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台里的族老却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族老所说的故事,距离当今已经三四十年,他尽管是道听途说,却还是能从具体细节中,感受到阿姐和那人的真情实感。
班婼的故事,还要从三十年前说起。
当年,太平国民乱已经结束,前朝官府开始腾出手大力追捕乱民,有些太平军残部为求生存,躲入西南的十万大山,巫山县作为进入西南的门户,开始被这些流民频繁滋扰。
巫山县位于宁河和长江交汇处,天然就是优良河滩,只要断开渡口,再高筑河堤任谁也不可能强渡上岸。
在流民侵扰西南的背景下,巫山县为防流民滋扰,开始沿着河道修建夯土高墙,派乡勇沿着狭长河堤日夜巡逻,这样的高墙几乎覆盖了河滩,将巫山县大部分河滩都遮蔽在墙后。
同时,巫县山的百姓还在临近县城的河堤,开出两道城门用来进出,将原本用来转运货物的渡口封掉,再断开宁河、江水之间的索桥,只要发现流民要强渡河岸,就火炮猛攻,或者是驱逐离开。
靠着这些雷霆手段,巫山县把自己隔离成孤岛,虽是西南门户倒也没被流民波及,成了隔岸观火,远离纷争的一方净土,最繁荣时,曾有数十万平头百姓为躲避流民,进入巫山县谋生。
当时,河岸渡口被关闭,河堤狭长高耸,任何人不可能从江水进入县城,若有乱民要坐船渡过江口,就会被巫山县的黑火炮攻击,很可能还没有到岸,就被燃烧的火焰吞没了。
有些聪明的流民,知道聚集在一起,很容易成为黑火炮的目标,特地趁着夜晚分散成几个人,不再坐船或者撑筏子,而是抱着羊皮袋子渡过江口,只要能绕过高墙,就能从别的地方上岸。
这样做固然是个捷径,承担的风险必定不小,没了船只,活人在湍急的江水中很难掌握方向,稍不留意就会被江水冲走,甚至,中途碰见暗流漩涡,被吸进去就再也没出来。
如此种种,尽管危险,在后有追兵的情况下,也有不少太平乱民铤而走险,夜渡江水,只求一线生机。
那人,就是夜渡江水的太平乱民,名叫孙天器。
“孙天器?”
岳观潮听到这个名字,心中涌现出一丝好奇,他们在江永县碰到的鸡脚先生,不就是叫孙天器?当然了,也有可能只是名字相同,却并非一个人,他拿不准主意,眼下只能听班殊继续往下说。
这孙天器来的时候,身上绑着羊皮口袋,已经被江水浪头打晕过去,身上缠的全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