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行为有很多违法违纪,而且私自扣留长安调查人员,哪怕从事实上阻止了动乱的发生,本着事急从权,不追究对方行为方面的违法违纪内容,但撤职是必然,不过功是功,过是过,最好的结果应该下半年以白身重录到其他郡。”诸葛亮开口解释道。
诸葛亮对于这种流程也清楚的很,撤职成白身,洗掉之前所有的过错,然后重新进入官僚系统,而且这次进入哪怕是郡县,起步都不一样了,至于平迁这俩字,就要看上面怎么考虑了。
很明显,哪怕是诸葛亮都对于刘晔回信上所记录的李孚的话感觉到满意,就凭这个,换个郡当郡守就是了,汉朝本土一百零八郡,加之新纳入的十几个郡,怎么都能给李孚安排一个合适的郡。
“反倒是常山郡守,其行为基本没有任何错误,在冀州整体泥沙俱下的情况下,依旧保持常态运转,民生稳定,保持了政策的延续性,在当前是需要进行表彰的。”诸葛亮很是有些无可奈何的说道。
谷习的行为是正确的行为,而且从制度上讲,干活就难免出错,只要不瞒报,不掩盖,有啥说啥,国家是必然允许官僚犯错的,不犯错的人,要么是圣人,要么是不干活。
这两种,前者不存在,后者不靠谱,都不是官场的目标对象,所以国家必然允许官僚出错,只要错了去改正,而且错了能兜住就行。
谷习完完全全的贯彻了这一态度,然而问题就在这里,对方这种行为好像也不怎么值得提倡。
“刘子扬的建议是什么?”李优眯着眼睛询问道。
“将魏郡太守调往宛城,将常山太守调往魏郡。”诸葛亮直接给出了答复,而李优点了点头。
诸葛亮和李优都理解刘晔的思维——谷习按规矩行事是对的,所以谷习值得嘉奖,平迁至魏郡,这样档案上就有两个大郡的执政记录了,也算是累进功勋的一种档案记录了。
李孚没按规矩行事是错误的,所以李孚撤职白身去长安,述职之后,确定李孚错误行事的背后是因为事急从权,救助百姓的行为值得嘉奖,哪怕确实是有李孚的错误,也值得嘉奖,调任宛县去当县令。
两种处置,其实明摆着就是两种态度,一种你们按规矩办事,国家按照制度给你们升迁,不会亏待你们。
另一种不按照规矩办事,你们就需要考虑国家上层进行人治的处理办法,别以为将百姓整动乱了,然后平乱就会受到嘉奖,打破规则,就要做好承受规则反噬的准备,李孚的行为正确,也需要承担反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