算是寒士也会因为能否上任、职务高低等等问题盯着你。若能满足他们胃口还好,若是不能,这些人都要迁怒于你!仇敌满天下,毫不为过。”

裴矩喝了一口茶,继续说道:“到那时,就算你有通天的本事,也以难以应付得了多方面的轧压、打击。”

“裴公所言极是,我也知道得罪这么多势力,以后很难在朝堂之上立足。可是空缺就那么多,每个势力都想多争一席、每个人都想得到更高的职务,所以不管我如何安排、如何推荐,都注定得罪一大批人。”杨集苦笑道:“既然左也不是、右也不是,那我也只有大公无私、秉公而断,将所有职位按照资历、名望、地位、才干来推荐,根本不管他们属于哪个派系、哪个阵营。”

“你现在的作为的确不会有人做文章,可是从此以后,你将寸步难行!只要大家逮着把柄和机会,明枪暗箭便会蜂拥而至。”裴矩摇了摇头,沉声道:“你是大隋罕有的亲王,若是你把一切事情办得妥妥当当,那你就不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了,这才是最要命的问题。”

裴矩说得有些含蓄,却已经把潜在的“狡兔死走狗烹”说得淋漓尽致,如果杨集连这么明显的暗示都听不懂,这个官还当个屁啊!

杨集沉吟片刻,拱手而问:“那依裴公之意,我现在该怎么办?”

裴矩很高兴杨集能够问他,这说明杨集已经信任自己了,这无疑是巨大的进步。

裴矩目光长远、深有远见,他知道大隋王朝是皇族和关陇贵族的天下,余者都是不入流的“小角色”。关陇贵族是辅佐北周灭齐、铺佐大隋建国的主力,在周灭齐、隋代周、隋灭陈等等大事件前后,都取得了极为丰厚的战争红利,时至今日,关陇贵族的势力已经遍布天下,并且深入到方方面面。正因如此,杨坚才对关陇贵族十分忌惮,但是他的一系列改革也给大隋王朝留下巨大的隐患,搞不好的话,天下再次分裂都有可能。

眼看着重新洗牌的势头、大战极有可能上演,裴矩怎能不为自己和家族担忧?

而裴家最大的问题是文有余而武不足,未免裴家在极有可能发生的大战中损失惨重,裴家必须选择一名威震天下的大将为靠山和盟友,这名大将既不能是关陇贵族,也不能是胡人和山东士族,否则便会引起皇帝的警惕,从而令裴氏失去平衡东西的优势。

于是裴矩便将目光锁定了孤身奋战的杨集,一方面是借杨集这把针对世家门阀的利刃向皇帝表明态度;另一方面是借杨集在军事上的“势”来震慑政敌、震慑极有可能存在的反贼。

杨集今天的表现和态度,让裴矩暗自庆幸自己走眼,但是杨集刚刚说的那句“‘地方世家’也投了点钱,比重是百分之十”,又让裴矩有一种浓烈的危机感,他认为所谓的“地方世家”九成是兰陵萧氏和杨集的两个舅舅;若真是如此,裴家在杨集心目中的地位始终是可有可无的外人,随时都有可能被杨集抛弃。

最好的办法是联姻,将关系提升到亲戚层面,但是裴矩感到沮丧的是,当初他听说什么“八字不合”之后,便再也没有把独孤敏提亲之事放在心上了,导致卫王妃的位子白白便宜了萧氏。让他比较欣慰的是女儿似乎与杨集有缘,不过虽然有了这个明悟,但是他并不想鲁莽行事。

“实力!”裴矩此时见杨集向自己虚心求教,便不厌其烦的谆谆教诲:“如果这件事是圣人自己来办,固然也让大家不满,也会给圣人造成一些困扰,但是圣人掌握着世上最强大的力量,所以那些让你寸步难行的力量,在圣人眼中顶多是小麻烦而已。而你要做的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利用的势力来壮大自己。另一方面,你要学苏威。”

杨集皱眉问道:“学苏威?”

“正是。”裴矩点了点头,十分佩服的说道:“苏威最厉害的不是他的治国能力,而是他的官场权术,此老长青不倒也和他左右逢源、见风使舵有关,他从来没有激烈反对圣人之意,也没有和杨素等人发生巨大冲突。当然了,他也有自己的政治见解和主张、也会不平而鸣,但他从来都不会固执己见的坚持到底,一旦圣人不满就会怯懦退让。此外,他每当位极人臣之时,就把刀柄给递圣人,让圣人把他打压下去之余,还能弄死大堆不法之徒。但是他有高明的治国方略,在朝堂上有崇高威望、在地方又有代表实力的无数桃李,所以‘沉寂’不久之后,又被他的‘桃李’推荐上来,苏威‘无权无势’,带着无数人的毁谤‘从零开始’,圣人自然对他信任有加。卫王,你认为这其中的诀窍是什么?”

杨集说道:“我认为是依托能力、实力,适时的投圣人之所好。”

“不错!”裴矩捋须笑道:“苏威比高颎聪明的地方,就是不做清官谏官、不做圣贤、不要脸,他总是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糟蹋自己名声,让圣人有把柄可抓,但是他又能够把每个时机、每个度把握得无比精准,每次犯事都不足以令他送命、不足以令他永远沉寂下去,所以他虽然起起落落,却一直圣眷不衰。”

杨集赶紧起身,深施一礼,郑重的说道:“裴公今日之教诲,晚辈谨记在心。”

裴矩所说内容,都是官场生存之道,每一个要点都让杨集有一种醍醐灌顶之悟。而且裴矩日后之所为,活脱脱就是第二个苏威。

大隋王朝的文武百官自污者不少,可是都没有控制好力度,不是用力过猛,就是显得刻意虚假,而像苏威、裴矩做得这么行云流水、自然而然的人,却是异常罕见。

“卫王多礼了。”裴矩欣然一笑,连忙起身还礼。

这时,裴矩之子裴宣机从月洞门快步而来,先向杨集行了一礼,然后对裴矩拱手请示:“阿耶,午时已到,可否开席?”

“可!”裴矩点了点头,笑着向杨集拱手道:“卫王请!”

“请!”

。。。。。。。。。。

大兴宫!

杨坚走进千秋殿,见到杨广正在闷头批阅奏疏,当杨广埋头写字的时候,如山一般的奏疏几乎都把他淹没了,他在卷耳高脚案几后面的锦墩上坐下,大袖一拂,幸灾乐祸的笑着问道:“阿?,你这里有什么要紧奏疏需要处理么?若是没有什么要事,我想早点歇歇。”

杨广这一上午都在批阅奏疏,案头上的奏疏流水一般撤换下去,又流水一般的送了上来,这一个上午忙得连水都顾不得喝上几口,午膳都是在批奏疏的时候吃的,忙到现在,处理奏疏的速度明显开始慢了起来。

其实以前也没有这么多奏疏,主要是杨坚前不久命令各州总管整顿军队、积极练兵,之后的奏疏一下子就暴涨无数倍。雍州大总管杨雄、并州大总管杨谅、扬州大总管杨智积、兖州大总管杨纶、豫州大总管杨昭、益州总管独孤楷、幽州总管窦抗、交州总管刘方等人奏疏如流水一般往大兴城送来。

军队之中存在的问题以贪赃枉法、以上欺下、贪墨军饷、倒卖物资等问题为主。

证据确凿的倒是可以直接判刑,令人恼火的是那些证据不足的嫌疑犯,以及犯法军官、嫌疑犯背后的政治势力;要是他们出自某个政治势力、世家门阀,杨广不但要从政治、军事、影响等方面斟酌、量刑,还要思索每起案件背后的深层意义,批阅起来既耗时、又耗精力。

杨坚这么一问,杨广脸上微微一热,便起身行礼道:“重要的奏疏并不多,孩儿这里只有三份奏疏需要阿耶定夺。”

“哦?”杨坚浓眉一轩,絮絮叨叨的说道:“唉,我今日处理了昨天的两份奏疏,身子实在有些乏了,不过国事为重,既然你这里还有三份,那我也只好先把它看完。没办法,谁让我是皇帝呢?”

“……”杨广听了这番话,顿时额头见汗,他老子现在大有返老还童之兆,变得越来越跳脱了,总是说出、做出令人哭笑不得的幼稚之举。

案上奏疏分成三大块,左边是杨广是尚未拆阅的奏疏,中间是杨广可以代为处理的,而右边那三份,则是需要杨坚亲自批示。杨广替他处理奏疏己非一日,杨坚自然知道杨广的摆放习惯,只是他的位置离那三份比较远,也懒得伸手过去拿,随手就拿起左边尚未好理好的第一份观看。

杨坚是六十多岁的老人,视力远不如年轻人,他眯着双眼,字斟句酌地看到一半,忽然哈哈大笑起来。

杨广刚捧起一碗米粥准备吃,见父亲一副乐不可支的情状,讶然的抬头询问:“阿耶因何发笑?”

杨坚大笑道:“你自己拿去看吧,哈哈哈,太好笑了,哈哈哈哈……”

杨广往下碗,接过那份奏疏一看,却是洮州刺史房恭懿所进的一份弹劾奏章,这位房刺史嫌弃杨集在凉州执行的“四等人”政策过于仁义,他觉得这种手段对于高度自治的二等党项羌来说,见效实力太慢了,必须辅以暴力手段才行,之后提出一个十分凶残的办法,说是党项羌族群若不愿意配合打散定居的政策,则把他们男人全部阉割掉,一方面是威胁他们,另一方面是确保这种不听话的种族没有后代,三代人下来,就不存在什么国中之国了。

杨广看到这里,也不禁笑了起来,这位房刺史还真是个比武将还要凶残的文官,竟然连这样的建议也提得出来。然而这种办法,就不怕党项羌直接造反么?

杨广扬了扬那份奏章,向杨坚问道:“阿耶,这份奏疏该如何回复?”

杨坚大笑道:“理他做什么?你把这份奏疏丢给金刚奴好了,我倒要看看这个凉州刺史、大总管怎么答复,”

“喏!”杨广点了点头,他也想看看杨集怎么说,看他能否从中汲取到炮制党项羌的歪点子。

杨坚来到桌案右边,拿起要他批复的第一份奏疏,刚刚翻开,又想起了什么似的,对杨广说道:“对了!大兴城近来热得让人受不了,滚滚热浪让我气得喘不过来;而岐州仁寿宫山清水秀、十分凉爽,最适合避暑了。我准备去那里小住些时日。避暑期间,你在大兴处理一应事务,若是遇到难以决断的奏疏,你派人送去仁寿宫给我批复即可,反正两边距离也不远!”

“孩儿遵命。”杨广向杨坚建议道:“金刚奴请了婚假,他现在闲着也是闲着,不如让他负责阿耶的防卫问题?”

“没有这个必要。”杨坚摇了摇头,说道:“金刚奴从担任凉州刺史至今,就一直在忙碌之中度过。他用不了多久又要忙碌了,就让他好生休息几天。而且岐州就在京城旁边,能有什么事?”

杨广本想说让东宫八率的军队去当护卫之军,但是一想到皇帝和太子的微妙关系,终究还是没有说出口。

——————

昨晚本想在椅子上仰躺一会儿,谁知睡着了,到了6:27分被抽筋痛醒,所以“凌晨更新之诺”没有如期实现。

小弟辜负了大家的等候、月票、推荐票,实在抱歉万分!

同时,也有一个不情之请——如果兄弟们可以的话,请回订一下限免那两天上传的章节,那几章的订阅量实在太难看了,拜托!

最新小说: 红楼:重生僵尸,我参军修行 隋唐:从突厥入侵开始 大唐:女帝竟能偷听我心声 秦时影帝成长日志 持娃上岗之雌霸天下 我在大唐是传奇 这个暴君,我养的! 大周:我家公主太可爱了 皇叔 天空中一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