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秘书少监
相信了,但是李隆基也真的怒了。竟然有人敢截杀钦差,而且还不是一次,这还了得?
“传旨,汝州刺史李文忠深受皇恩,不思还报,有结党营私在前,截杀钦差在后,着夺取此贼一应官职,由千牛卫中郎将押解进京,着大理寺审理”
高力士站在一边,拿着笔,连忙将皇帝的话给记录下来,然后送到翰林院拟旨。
杨钊实在有点没想到,李隆基只是听了他的叙说,连任何证据都没有要,便直接将一州刺史给收拾了,搞不好还是诛九族的那种。脸上不由得有些发青,果然伴君如伴虎。
看到杨钊有点发青的脸,老男人还以为自己的怒喝之言,吓到了杨钊。只好慢慢收敛了自己的怒气,然后和颜悦色的道:
“爱卿文武双全。多次化险为夷,前番朕也有耳闻。不过爱卿一路之上所遇之艰险,怕也不是奏章上三言两语所能说清。如此还请爱卿详细道来,于朕听听。”
老男人面含笑意的望着杨钊,收拾了李文忠之后,他的心情好了许多,看杨钊也越看越觉得称心。
杨钊年方十六,长的儒雅不凡,年纪轻轻便有了文坛领袖的风采,悉数大唐的风流人物,老男人甚至找不到一个能跟杨钊比肩的。
在打量了杨钊几眼,老男人觉得,也许只有当年惊采绝艳,一进京便轰动长安的王维王摩诘才能与之相比。但可惜的是,王维上了年纪之后,变的独善其身,在尚书右丞的位置上,缺少了许多担当。
至于诗名满天下的李白,这时并不得老男人看重,李白不是科班出身固然是原因之一,最为主要的还是李白的脾气。一个性情任侠的人,往往将是非观念看的太重,这样的人永远不适合官场,因为他不懂得当官。尽管很多时候,老男人很喜欢李白的诗。
但相较而言,老男人现如今更喜欢杨钊的诗,一首将进酒就将老男人弄的五迷三道不算。更是把一帮子公主弄得个个春心荡漾。
如果以前,要说大唐名媛们的梦中情人,那么,年轻的王维算一个,惊采绝艳的李白算一个。
但是在王维渐老,李白游学而去之后,杨钊便成了独一无二的人选。论诗词歌赋杨钊是张嘴就来,一个泽水诗会,他一杯酒一首诗让满场学子沉醉其间。
论文史经典,杨钊年方十岁就能写出论语正义,论手段,杨钊蒲州乡试的故事,更是广为流传。再加上不惧权贵,为民做主等等的优点,杨钊都快成了一个完人了。
想到这里,老男人还是可惜了一把,那就是杨钊还年轻,做事过于激进。
不过老男人也只是可惜了一下,年轻人冲动了才好,杨钊得罪的人越多,就越容易驾驽。不然这样一个人才,在谁手底下,谁都睡不安稳。
“回禀陛下,这一路之上,微臣算是历尽艰险”杨钊知道跑不掉这一回,干脆将说书的那一套搬出来,怎么惊险刺激怎么说。
从襄城路遇郑凯之子当街行凶,然后同郑凯斗智斗勇,接着前赴汝州,发现人命案等等一切详详细细的说了出来。当然,他将矛盾引往李林甫身上的事儿,自然不能说出来。
虽然有所保留,但至少说的都是大实话,皇帝手中的有不为人知的情报系统不假,但说谎话才是欺君,有所保留却不是。
“照爱卿看来,这郑氏莫非就没有一个好人了?”老男人的心也随着杨钊的故事,而起伏不定。
“地方纲纪如此败坏,官宦子弟横行霸道。”李隆基两眼精光乱闪,看来是被气着了:“莫非这些人不知道朕的刀利不成?”
一听这话,杨钊就知道不对了,要是李隆基心血来潮,连长安城的那帮子纨绔子弟一切收拾了。那人家还不埋怨死他?
杨钊露出一副我年轻,我傻,说错话,您老别介意的样子道:“这,微臣年幼,所见所闻难免有许多偏颇之处”
“你倒是滑头不过这郑氏倒是越发人心不足了。”老男人把玩着大案之上的玉石镇纸道:“今日朕见到爱卿,心情颇佳。爱卿有话但说无妨,朕不怪罪你就是。来啊,给朕的新科状元看座!”
高力士在旁边看的一愣一愣的,一个五品下的小官,皇帝不但和颜悦色,而且第一次来紫寰殿,就有座位,这可是大唐开朝以来所未有之先例。看来以后还得跟这位赤手可热的新科状元大好关系才是。
杨钊连忙拱了拱手道:“谢吾皇恩典。”
一个激灵的小黄门,屁颠屁颠的搬了个软凳送到了杨钊的面前。未想到,杨钊对着他笑了笑:“也谢过小公公了。”
说完,杨钊一屁股坐在软凳之上,一点顾及都没有。看的高力士直瞪眼:这杨子午顺杆儿爬的倒快。让他坐,他还真敢坐。
老男人倒是一笑而过,这种真性情他可是多年未见。
“近日朝堂之上,郑李之争可谓因爱卿而起,不知爱卿有何看法?”在李隆基看来,汝州刺史李文忠已经是一个死人了,真正重要的还是朝堂上的斗争。
能有啥看法?杨钊心道,要是您老人家能把他们两个都给灭了,那就天下太平了,可惜这话不能说。
“这个”杨钊恬着脸道:“不说行不行?”
李隆基被杨钊滑头的样子逗乐了,道:“那爱卿以为呢?”
我以为?我以为的官个屁用!
杨钊见又是赶鸭子上架,只得硬着头皮道:“那陛下恕臣无罪?”
“好。”李隆基抚着长须道:“有何见解。尽皆说来,朕恕你无罪。”
“郑氏结党,外加造反,要在其未成大患之前,将之连根拔起。”说着杨钊观察了一下李隆基的脸色,发现李隆基脸上还是那种莫测高深的笑容,什么都看不出来。
“至于李林甫结党嘛,光凭一封效忠信,似乎不足于将之定罪,微臣认为应该罚俸禄,官降三极以示警戒。”
听了杨钊的话。高坐于龙椅之上的李隆基不置可否,而是问道:“爱卿可知,将郑氏连根拔起,会给朝廷带来多大的震荡?又当如何避免这种状况?”
“不知陛下可曾想过?不连根拔除犁庭扫穴,以后又会给朝廷产生多大震荡?”
见老男人露出思索的表情,杨钊趁热打铁道:“陛下所虑者,一是荥阳郑氏乃是老牌士族根深蒂固,如是不能一举成功,这必受其反噬;二是郑氏被赶出朝堂之后,产生的权力真空如何分配;三是如此不了情面铲除一个有从龙之功的名门望族,如何给天下人一个交代,才能不会寒了其他士族的心。”
杨钊这么一摆事实,把旁边的高力士给吓出一身冷汗,要是按照杨钊的办法,那可怜的郑氏还有活路吗?大唐第一士族都敢收拾,杨子午还真敢想。
“陛下,杨子午虽是坦率之言,但终非老成谋国之策。”高力士腰弯的跟虾米似地:“还望陛下念其年少无知,恕其妄言之罪。”
李隆基摆了摆手道:“朕金口御言,那里用得着你替杨钊求情。退下吧。”
高力士弯着腰退到了一边,杨钊却傻乎乎的看着他。
自己说话没有分寸,杨钊自己很清楚,但是不这样说,又能怎么说?表现的无知一些,才能活得更久。
得罪了李林甫,也得罪了郑氏,再表现的跟个天才似的,那不是找抽吗?上位者有几个喜欢比自己更聪明的下属?尤其是执掌天下的皇帝!
那些话,只要有点脑子的人都能想得到,说出去虽然吓人,但是没有大问题。李隆基心里恨的牙痒痒,但偏偏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可见其城府可谓深不可测,杨钊自然不能在这样的人的面前自作聪明。思来想去,杨钊觉得:大智若愚才是最好的策略。
听完杨钊叙述,李隆基已经胸有成竹。对于杨钊的表现一点都不奇怪。
略一思索,李隆基道:“爱卿路途劳顿。还是先退下吧。此事容后再议。”
随即淡淡的补充道:“杨子午都畿道暗访有功,着加升为正五品上秘书少监,择日上任”
一听这个官职,杨钊愣住了,秘书少监虽说是正五品上,但是并没有多大实权,李隆基竟然将他杨钊给闲置起来,整天去管理那些皇家藏书是什么意思?
但是皇帝开了口,杨钊自然不能反对:“微臣谢陛下隆恩”说完,杨钊倒退着走了出去。
看着已经关闭的紫寰殿,李隆基知道,大唐即将迎来一次内部的大清洗。杨钊作为引发这个风暴的关键人物,自然不能再留在吏部给人当靶子,他想大刀阔斧的从新收拾朝局。却不想损失杨钊这样一个人才,因此他只好先将杨钊给保护起来。
望着大案上杨钊的奏章,李隆基淡淡的道:“秘书少监,再加上一个驸马的身份,还有人敢动你吗?杨子午,千万莫要让朕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