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贡院正堂里,包括主考、同考、提调、监试、供给、收掌试卷、弥封、誊录、对读、受卷及巡绰监门等官员齐聚于此,都想见证今科会试会员的出现。
当然,说是填榜,其实不过是填草榜。
填制草榜的时候,相关考官还要把糊名、誊录的考卷进行校对,对拟定录取的“朱卷”与考生的“墨卷”进行“对号”,编号不对者弃而不取。
这点,其实还是很残忍的,因为若是誊录官抄错,就算考生的答卷确实被录用,也会因此落榜。
当然,誊录并非一人进行,而是有三次核对才会被送到考官考房去,所以出错的概率也是非常小。
或者说,大明朝立国百年,还从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失误。
“李多见,福建兴化府仙游县人,会试七十四名。”
随着又一个考生的信息出现,这边巡考等官员就开始核对朱卷和墨卷,对比填写的考号,那也是一丝不苟。
“三甲的,大概也就是这些人了。”
这时候,王希烈开口说道。
核对好的考卷,全部都按照顺序放好,因为最后还有一道正是填制黄榜的程序。
不管是殿试榜还是会试榜,都是用黄色榜纸,只不过殿试榜单是“金榜”,也是金榜题名这个成语的来历。
而会试榜单,就是简单的黄榜,不过正式名称是叫“甲榜”。
会试榜单叫甲榜,而乡试榜单则是乙榜,殿试考生必经这两榜题名,故而进士也称为两榜进士。
这其中的两榜,也就是乡试和会试的甲、乙榜。
不过,对于考生来说,会试榜单当然更加重要,因为殿试是不筛人的,进了会试榜就必然中殿试,只是排位高低的区别。
所以,他们的名字上了甲榜,也就意味着他们李鱼跃龙门从此就有了官身,成为这个帝国的统治阶级中的一员。
“李三才,顺天府通州人,会试七十三名。”
有一个考生信息出现,魏广德听了倒是微微一愣,感觉这个名字怎么觉得有点耳熟。
“有机会进二甲,李三才,也不知到底有几分才气。”
魏广德没说话,副主考王希烈倒是品评起来人家的名字。
魏广德听了微微一笑,随口就说道:‘或许人家父辈笃信道家,取太极两仪三才四象五行六道七星八卦九宫十方之中选择的三才,倒未必是三分才气的意思。’
“呵呵,是极是极,说起来,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