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靖难攻略 > 第380章 背有靠山

第380章 背有靠山(1 / 1)

“这么大!”

二月十九日,带着数千人的队伍,作为遵义知府的徐硕总算抵达了曾经的播州城,如今的遵义县。

隔着好几里,他就已经看到了四周成片的稻田,以及远处那矗立在山边的播州城。

在满是山脉的贵州,突然能见到遵义那么大的坝子还是令人有些震撼的。

由于没有遮挡物,整个遵义坝子被徐硕一览无余。

光是出现在他面前的这个坝子,便足足有数十万亩耕地,再往后还有河谷平原。

可以说,遵义县的情况远超徐硕想象,就连跟在他身后的几名官员都纷纷松了一口气,露出了释然的笑容。

“走!去看看!”

徐硕来了力气,带着众人向着遵义城走去。

来到遵义,他们也能感觉到当地军队肉眼可见的变多,山道口总有兵马驻扎,哪怕是徐硕他们都需要接受盘查。

这样的氛围,让众人这才想起了当下的贵州也在经历战事,尽管遵义府比较安全,可南边和东边的叛乱却络绎不绝。

留驻遵义城的是瞿郁,而沐春、瞿能、沐晟等人则是在各地平叛。

瞿郁倒是没有迎接徐硕,但徐硕也不在意,他们走上了那夯实的土路,并向着播州城靠近。

在播州城外,身穿各类民族服饰的百姓正在田间种地,田地旁居然还有用混凝土修建的水渠。

徐硕有些惊讶,但一想到沐春当初治理昆明,开辟三十万亩耕地后,便将这一切想到了他的身上。

“光这个坝子上的耕地和水渠,今年衙门的产出就少不了。”

徐硕身后,遵义府同知的赵轨开口感叹,徐硕也点了点头道:“以这里为根基支援各县,尽快让遵义府恢复产出,支撑大军补给的同时,继续开垦荒地。”

徐硕看到了许多还没有开垦为耕地的坡地,那些坡地的坡度不算大,可以开垦为梯田来种植作物。

他在巴县任职时,便主持开辟过不少梯田,尽管都是书本上的知识,但实际运用起来后,效果十分显着。

思绪间,徐硕他们也来到了遵义县的城门处,而城门口则是有一名卫指挥使在等待。

见到徐硕徒步而来,这名指挥使还略微诧异,随后作揖道:“敢问是否是徐孟明徐知府?”

“是我,这是官印和文书。”徐硕从身旁的官员手中接过官印和文书递了过去。

卫指挥使检查过后点了点头:“瞿都督已经将宣慰司衙门更换了牌匾,我现在派人带您前去。”

“此外,前往其它三县的官员则是由我们明日开始护送前往。”

卫指挥使的话让徐硕紧张起来:“怎么了,有战事吗?”

“一些小土司不接受改土归流,在山林之中流窜,不用担心。”

卫指挥使倒是不把这种事情当事情看待,不过徐硕身后的其余三县官员胥吏则是面露忧色。

他们虽然是自发前来贵州的,但若是为此丢了性命,那才是令人后悔莫及。

“没事的,不用担心,有我大军在,些许小土司不成气候。”

“你们若是担心,我可以陪同你们一块去。”

作为知府,徐硕在这种时候笑着开口,安抚了众人的同时,也让众人察觉了自己的失态。

“我等只是紧张罢了,不必劳烦知府了。”

众人纷纷作揖,徐硕见状点了点头,随后对卫指挥使作揖道:

“我们带来了一万七千石粮食,若是大军缺粮,可以与我商量调走。”

“多谢!”卫指挥使回礼,而后侧过身子示意他们入城。

徐硕见状回礼,他身后的官员们也纷纷回礼,而后跟随徐硕脚步走入遵义城中。

一走入遵义城中,城中情况便让众人倒吸了一口凉气。

作为播州杨氏经营五百余年的地方,遵义城内铺满了河石制作的石砖,道路也十分宽阔。

城中中轴线的主干道足有三丈宽,街道两旁的建筑高度大多在一丈六尺左右,有汉家建筑,也有一些类似吊脚楼的砖石小楼建筑。

因为在城内,因此倒是没有城外吊脚楼那种设置栏杆走廊,楼上住人,楼下作畜厩的情况。

能住在播州城内的百姓,大多都是和杨家沾亲带故的,因此汉化的十分明显。

除了少部分人依旧穿着麻布染青蓝二色的无领长衫外,其余基本都是穿着汉人的里衣褡护和长裤。

能穿里衣的人,基本是不会去干活的,如刚才徐硕他们一路走来,但凡要干活的百姓,都会穿着短衣前往田间,并在抵达田间的时候脱下衣服,赤膊干活。

作为自小在海边捉鱼,帮忙耕地的徐硕来说,他很清楚这是农民担心磨破衣服而做出的不得已举动。

“这城内的人,都在城外有耕地吗?”

徐硕询问带路的千户官,那千户官闻言则是边走边回应道:“原本都有,但改土归流后,与杨家有关的田地都被没收了。”

“衙门那边有《黄册》和《鱼鳞图册》,都是弟兄们丈量出的情况。”

“按照朝廷的新政,这田地怎么分,那就是您自己需要处理的事情了。”

“不过我们虽然收了耕地,但他们的钱财却没收,因此光以前攒下的钱财,就足够他们挥霍好几年了。”

千户官一边说一边带路,不过街道上的人比较少,想来是因为被迁出贵州了。

徐硕作为重庆府的巴县知县,自然是了解播州迁出百姓的事情。

他不仅了解,还参与其中,为迁移百姓准备了不少粮食。

就过去半年的情况来说,播州起码迁出了几十万口人。

正因如此,四川布政司才耽搁了这么长时间,直到开年二月才将他们调派来遵义。

“到了,这里就是之前的宣慰司衙门。”

千户官的声音将徐硕唤醒,他往前方看去,却不想这宣慰司衙门居然修建在山上,并且相比较衙门,这里更像是军事堡垒。

好在这小山不算高,不然上下一次估计得累的气喘吁吁。

“多谢带路。”徐硕作揖回礼,并从袖中掏出了一吊钱。

虽然只是百来文,但蚊子再小也是肉,那千户官笑着接过回礼,而后便离开了。

离开前,他还特意吩咐看守衙门的兵卒好好干活,别怠慢了众人。

“走吧,进去我们这衙门看看是什么情况。”

走入遵义府衙,其中许多东西虽然已经搬走,但衙门建造时所用的昂贵木料却无法带走。

府衙南北长二百步,东西宽一百二十步,足以容纳数百人在其中办公,并且还有亭台水榭供人休息。

“这府衙,都快比得上布政司衙门了。”

走到一处水榭中,同知赵轨感叹一声,徐硕也啧啧几声:“不知道花了多少钱粮才能修建起来。”

“不管耗费多少,总之现在是我们的了。”赵轨轻笑,他和徐硕是同届进士,不过一个出自吉林城,一个出自长春城。

“知府,文册都取来了。”

水榭外,遵义府的通判、与推官、巡检带着文册走进了水榭中,徐硕和赵轨闻言也走出书房,在水榭正厅与众人坐下。

他们开始翻看《黄册》与《鱼鳞图册》很快便了解了遵义府和遵义县大概的情况。

遵义府有耕地五十六万九千四百余亩,但其中仅遵义县就有二十四万六千余亩,剩下三个县合计三十二万三千余亩。

这么看来,其它三个县情况也不算差,最差的应该就是王章的桐梓县了。

在黄册上,桐梓县的人口记载是四千二百二十四人,应该是算上了迁徙过去的那些百姓,但依旧是五县之中最少得。

遵义府有民十七万六千余口,人均耕地三亩余,有耕牛五百六十二头,挽马六百七十七匹,并不算多。

检查了黄册和鱼鳞图册后,徐硕便紧急将所有官员召见于府衙会厅,在众人入座后开口道:

“都看到了吧,遵义府情况就是这样,比旁边设立但还没有人任职的平越府来说算好了。”

“三日后,大家准备准备,各自前往自己的县核实情况。”

“如果情况无误,那首要做的,就是提出各自的问题,到底是缺了翻译,还是缺了教习,吏员、工匠。”

“这次蹇布政使给了我们很大支持,朝廷给的支持更不用多说。”

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尽管年纪轻轻,可徐硕却很有官派,气势上能压住众人。

“大家都在各县做过官员,应该知道农业是经济之根本,其次才是手工业。”

“不过农业和手工业的关系不一定要排先后,我们当下要做的,主要还是看看哪个县适合修建水泥场,哪个县交通不方便,需要向三司衙门申请火药扩宽道路,哪个……”

徐硕说了一堆,主要说的就是缺了什么东西就说,他来想办法。

不过缺的东西抵达后,他必须要见到实打实的政绩,东西都要用到实处。

尽管很年轻,可徐硕做事很老派,也很实诚。

他与众人开门见山,众人也不好意思和他打小算盘,毕竟能主动申请来贵州的,没有几个是怕穷的。

“我最后再交代一句。”

一刻钟的时间,徐硕便交代了所有事情,但到了最后他补充道:

“遵义府不比其它地方,这里的少民众多,语言是我们最大的问题。”

“因此在面对百姓的时候,大家还是好好说话,心平气和,避免矛盾升级,耽误诸位的仕途。”

说完最后一句话,徐硕便站了起来,对众人躬身作揖:“遵义府十七万六千余口百姓,就拜托诸位了。”

众人见状纷纷回礼,随后各自散去。

待他们走后,赵轨留下与徐硕带着翻译走出了衙门。

他们前往了遵义县内较为繁荣的一条长街,这条长街比起其它街道更为繁荣,光看街道两旁那刷上白灰的沿街二层店铺就能看出。

寻了一处酒馆,二人走了进去,并见到了一名虽然是汉人打扮,却说着一口仡僚(仡佬族)语的小厮。

“你们是汉人?”

“是汉人,今日跟着官员们来送物资的,不过明天就要走了。”

翻译笑着回应,那小厮闻言也来了兴趣:“这批官大人是哪里的官?”

“当然是来你们这里上任的。”翻译男子回应,那小厮闻言连忙询问:“你们当官的人好吗?”

“还不错吧,听说之前在巴县当差,他走的时候巴县的一些百姓还舍不得。”

翻译一边说,一边看向徐硕,徐硕什么也没说,只是看着小厮和翻译,因为他听不懂仡僚语,只能和赵轨大眼瞪小眼。

“李柏,你们说什么呢?”

赵轨询问,李柏却摆摆手示意等会告诉他。

“真有那么好的官?”小厮不信,但还是给翻译倒上了一碗水。

李柏笑着拿起碗喝了一口,笑道:“我也不知道,但一路上跟他们来这里,他们倒是还挺好说话的。”

“路上我还听说他们要来这里分田地,好像……”

“真的分田?分多少?”小厮闻言声音忍不住拔高,而那声音也让四周数量不多的食客关注了这边。

“不知道,反正说是要分田。”李柏感觉有些引人注目,便搪塞了过去。

“分就行,分就行,分了田我就有赚头了。”

小厮乐呵呵的笑着,其余食客得到消息也纷纷激动的凑在一起聊天,显然他们同样期待分田地。

“有了田你准备干嘛?不做活计了?”

李柏好奇询问小厮,小厮连忙摇头:“做!当然做!”

“有了田还做?不伺候田地了?”李柏诧异,可小厮却道:

“你先说伱们点什么吃,我再告诉你。”

“有什么菜?”李柏回头看了眼挂在柜台的一块块菜牌,瞪大了眼睛。

菜牌上有汉字和多种语言,但这不是让李柏惊讶的东西,而是菜牌下的价格。

【炙鹌子脯二十文、炒白菜十文】

“一个炒白菜都十文?!”

李柏不敢置信的看向小厮,小厮咋舌道:“我们这地方就是这样,没有盐,想吃热菜肯定贵。”

“盐价多少了现在?”李柏询问,小厮则道:“你先点菜吧。”

“来条鱼和一盘猪肉和一只片鸭,另外来三碗米饭。”

虽然已经知道了菜价贵,但李柏还是硬着头皮点了三个菜。

在他点完菜后,那小厮才开口道:“一斤盐二十文。”

“二十文?”李柏诧异道:“官盐不是才十几文吗?”

“您也说了那是官盐,可我们这里没有官盐,现在二十文一斤的盐价都是官军便宜卖的,不然得三四十文一斤。”

“换做之前,有的吃不起盐的都只能烧草灰来吃。”

小厮记下了菜名,回答了盐价的问题后便让庖厨做菜去了。

在他走后,李柏才将刚才打探到的消息说了出来。

听到遵义盐价二十文一斤,徐硕和赵轨都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

“得赶紧向朝廷批盐引,找行商贩卖盐才行。”

赵轨看向徐硕提醒,徐硕也道:“我也知道贵州缺盐,却不知道缺盐缺到这种程度。”

“不过单一运盐来没办法解决问题,还得看看其它的问题。”

这么想着,三人有一句没一句的聊了聊,然后在饭菜上桌时问了问菜市的位置。

待吃饱喝足,三人起身继续在县内游荡,不多时便见到了摆着贩卖的菜市。

由于没有专门的集市,所以遵义城四个城门附近都有城外的百姓挑着菜前来贩卖。

徐硕蹲下挑拣蔬菜,同时对面前那名身材不足五尺的仡僚老人询问道:“一斤多少钱?”

“一斤不卖的,十斤一文钱,或者三两粮食。”

仡僚老人说着价格,李柏负责翻译。

徐硕闻言爽快的付了钱,起身同时与赵轨说道:“看样子他们这边货币还是比较少的,不然也不会继续保持以物易物的情况。”

“要是运盐进入这里,首要就是让百姓们手里有钱才行。”

“我们这次带来了五千多贯新钱,刚好可以派上用场。”

徐硕说罢,赵轨便反应道:“你准备发工钱给百姓?”

“对,这几日是农忙,等农忙过后雇佣百姓将各县道路拓宽,至于具体工价,我们可以再问问,然后定价。”

“到时候可以在发工钱的附近摆摊卖官盐,这样路也修了,盐的问题也解决了。”

徐硕说着自己的主见,赵轨却给他浇了一盆冷水:“这样倒是不错,不过我们的钱不够修葺这么多条路。”

“确实不够,但可以想办法。”徐硕说着,便与赵轨交流道:

“我有一个学长在太学就读三年,主攻的就是作物,如果能请他暑假来这里看看,兴许能看出什么不一样的东西。”

“路费的事情不用担心,我自掏腰包请他来。”

“那倒不用。”赵轨摇摇头:“只要是为了府里的事情,钱理应由府上出。”

“我只是羡慕你居然能和太学的学长拉上关系,长春城人口不多,至今还没有一个考入太学的。”

“你我又何尝不是?”徐硕打趣赵轨,赵轨闻言也爽朗一笑。

确实,但凡能考上太学,谁又愿意去参加科举。

尽管太学学子至今没有任何一人担任官职,但谁都知道进入太学的人才是真正的东宫门生。

入了太学,还担心缺少官职吗?

“对了,官学的事情得想想办法才行,语言是个大问题。”

徐硕提到了官学问题,赵轨也点头道:“刚才开会你看到没,四县教谕各个愁眉苦脸,估计都在头痛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我等会让人去军中找瞿郁都督,然后对教谕和教习们进行语言培训。”

“你明天带人去看看,找合适的地方筹划建设官学。”

“好!”赵轨点头,随后继续与徐硕前往遵义城内的大街小巷转悠。

在这里,语言是阻碍二人的大问题,离开了李柏,他们几乎成为了聋子和哑巴。

一个语言问题,足够他们头疼许久,因此原本只限教谕和教习的语言学习,到了最后也演变成了全府官吏学习。

经过几日的走访调查,徐硕这才书写了奏疏,将所有政策都写了出来。

由于贵州三司的官员还没有凑齐,因此他的奏疏依旧由四川布政使司送往京城。

待这份奏疏送到朱高煦案头,朱高煦也几乎皱着眉看完了一切。

“这个徐硕还是不错,去遵义短短几天就弄清楚了当地百姓的问题,还有治理遵义的难题。”

坐在春和殿里,朱高煦拿着奏疏与身旁的亦失哈讨论,可亦失哈却笑道:“就是这人要的东西也太多了。”

“嗯……”顺着亦失哈的目光,朱高煦也看到了奏疏上徐硕希望朝廷支援的物资数量。

先不提那两千头牛,单十万石米和四万斤盐、十五万斤铁,就足够人头痛了。

“耕牛暂且放下,先把粮食和盐运给他们,另外再从四夷馆调学习苗、仡、侗、瑶等语言的官员前往遵义帮助他们把土地给均分了。”

“要想让贵州长治久安,首要就是让当地的百姓,感受到他们的生活在发生变化。”

“杨昇他们舍不得对百姓下本钱,但朝廷不能舍不得。”

朱高煦用笔将耕牛圈红写下待定,将后面的物资则是圈起来写下了批准。

亦失哈见状拿起奏疏,顺带还提了一嘴:“殿下,这徐硕是吉林府出身的进士。”

“喔?”朱高煦来了兴趣:“是吉林城还是四周的?”

“吉林城的,但是是从山东迁徙去吉林城的。”亦失哈补充一句,朱高煦闻言却道:

“无碍嘛,吉林城的百姓本来一开始就是由山东迁徙过去的。”

“这样吧,两千头耕牛虽然没有,但沐春不是在黔南缴获了不少挽马吗?”

“给沐春写封信,调过去给遵义府,遵义府早点恢复生产,军队的后勤压力也能小一点。”

“是!”亦失哈笑着点头,亲手写了一封信给黔南的沐春,朱高煦也不忘提醒道:

“让沐春先解决大雪山的啰啰,好让汉王可以出发来南京。”

亦失哈闻言点头,而后补充上了这一句。

做完这一切后,他便让人将奏疏和手书发回贵州,朱高煦这边也记住了一个叫做徐硕的吉林进士。

(本章完)

.

喜欢靖难攻略

最新小说: 上神,你家天规碍事了 萌妃无敌:抢个邪帝来玩玩 古代甜美生活 美人多骄 魔女现世:面瘫王魔妻 燕京纪事 女配系统总是崩 特种书童 惠帝之子 农家傻女:冲喜乞丐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