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另一个时空,1993年被认为是香港电影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1992年前后,香港涌现了一大批制片公司,比如刘德桦的天幕、王经的晶艺、王家卫的泽东、李练杰的正东等等,这些公司的幕后金主都是台湾片商。
台湾片商出手十分慷慨,只要香港制片人提出个故事题材和列出明星阵容,他们就可以先拿出数百万现金来买这个计划(俗称“买片花”)。如此做法,对于香港影人自然好处多多,比如王家卫就靠张国荣、林清霞的全明星阵容和改编金庸武侠的“计划”,骗来学者公司上千万投资,顺利开拍《东邪西毒》,拍到中途预算用完继续忽悠台商出钱。
正因为赚钱太容易,令香港多数电影人自信心空前膨胀,更打定主意在97回归前狂捞一笔。
怎料还未到回归之年,香港电影已经自食恶果。
1993年前后,港片跟风滥作横行,题材类型单一,票房一路狂跌,但拍摄成本却因明星片酬暴涨而不断增加。这一番恶性循环下来,饶是台商资金再充裕,也架不住收入与投资长期不成正比。
台商对香港制片人愈不满,及至周星池主演的《济公》以3ooo多万的高价卖给台湾片商,导致台湾片商血▲∈,≥本无归。此事件引台湾八大片商开始和香港电影从业者协会就“如何抑制港片成本,压低港片酬劳”进行协商,最终。谈判破裂。
台湾片商于是减少对香港电影的投资,并联合起来对过一定预算的港片进行抵制。转而要求台当局放宽对好莱坞片的限制。
到了1995年,台当局应片商要求取消对好莱坞片的限制。港片由此逐渐失去台湾市场。
由于康剑飞带来的蝴蝶效应,港片提前繁荣了至少两三年时间,邵一夫也宣布不再投资电影,那么邵氏出品的《济公》自然就不会再出现。
虽然没有《济公》扑街事件引台湾片商集体反弹,但港片的恶化却比原时空更甚,粗制滥造、类型单一、盲目跟风、成本虚高……凡此种种都让台湾片商有苦难言。
终于,今年春节期间在台湾上映的《威龙福将》狂扑。
这部电影是台湾龙翔影业找来洪金保,投资2ooo万港币与双联院线合拍的功夫喜剧片。龙翔影业只拥有台湾、南洋地区的行权和票房收入,结果此片在台湾上映时。只拿到8oo多万新台币的票房,这个数据让龙翔影业哭都哭不出来。
龙翔影业本就是台湾八大片商当中的领头羊,投资失利之下,立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