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牧,为什么张导的《归来》没进主竞赛单元,反而去了展映单元啊?”
刘伊菲带着疑惑的询问道。
今年的戛纳,华语片似乎集体低迷。
本来备受关注的张艺某新片《归来》,也没能入围戛纳的主竞赛单元提名,而是去了入围展映单元。
另一位内地导演王超的新片《幻想曲》入围了一种关注单元。
不过这并未影响到华语电影人参与戛纳电影节的热情。
据组委会消息,本次戛纳电影节注册华语制片人数量达到历史之最,逼近400人大关,大大超越了往年的数量。
而且包括《太平轮》、《一步之遥》等都将前往戛纳卖片。
“是不是,因为以前得罪过戛纳,所以故意的。”
其实也不怪刘伊菲这样想,毕竟张艺某和戛纳的恩怨情仇,大家都了解一二。
戛纳这个舞台,从来不缺电影大师。
第五代崛起之后,张艺某就成为了与戛纳产生亲密接触的代表,他在这里收获荣誉。
在被国人排斥的时代,张艺某在戛纳得到充分的尊重。
1990年,张艺谋的第三部电影《菊豆》就入围了戛纳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
那一年同样入围戛纳的还有戈达尔的《新浪潮》、小栗康平的《死之棘》,最后大卫-林奇的《我心狂野》收获了金棕榈。
不过仅在1995年,张艺谋再次带着《活着》进军戛纳,虽然仅差一票落选金棕榈,只获得了评委会奖,但是依旧和戛纳处于蜜月期。
然而所有的热恋都有结束的时刻,因为《一个都不能少》被怀疑有政治宣传的嫌疑,张艺某在1999年发表一封控诉戛纳的公开信,彻底与戛纳决裂。
如果不算2004带着《十面埋伏》去戛纳卖片的话,距离他的电影重返法国南部的这座小城,已经过去了15年了。
张艺谋与戛纳的关系,从相恋到分手再到复合,就像是上演了一场跌宕起伏但桥段传统的爱情故事,感觉就和它的这电影名字一般。
“那倒不是.”
李牧摇了摇头,《归来》没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确实是有原因的。
毕竟以当初《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这部老谋子自己都认为十分失败的作品,都能塞进竞赛单元,怎么可能《归来》入围不了。
“那怎么才进个展映单元?”
“怎么,看不起展映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