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历十三年,这注定将是不平凡的一年。
自两年前推出《商业法桉》起,虽然朝廷陆续推出《劳工法》、《海关法》、《继承法》等,只是作为给国家定基调的《宪法》一直没能达成共识。
这里既有主观的原因,亦存在着客观的原因。
即便林晧然十分想要在宪法中将权力赋予人民,但这终究还是封建时代,很多人始终认为天下是属于朱家人的。
特别百历明年便已经十六岁,“还政”的声音已经有人发出。
哪怕林晧然将大明治理得再好,哪怕是赋予了大明王朝真正的盛世,但在很多士太夫的心中,始终坚定地认为天下是朱家人的。
林晧然只是大明王朝的臣子,理因将这个天下还给朱家人,将政权通通还给百历皇帝。至于将来的天下会变成什么样子,那是将来的事情。
亦是如此,若是林晧然想要将《宪法》凌驾于皇权之上,那绝对是万万不允许的,这帮护皇派必定站出来强烈反对。
特别林晧然推动的法治侵害统治阶层的利益,而他们都想要继续骑在百姓头上,故而更希望林晧然“还政”,而这股力量亦是悄悄地凝聚到一起。
除这个很难调和的民权和皇权矛盾外,关于女权亦是出现了强烈的冲突。
以新任左都御史林平常为首的女权派和新任礼部尚书陈经邦为首的保守派出现了严重分歧,林平常想要将在《宪法》中添入“明朝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但遭到陈经邦等男权主义者的强烈反对。
正是这诸多的原因,虽然《宪法》的诸多条款已经逐渐完善,但却迟迟没能正式颁布。
尽管《宪法》没能达成共识,但随着多部法典出世,加上全国已经建立完善的司法体系,而今的法治亦是渐渐深入人心。
特别在广大的工人阶层中,他们都是强烈拥护着法治建设,很希望华夏能够走上依法治国的道路。
在法治的道路上,难免有各种封建主义思想作祟。
很多士太夫普遍还是习惯于办事“找关系、走后门”的模式,但吴康所掌控的廉政署坚持着廉政的作风,对衙门腐败现象不遗余力地打击。
当然,封建主义思想不可能短期内消除干净,特别很多地方官员仍旧热衷于人治,故而法治建设注定是一场持久战。
随着冰雪消融,北京城的树枝抽出新芽,许多人家的后花圆慢慢变红,而勤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