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一亮,“陛下所言极是。”
他们能达到现在这个地步,教育是最基础的一步。
若他们出身于农户之家,连书都读不起,那根本到不了这个地步,现在恐怕都还在农地里劳作呢。
“如今我大宋朝国泰民安,四海升平,但想要让国家更进一步,不仅要让百姓人人皆可温饱,还要让这天下百姓,人人皆可念得起书。”
赵麟的话音刚落,大殿内的三人吃了一惊。
人人皆可念得起书?
陛下的心也太大了!
要知道在当今这个时代,能够念得起书的,基本上都是有点家底的人家。
官宦子弟自不必说。
再往下,也基本都是商人和地主的后代。
寻常百姓,能吃饱饭就不错了,哪还有余力供子孙后代去念书?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不简单啊!
“朕打算开天下学堂,根据难度,划分为小学、中学、大学,一年之内,将学堂开遍大宋朝的每个县,招收当地的学子入学读书。”
听得赵麟这话,诸葛亮三人,却是陷入了沉吟之中。
在整个大宋朝范围内,每个县都开设学堂?
这是何等浩大的工程?
要知道,整个大宋朝,足足超过两千个县。
那岂不是意味着,要建超过两千所学堂?
大宋朝的官府机构,最低只能到县一级。
再往下的村镇,便不算官府了,主要由地方士绅管理。
在那种地方,若百姓想要上学,只能念地方上开办的私塾。
但是,大多数百姓是没钱念私塾的,即便是砸锅卖铁,也凑不齐学费。
这样一来,大多数人就丧失了上学的机会。
其实在整个大宋朝,认书识字的人,比例是非常低的。
一百个人里面,都未必有一个识字的。
一千个人里面,未必有一个念过书的。
大量的百姓,目不识丁,拿赵麟记忆中的话来说,就是文盲!
而如今,赵麟正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在他看来,任何一个王朝帝国,人才的培养乃是重中之重。
而大兴学堂,正是为了培养人才之所用。
而且,赵麟要设立的学堂,并不是传统那些只教四书五经,仁义道德的学堂,而是传授实用知识的新式学堂。
早在之前,赵麟就对科举进行过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