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完结之四(本书完)
天宝四年,李林甫终于成功连同牛仙客陈希烈进而拜相,但却大权独揽,同时期的张九龄、裴耀卿、李适之皆备李林甫排挤,后转而倒向杨钊。
李隆基久居深宫,李林甫大权独揽,巧言媚惑,文武百官尽皆畏惧。即便是太子集团也礼让三分。唯有杨钊可以与之制衡。
经过近十年暗中打造,杨钊势力已成。此时麾下包括原姚崇的势力(余达),武氏士族的一部分势力(韶华公主),道家的鼎力支持(司马承祯),佛家部分支持(西游记)以及七姓十家中的一部分(庞氏书坊,昌平商号,以及王庆主持的王氏商号,以利益捆绑。)最后便是河南道,关内道连同陇右道的三道军权(暗中!)州府势力不计其数(五位弟子)。
势力整合完毕,李林甫自然奈何不了杨钊,更何况杨钊还有着驸马都尉的头衔,以及大唐文坛第一人的名号。
任凭你八方风雨,我自巍然不动。杨钊低调,很低调,他等着李林甫闹腾,等着看安绿山蹦跶,同时也等着看号称明皇帝的老男人到底会昏倒什么程度!
经过近十年的合作,梁令瓒这位牛人已经垂垂老去,但是研究之心却丝毫不减当年。同杨钊合作,不但造出了时钟,还发明了热气球,甚至最后还琢磨出了飞艇。只可惜这些发明最后被杨钊给塞进了河南道的深山之中暗中生产。同时蒸汽机也排上了研究日程。按照大唐打治武器的那种冶炼水平,蒸汽机并非天方夜谭
天宝四年,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欲以边功邀宠,屡次侵犯北方的奚与契丹。以前,唐分别把公主嫁与奚与契丹,双方关系友好和睦,至此,各杀公主叛唐。安绿山以巧妙的手法掩盖过失,进一步获得老男人的宠信。
李林甫不但没有觉得安禄山有失去控制的可能,还暗中自鸣得意,以为找到了一个可以抗衡杨钊的存在。却不知杨钊暗中在契丹和奚有着暗探,一应情报全部摆在了老男人的案头,只是杨钊将事情改头换面,将所有的罪过归于李林甫身上。太子集团暗中发力,剪出李林甫的党羽,于是一场针对于李林甫的政治风暴,于开元四年悄然而起。
九月,安禄山进位平卢节度使,至此身兼两节度使大权,私欲之心嫉妒膨胀。同李林甫关系更为亲密。
十月,李隆基再开恩科,数千学子齐聚京城,李林甫唯恐皇帝选出朝野遗贤,危及到自身的位置,嫉贤妒能般,以圣上贤明,国无遗才为借口,使得恩科成了一个笑话,随后却被杨钊阻止。由此对杨钊的恨意更胜。
十一月,李林甫为了巩固自己的权位,找回在杨钊跟钱失去的面子,遂做“仗马之鸣”,被杨钊称为赵高似地指鹿为马,并且一本奏到了老男人的面前。但可惜的是老男人不相信李林甫会专权乱政,此事就此结过!
天宝五年老男人第三次选秀以充实后宫,并言悉以政事委杨钊,林甫二人决断。杨钊却独善其身,暗中应对安史之乱,任由李林甫瞎折腾。并悉心教导废太子李瑛,经历大起大落之后,李瑛权利之心日淡,最后通杨钊学习起了现代科学。
李林甫以后杨钊退让,是为惧己,越发嚣张跋扈。并且排挤太子集团。李亨无法之下,只得求救于妹夫杨钊,并将自己的儿子交予杨钊教导。李林甫口服蜜剑,但其人却德少才缺,对于杨钊自然无可奈何。
杨钊同李林甫斗争愈发频繁,最终在杨钊步步为营的策略之下,李林甫败退。老男人不希望杨钊一家独大,便暗中培植安禄山的势力,以备制衡杨钊。
天宝十年,李林甫死,安禄山和史思明实力已成。并且由于常年征伐,部下兵将悍勇。
预感时间越来越少,从天宝五年开始,杨钊便暗中练兵,五年筹划,三道之力,杨钊硬生生在老男人的眼皮子地下训练出了进三十万大军。其时,郭子仪被杨钊多年洗脑,忠诚度高,并且学习了多种现代战法。终于成长为一代名帅。
天宝十一年十二月,安禄山提前举起造反大旗,兵锋所指所向披靡。安禄山率十五万大军南下。当时,天下承平岁久,以致百姓不识兵革。因此当突然听到范阳起兵的消息,不少官吏吓得魂飞魄散,弃城四逃。叛军所过州县,有的望风瓦解,有的开城出降,一路上毫无阻拦,进兵迅速,至十二月三日即抵达河南道灵昌郡的黄河北岸。第二天,过了冰冻的黄河,进入河南道境内。
天宝十二年,正月,老男人才反应过来。被奸臣规劝,意欲御驾亲征,结果于河南道内战败丢盔弃甲。
杨钊愤而起兵,软禁大唐皇室。以二十万大军,与安禄山对决于河南道,战而胜之。安禄山败走范阳,坚守不出。于半年后七月,宣布称帝。
同时杨钊调集三十万大军,由郭子仪为帅,哥舒翰高仙芝为辅。进军范阳,准备一战而定乾坤。
安禄山见时机不对,弃守范阳,转而进入草原,余八万大军,横扫契丹,占领其地,意欲同郭子仪打游击
却未想到郭子仪乃是此道高人,兵锋神出鬼没,打的安禄山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其子安庆绪深恐被灭满门,因内部斗争而杀安禄山,投降唐军。
契丹部独木难支,转而投降大唐,被杨钊收编,打散后居于河南道,百年之后,契丹一族汉化完成。
随后杨钊面见老男人,历数其过,逼其退位。迎太子李亨登基,年号宝应。
虽然安禄山叛乱并未能席卷大唐河山,但是暴露出的问题却让人胆战心惊。破而后立,杨钊挟天子以令诸侯,大刀阔斧进行改革,政治体系随之一变。
宝应三年,梁令瓒研制出第一台蒸汽机,而后工业**席卷大唐。
宝应四年,杨钊大儿子扬正道,进得其父真传,接替杨钊之位。
宝应十年,李亨下旨,行君主立宪制,杨钊以绝对优势,成为第一人首相。
宝应十四年,杨钊任期结束,拒绝连任,废太子李瑛任首相,连任两届
宝应二十二年,郭子仪接任首辅
大唐历一八二年,德宗建中十六年,公元八百年,杨钊陨
大唐历两百年整,仁宗皇帝募捐建造庙宇供奉杨钊,文坛公推杨钊为扬子,新科学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