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验证过BU计划技术人员的身份后,带着船队在外游荡的潘文回到港口,会面了对方。
根据技术人员的口述,潘文弄清了状况。
原来之前的武器测试后,随着潘文缴回的小分量精华被送到BU计划中心,研究员们已经有了与潘文的猜想类似的推测。研究员们碍于没有足够的证据,事情也就停留在猜测上,没有进一步推动。
潘文的口讯成了一个契机,BU计划中心趁机派出技术小组,打算在战场上进行实际测试。
面对数量难以估算、战术难以预期的虫群,正常情况下要进行概念化武器测试,多数人会因风险开出天价。
潘文的思维角度与一般NPC不同,现在有人帮忙,自然不可能开个天价把他们拒于门外。他没有直接要价,而是让战术部门配合技术小组去做测试计划,之后将视测试流程再开价。
潘文舰队的战术部门跟虫群来往过很多回合,有他们的配合,技术小组需要考虑的只是如何在最少的接触次数内,获取尽可能多的数据。
即使如此,一个猜想式的概念武器要做出整套计划也花了三天时间。
最后的计划潘文很满意,技术人员打算从本部召集工程师配合,对民团阵线已有的反活体武器进行可编码改装及相关的改进,让反活体武器的射波获得携带信息的功能。由于反活体武器本身不是高频脉冲武器,即使经过少量改装也不能在射波中携带高强度的信息,但用于验证携带特别信息的波能否对虫子产生影响的基本猜想已经足够了。
潘文看过计划,感觉还算靠谱。
“虫群发展很迅速,时间拖长对我们不利。嗯……”潘文稍作停顿,报出价格,“测试的费用,你方现阶段只要提供战损部分的保险和行动燃料、物资补给。我们需要的是事成之后,更好的精华贸易条件,比如全星系唯一指定的民营精华贸易区,如果为难你们也可以提出类似的替代方案。我的目的只有一个:24小时内开始推动计划实施。”
潘文对事成之后的要价很高,然而现在谁都不能保证事情能不能成,对西线指挥部来说,事前费用的多少才是计划能在多短时间内施行的关键,至于真成功了事后的事情事后再来扯皮都来得及。
“潘先生的气魄让人汗颜,我们的权利不够,但一定会努力促成合作。”技术人员代表如此回应。
简单的与技术小组谈了谈行动方式的安排,技术小组急忙搭乘潘文手里的高速通讯船前往西线。
事情十分顺利,潘文表现非常善意的前期报价得到了回应,西线指挥部在还未决定是否同意后面报价的时候,已经开始调拨人员、物资先行进入到武器改装的部分。
武器改装的费用、材料,由BU计划部门与西线指挥中心协调,进展飞快,不到一百小时,民团阵线库存的投射式反活体武器有三分之一完成改造。与此同时,民团阵线与西线指挥部的概念武器测试协议也完成签订。
根据修正后的协定,民团阵线将在精华强制提取技术完成前提供最多三次低费率测试服务,事后帝国和联邦会支持民团阵线成为唯一指定的民间精华交易中心,保证发生任何变动民团阵线在精华交易中心的股权不低于51%。
或者是西线联盟还没意识到精华的数量与价值,或者只是临时妥协之后还有别的后手,可概念测试计划还是按潘文的步骤飞速进入到执行阶段。
潘文的急迫不是来自于又得到什么新的特殊消息,而是他根本不相信魔王会老老实实的在后面积蓄力量不去弄幺蛾子。
自他亲去西线指挥部提出猜测,到组成舰队准备出发测试,历时八天。
这支测试舰队基本都由民团阵线和阿妮克雇佣军构成,但是里面也参杂着数十艘帝国、联邦雇佣军舰船。帝国和联邦的雇佣军舰船是自己凑上来的,全都是护卫舰,可能是从不知道哪里获得了消息怕漏过什么惊天神器,总之不需要民团阵线贴本测试。
因为官方合作的关系,测试舰队又一次获得了一类侦查舰的情报支援。
右翼虫子的阵线有所回收,舰队一直跳到K16都没接到虫群信息的情报,舰队自身也没搜索到。
阵线收缩意味着密度增大,K17也算是重要节点,舰队的行动也犹豫起来。
与随团的BU计划技术人员讨论过后,舰队暂时后退至K15试图联系一类侦查舰,同时靠近K15已被扫荡过的原寄生星。
被人类摧毁的虫群寄生行星结局并不一致,最彻底的自然是已经进入熔融状态的行星,有的行星因结构和内核的关系会变成部分熔融加碎裂状态,K15正好有一颗曾经被寄生此时为半碎裂状态的行星。
没有整体熔融,但遭到过行星摧毁打击的地方,至少都曾经有过短暂的地壳位移超过音速的状态,对任何物体都有着绝对破坏力,虫子经过天灾还能不能找到试验体只能靠运气。
可惜这回运气不再,靠近侦查后虽然能观察到微弱的生物反应,却找不到实际在地表活动的虫子。
舰队舍得把陆战队和技术人员都派下去,理论上是能获得一些结果的,可是在K15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就算有一类侦查舰的情报支援,能排除掉被虫群突袭舰队的可能,地表环境也不允许人员直接下去,半碎裂状态的行星非常危险,随时有发生地壳运动甚至解体的风险。
另外还有更不能容忍的因素——一旦放下人员就无法回避虫群寄生虫的问题,在太空里因与外界的接触管道少还能通过严格的隔离手段控制,放下去的人会不会成为潜在感染源甚至变异体都不是短时间能有结果的事。
放弃地面试验,舰队在K15游荡,等待一类侦查舰的情报反馈。
一类侦查舰的行动方式使情报传递的效率非常高,约四小时后,潘文舰队收到信息,得到三艘一类侦查舰的专用联络编码,可以说暂时拥有了三艘一类侦查舰的指挥权。
有一类侦查舰的直接帮助,接下来就好办了。
考虑到一类侦查舰存在相当高的行动风险,潘文与战术组商量后为三艘一类侦查舰编制了复杂的分时段短行程,及对应各个情况的变更条件,只针对K17至K20地区。
配合一类侦查舰的第一波情报,舰队先进入初步评估为低风险的K18地区,等待第二波情报时,舰队自行对K18执行扫描。
这一扫不得了,在原居民星附近发现了总质量相当离谱的虫群聚落,初步估计和之前几乎冲破K11西线的左翼虫群规模差不多。
如此规模的虫群,即使舰队中因阿妮克雇佣军的存在巡星舰比例不低,搭载了为数不少的子舰,还有潘文这样有顶级指挥技能的帮助,要打下来恐怕都会是惨胜。
舰队不是自家的,对战斗指令不可能做到100%执行,潘文自然不会直接去撞,舰队只边盯着虫群有无动态,边细化扫描结果,看看有没有小股的巡逻虫群。
虫子在K18似乎打定主意固守,苦寻无果的舰队只能等侦查舰的情报。
第二波情报在一小时后送达K18,舰队离开前顺便放了几颗远程鱼雷试图恶心下扎堆的虫子,能不能打到什么东西都不管了。
伴随情报,舰队来到K20,计划终于可以进入实施阶段。
舰队为一类侦查舰制定警戒范围外的侦查计划时,K20就是主要观察目标,它不但有两颗陆地面积很小的居民星,而且根据已搜集到的情报,另外还有一颗有有毒大气的行星也能被虫子感染,由于离开了一类侦查舰的警戒范围,几颗行星仍然好好的。
潘文不知道虫子进化到什么程度了,但想来对行星的开采也是有限度的,一定会受到行星条件的影响。
假设虫子能利用到地表下十公里的资源,在K20能获取的总量可能还不如K30一颗所得,当然虫子如果能受得住万米海床下的压力和热度挖来挖去,并且有办法把资源从随时坍塌的地区送到地表,会较难估算。从整体而言,虫群在K20如果不赌跳跃圈,扎堆情况很大概率会有所分散,单位时间内不会对舰队造成太大压力,可能会是合适的测试地。
实际情况比预期稍微坏一点,可考虑到继续深入虫群领区可能会更糟糕,潘文还是决定就地开打。
一类侦查舰没有配备巡星舰才有空间搭载的超空间信息设备,当然其行动模式搭载了也没什么利用机会,所以虽然做过前期侦查,为谨慎起见,舰队还是一边靠近第一试验点,一边进行扫描确认状况。
K20的虫群这会儿大致上分作六波,有没有脱离黄道面藏起来的先不提,六波的分布较为均匀,三颗被感染行星周围各有一波,三颗行星构成的三角线路上各有一波,根据扫描图推出的总质量只略大于K18的那堆。
面对单点实力仅六分之一的软柿子当然要去捏一捏!
虫群和人类的战争进行到现阶段,已经被人弄出明确的换算公式。由于主火力射程优势的关系,面对射程外就发现的虫群,人类舰队能在虫群启动全火力前,灭掉相当于舰队总质量1.3倍的虫子,之后才会开始有损失。像测试舰队面对的情况优势会更大,因为守军虫群的启动速度为零,而它们仅有一种对大船威胁偏低的虫子能瞬间获得足够的速度。
潘文要进行的就是战斗中测试理论,数据整理会有些麻烦,不过精华本身是能量总含量很高的稳定物体,很容易被侦查设备观察到,完全可以根据精华产生的情况选择信息破解程式。
第一次战斗的时间不长,测试舰队以十二艘护卫舰被击伤,没有损毁的成绩拿下二号居民星的虫群守军,获得精华四粒,其中有一粒从能量含量推测属于大号战虫。
参与测试的投射型反活体武器,每个弹头所搭载的信息都不尽相同,波的振幅、频度也不太一样,结果残骸区扫描到的精华情况也不太一致,四粒中有一粒虫子是没了,却有外壳包着,还有一粒居然仍然被少量活体组织包裹。
被试验体可能潜藏着未知的风险,询问过舰队内部后,由某商会提供了一艘全自动轻量补给舰装载,当然上舰之前所有的精华及附带物都得进行磁束缚并做真空封装。
有少量虫子从战斗中逃了出去,舰队没有追,也没对行星做毁灭打击,借此能够大体猜测K20的虫群指挥情况,潘文可不愿意带着半数都不到的阿妮克雇佣军就跟魔王硬刚。
这回情况比较好,魔王也不是满地都是。没有真正首脑指挥的虫子脑子不太好,三个巡逻虫群先后靠向二号居民星。
虽然巡逻虫群在接近二号居民星约三百万公里时有试图集结的动作,可惜被测试舰队截胡灭掉其中一波,另一波在最后关头发觉不对还是被扫下半截。
因为侦查优势,提前算好了时间,打过这两波,一类侦查舰的第三次情报在不到二十分钟后到达K20。这会儿K20很难继续保证安全,舰队不继续贪更多的试验数据,收拾过战场,顺便对二号居民星投放足量的对地导弹径直离开了。
行动总共获得共计十二粒精华,各种情况的都有,虽然不敢保证就一定能很快弄出职业反虫群武器,加上稍后提取的数据,为BU计划的专业人员提供一条清晰可行的思路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