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照顾买卖的。
其次,从异地来京出差的人,吃住又都有等级标准。
什么级别的干部,该住什么级别的宾馆和招待所,都有明文规定。
肯打肿脸充胖子,有能力摆这谱儿的人,同样很有限。
至于外国人倒是在消费时间和消费能力上有着更大的余地。
可问题是饮食文化不同、语言不通的原因,广告效果对外国人群体是要打折扣的。
真没几个外国人能在第一时间,知晓京城又冒出了第三家宫廷菜饭庄的事儿。
所以眼下“坛宫”真能指望着的客源,也就是来自天坛的外国游客了。
这就叫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旅行社方面宁卫民早已经打好了招呼。
与他长期合作的导游,在带领外籍游客购物完毕后,肯定会帮忙推荐一下。
而斋宫、天坛售票处、所有园内旅游商店,也均应宁卫民的要求,会在服务外国游客时,顺带发放“坛宫”饭庄的广告单。
那多少也会些外国散客自投罗网,送上门来。
实事求是的说,开业的第一天,实际情况还凑合,“坛宫”的二楼差不多接待了七十人左右的顾客。
这其中有两个二三十人的欧洲旅行团,两个美国人和一个随行翻译,还有六七个港客和八位国内顾客。
如果按正常消费的水平来,“坛宫”差不多能收入个三四千的才对。
但智者千虑必有一疏,宁卫民就没怎么也没想到,两个旅行团居然就没点炒菜。
敢情这些金发碧眼大鼻子对中餐的认识仅限于唐人街上获得的经验。
他们因为压根看不懂“坛宫”的菜单,直接选择了炒饭或炒面果腹。
饭量较大的男性,也就多要个春卷、煎饺作为补充。
哪怕是服务员和导游极力推荐,最后也仅有少数游客卖了点面子。
又点了点儿苏叶饽饽、艾窝窝、炸香蕉、杏仁豆腐,这样的甜食搭配。
可想而知,这么一来,那二楼和楼下的点心店还有什么区别啊?
哪怕“坛宫”的消费水平对标京城饭店的谭家菜,利润率极高。
一道炒面就卖五元外汇券,还要加收百分之十的服务费,也挣不了几个大子儿。
最终,还是托了几个港客和国内顾客的福,才算卖出去三桌便席。
但三桌也只能收两桌的钱。
因为国内的客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