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 第240章 哟哟,这骂朕的怎么都是熟人呢?(中秋加更)

第240章 哟哟,这骂朕的怎么都是熟人呢?(中秋加更)(2 / 1)

因为明朝不会搞殖民,对夷民真的是爱民如子。

看看西方,人家搞殖民赚钱,形成原始积累,大明搞殖民赔得底儿掉。

“老太傅,您好像说错了。”

朱祁钰笑道:“咱们扩大越大的地盘,应该赚更多的钱呀。”

“怎么可能?”

胡濙急了,拿永乐朝的税赋举例,可以说是年年巨额亏空,到正统七年才勉强还清亏空。

足足用了十七年!

收复交趾那些年,几乎没征什么税,结果交趾还是保不住。

“老太傅,朕问您一个问题,咱们新扩张领土,是不是百姓变多了?”

朝臣点头。

“那收的赋税也多了呀,为什么咱们赔钱呢?”

朱祁钰的问题,让朝臣一怔。

于谦道:“陛下,就如国朝收复漠北,占领一地,建城一地,又要修建驰道、沟通河流,花的都是海量的银子。”

“想慢慢收回成本,就需要很多年头。”

“甚至,当地百姓穷困,吾朝还要适当帮扶,减免税赋。”

“为了让其心向国朝,要减免很多税赋的。”

“完全是用中原之钱粮,供养新地。”

“新地收民心、开发都需要时间。”

“而中原之民在增加,导致中原之钱粮难以供养新地,最后只能不得不放弃。”

听着于谦说,朱祁钰忍俊不禁。

朝臣有点转过弯来了。

为啥把他们当成人呢?

如果把他们当成奴隶去剥削,钱不就来了吗?

“陛下,此举有违圣人之道呀!”姚夔小声道。

“哈哈哈!”

朱祁钰放声大笑:“姚卿,圣人之道,讲得是教化子民,可他们是朕的子民吗?”

说完,朱祁钰哈哈哈大笑。

“可、可何为大明子民呢?”姚夔问。

这个问题,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答案。

从古至今,华夏人从未将夷人看做是奴隶,也从未有一个明确的划分定义。

真正划分的时候,要等西方,以板块划分,以肤色划分,以所谓的族群划分。

现在的大明,兼容并蓄,化胡为汉,来者不拒,踏上大明土地的就是大明子民,不看长相,不看地缘,看的是语言。

说一样的话,那就是一国人。

奇怪不?

“会说汉话,长相和明人类似,并心怀大明者,方是明人!”

朱祁钰没提出肤色论。

现在提出来太超前了,也没有价值。

哪怕是撒马尔罕,也是偏簧的人,因为统治那片土地的是蒙古人。

“既不是大明子民,朕为何怜悯他们?”

“孔圣之道,并不适用他们。”

“所以朕说,以前大明太把外邦当成人了!”

“把他们当成畜生看待,钱不就有了?”

朱祁钰的话,却无法让朝臣苟同。

“陛下行厉法,怕是会以厉而终。”

“这些土地大明能占一时,却不能占一世!”

岳正郑重道:“唯有行善法,方能使蛮夷归心,彻底融为我明人,方是万世之法。”

“岳卿,依你之见,大明领土不过在方寸之间,难以扩张了。”

朱祁钰笑道:“朕也想怀柔其民,慢慢同化,将其土地彻底变为明人活动之地。”

“奈何朝堂无钱呀,朕有什么办法?”

“而且,人和畜生比良心,不觉得可笑吗?”

大明怜悯女真人,最后女真人怎么蹂躏中原的?

大明宽宥安南人,结果交趾是怎么丢的?

大明对藩国亲如一家,结果鞑清建立后,是怎么抛弃大明的?

“这……”

岳正想说,那何必贪多嚼不烂呢?

占据漠北,收复交趾,已经足够了呀,已经是文治武功,恢复祖宗之地了。

汉人喜欢看历史,西方人喜欢看未来。

“罢了,这是题外话,说回吏治问题。”

朱祁钰正色道:“朕以为,礼部和刑部,最是无用,却又不可或缺。”

“不如降两部为司?”

“省着浪费资源。”

很多部门交叉,职能重合,造成资源浪费。

“绝对不行啊!”

胡濙急了:“国之大事,在戎在祀,礼部在于劝导百姓向礼;刑部在于治律法,律法乃重中之重,不能降啊!”

白圭和俞士悦想哭,我们就是后娘养的吗?

“还有太常寺、上林苑监、苑马寺,都是没用的部门!”

朱祁钰道:“朕打算统统裁撤掉。”

“苑马寺入太仆寺,上林苑监改为局,也并入太仆寺。”

“太常寺和礼部合并,刑部和大理寺合并。”

朝臣都懵了。

皇帝这哪是改革吏治呀,这是把祖制放脚底下踩啊。

都不知道该怎么劝。

“陛下,苑马寺可入太仆寺,裁撤可以,上林苑监管着皇家园林,裁撤掉的话,园子谁管呀?”

皇帝冬天吃的白菜、香菜等都是上林苑监种植的。

“设个局就够了,该裁撤的都裁撤掉,在上林苑狩猎有什么意思?”

朱祁钰道:“以后在承德,建一避暑山庄,朕去承德住去,去草原上狩猎去。”

“干脆并入太仆寺,省着麻烦。”

就知道,您有坏心思。

在承德建避暑山庄,就是心心念念着漠北土地呢。

“陛下,太常寺绝不能和礼部合并。”胡濙道。

“那就让礼部并入太常寺。”

白圭:我就这么不重要吗?

“陛下,可改革礼部!”

白圭磕头:“陛下新建七个司,可合并进入礼部。”

“你倒是贪心。”

朱祁钰笑骂:“礼部和太常寺确实冲突了,把仪制、祠祭两个清吏司,并入太常寺。”

“太常寺酌情裁人,精简吏治,必须做到。”

“主客、精膳两个清吏司,并入光禄寺,光禄寺也要酌情裁人。”

白圭眼珠子一突,礼部一共就四个清吏司,您一口气全革了。

那礼部还剩下什么?

“将商业司、农业司、宗录司、教坊司并入礼部,再设一个司礼司,一共五司。”

“增设礼部右侍郎,从南京礼部调人,南京只留个空架子就够了,没必要留那么多人。”

“太常寺和光禄寺,裁人不增人,各自补入两个清吏司,如何具体划分,阁部拟个条陈,尽快定下来。”

“四夷馆从太常寺移出来,放入鸿胪寺。”

“鸿胪寺下设外事局,缇骑归入鸿胪寺。”

这是把鸿胪寺作为完全独立的外交部门。

朝臣没明白,什么叫外事局?

朱祁钰解释一下,外事局就是培养间谍,负责外事。

鸿胪寺完全变成外交、翻译外语的机构。

“陛下,外事局不好听。”

“不如叫皇城司,设在鸿胪寺下。”

“外夷使者一听,以为只是负责皇城情报的。”

王复提议。

皇城司是大宋的特务机构。

“就叫皇城司吧,归于鸿胪寺之下。”

“鸿胪寺完全负责外交、外文翻译、驻派使臣、派遣使者交流沟通等等,四夷馆也设在鸿胪寺下。”

“除此之外,还有负责间谍活动,这皇城司就负责外国间谍,待攻打他国时,鸿胪寺要协作。”

“鸿胪寺下,再设一个理藩院,负责处理外事、民族、宗.教等特殊事物。”

如此一来,太常寺和鸿胪寺彻底划分。

太常寺掌祭祀,掌礼制。

礼部变成农商教化,司制礼节。

彼此权力还都扩大了。

“苑马寺并入太仆寺,太仆寺负责全国畜生,不限于养马,畜生类、禽类、飞禽类等等生物,全归太仆寺管。”

朱祁钰也扩大了太仆寺权柄。

“各部各寺内的,如太常寺牺牲所、光禄寺的各所,全部并入太仆寺。”

“光禄寺内只设一屠宰所,负责宰杀畜生。”

“朕欲再设一个草木局,负责栽种、保护树木,种花种草等等跟植物有关系的,全部放在太仆寺里。”

太仆寺,就是动物、植物管理中心。

“上林苑监,也并入太仆寺,变成局,一应官职贬谪,该裁人的裁撤。”

朱祁钰对皇家园林也狠。

“至于刑部。”朱祁钰想裁撤掉。

“陛下,刑部不能裁撤啊!”俞士悦哭泣。

朱祁钰瞥了他一眼:“提刑按察司并入刑部,刑部内部的清吏司革除……”

“陛下,刑部不能革除清吏司呀!”

胡濙苦笑:“陛下,提刑按察司管的是天下刑事,而刑部在中枢极为重要。”

其实,从太祖立刑部之初,刑部的权限被一直削减。

到现在,和大理寺职能分辨不清。

三法司成为了权力倾轧的地方。

所以朱祁钰一直看俞士悦不顺眼,就这样的软弱尚书,有什么用?

朱祁钰摆摆手:“老太傅,天下究竟有多少案子呀?不过葫芦官判葫芦案而已,哪个案子判明白了?”

“刑部做了什么?大理寺做了什么?”

“朕对刑部不满,不是一天两天了。”

“刑部必须大改!”

“不破不立。”

“刑部清吏司和提刑按察司合并,职能统一。”

“设一个立法司,负责修订律法,大明法也要重新修订,增加新的条例,定期十年,大修一次,三年小修一次。”

“再从律法中,分出详细的法令,如刑法、民法、军事法等等。”

“修了大明法,就要按照大明法去办,全国上下,都要按照法令办事!”

修订分支律法,可就过于新潮了。

朝臣都不懂。

大明法已经很完善了,何必要重新立法呢?

“从天下遴选出精通律法的人才,担任刑部右侍郎,担任立法司的主官。”

“再根据大明立国以来,乃至唐宋元的判例,修订更详细的法令。”

“儒皮法骨,这根法骨,朕要重新用起来。”

朱祁钰对立法司很期待。

“内阁的陆瑜是个人才,尤善法律,令其去担任刑部右侍郎,负责精修律法。”

朱祁钰考校陆瑜很久了。

阁臣没有反对,因为陆瑜确实精通律法。

“再设一个刑事决策司,天下命案最终判决,由刑部决定。”

“以后刑部有三个司,提刑按察司、立法司、刑事决策司,三司由右侍郎担任主官,再在三司下设局。”

“再设一个鸣冤所,允准百姓来刑部鸣冤。”

“同时,刑部年年派人去民间查访,是否有冤案,若发现及时查办更改,并处置办案的官员,该杀的杀,该流放的流放,不必姑息!”

朱祁钰把刑部,当成最高法来用。

“以后刑部,不负责具体案件。”

“具体案件由大理寺审理,但最后决断,有罪无罪,当递交给刑部,盖最后大印,方能生效。”

“寇深不在京中,张固和龚永吉也不在,大理寺寺卿空悬,调刑部右侍郎周瑄担任大理寺寺卿。”

“调山东布政使李赞,入京担任大理寺左少卿;侍讲学士周洪谟,担任大理寺左少卿。”

“调左春坊左赞善刘俊、左春坊司直郎李泰、左春坊清纪郎高诚、鲍相入大理寺,担任右少卿。”

“大理寺再多设一个统吏司,天下皂吏,归大理寺管辖,由大理寺右少卿管。”

这是权力明确。

大理寺负责审案、判案,而刑部做最高决策。

大理寺统率皂吏,其实是掌握警.察之责。

“都察院职能不变,负责监督刑部、大理寺、以及天下百官。”

“和监察司、军纪司,并列为五法司。”

胡濙皱眉:“陛下,这军纪司为何而设?”

“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监察司的划分,诸卿没有异议吧?”

“都察院和监察司的权责也要分开。”

朱祁钰暂时没回答:“二者都有监督纠察之责,但都察院执掌宪台,权力更大。”

“监察司,主要任务是监察大理寺,大理寺行事刑罚权,要在监察司监管范围内。”

“一是监管立法、执法。”

“二是肃贪,监察司可组建监察局,负责肃贪天下官员。”

“都察院御史发现情况后,呈交给监察司,由监察司负责肃贪,清肃官场风气。”

监察司做检察部门。

同时,给了都察院另一个行驶职权的途径。

都察院必须禀报给皇帝,由皇帝派刑部、大理寺等协查,需要漫长的过程。

但皇帝选择放权,放权给监察司,让监察司出面,直接肃贪。

“陛下的意思是,让五法司互相监督、互相协助,协同办案?”朝臣明白了。

但明初时,太祖皇帝设三法司,导致三法司互相推诿,一度三法司走向崩溃。

朱祁钰设五法司,很有可能造成明初的景象。

“五法司职责明确,不可相互推诿,相互推诿者,一概免职流放。”朱祁钰加了一条。

“那就说说这军纪司。”

“朕打算在军中,推行一套独有的制度。”

“军纪司负责纠察军纪、军规、核定功劳等等;”

“军吏司负责遴选军中吏员,给军吏一个上升的通道;”

“再设步兵司、骑兵司、水兵司,再设一个建造局、夜不收局、墩台局等等。”

“军纪司听命于军机处,为朕直管。”

“其余各司,归入兵部。”

皇帝这是把军权攥在手心里。

“兵部新列入四司。”

朝臣明白了,军纪司就是军中特务机构,是悬在兵部上的一把刀。

“陛下,讲武堂可否并入兵部?”孙原贞问。

“不可。”

朱祁钰断然拒绝:“朕有别的安排,但兵部可设一个新学堂,朕不设限制。”

“取消行人司,改为侍卫司,负责宫中侍卫,隶属于军机处。”

“五军都督府,职能不变,都督入军机处担任军机大臣。”

“如今漕运重要。”

“朕打算设转运司,下辖漕运司、都转运盐使司、盐课提举司、和驿递。”

话音方落。

王竑躬身道:“陛下,漕运、盐课,驿递都是重中之重,不应设在一司之下。”

朝臣都点头:“陛下,当单独立司,不应互相挟制!”

“那就设一转运司,将都转运盐使司和漕运司合并到一起,负责转运。”

“再设驿递司,和盐课提举司并列。”

“诸卿意下如何?”

朝臣点头。

“裁撤王府长史司,归于宗人府即可。”

“将军府内官职取消,不设官职。”

“再就是教育了。”

“设教育司,国子监、讲武堂,天下学社,俱归教育司管,教育司下可设一个经厂,负责刊刻。”

“翰林院地位不变,增设一个藏书局、一个修史局,再设一个经厂,负责刊刻。”

“诸卿,中枢吏治,这么改,意下如何?”

朝臣倒是没有太多意见。

只是增设了几个司,行政成本提高。

但好处多多。

全都提高了权力。

“地方也要改一改。”

朱祁钰斟酌着道:“督抚是朕设的,但等天下犁平之后,自然会撤销,归于原点。”

“原来地方布政使、都指挥使、提刑使三司掌管权力。”

“但实际上,权力归于巡抚和镇守太监。”

“反正三司已经成了空架子,不如就彻底改了得了。”

话不能乱说呀陛下。

巡抚只是临时设的而已,没有具体官位呀。

群臣刚要劝。

朱祁钰摆摆手:“以后各省设巡抚,负责行政和司法,布政使、提刑的权力归于巡抚。”

“巡抚由中枢指派,德才兼备者当之。”

“每个省固定一个巡抚,遇到特殊情况时,可以增设一位副巡抚。”

“倘若遇到战争,巡抚可加授军事大权,则晋为督抚,都督和巡抚的合称。”

“宫中指派镇守太监,但镇守太监不参与行政、军事,只负责监督,呈报中枢,得圣旨方能调兵。”

“都察院、监察司定期派出巡按使,巡视天下。”

“都指挥司职能不变,都指挥使管辖省内军事,卫所兵合并为军时,设总兵统制,都指挥使无权调动有军号的军,备倭军、护漕军等军,都指挥使皆无权调动。”

皇帝在防着都指挥使率众造反。

所以不设总兵,战时下圣旨设总兵,军队解散后,总兵自动取消。

仍然实行卫所制。

“卫指挥司和千户所仍然不变。”

“军纪司定期派出军纪使巡视卫所,负责纠察军纪。”

原来军纪司做都察院的工作呀!

朝臣这回明白了。

皇帝用军纪司,抓地方军权。

“还有一件事,朕想跟诸卿商议。”

朱祁钰说道:“朕打算取消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等官职……”

“陛下,您想让夷人知道朝堂的打算吗?”胡濙有点无语。

“这些部门,靡费良多,又毫无价值,朕想取消掉。”朱祁钰语气弱弱的。

“陛下,靡费一时,等瓜熟蒂落时,便是朝堂收获果实的时候,收益大于投入的。”胡濙道。

朱祁钰觉得,这种名义上的统治,根本就毫无意义。

不如撤掉宣慰司等没用的,留下招讨司就够了。

“罢了,不撤就不撤吧,但经费减半。”

朱祁钰也不商量:“吏治就议到这里。”

“具体划分阁部拟出条陈,再行具体商议。”

“大框架就定下来了,其他的你们决定吧。”

预计吏治改革需要半年时间结束。

基本上没有什么大改,就是明确职能,精准划分。

然后又增设了些部门,遴选些人才入京。

最重要的是,扩大了各部门的职权。

所以朝臣是很满意的。

“陛下,南京也按照中枢的方向改?”胡濙问。

“南京各部适当裁撤,有用部门留下,没用的合并入北直隶。”朱祁钰在降低南直隶的地位。

为以后拆分成省做准备。

漫长的朝议终于结束了。

下了朝,朱祁钰先喝口参茶,实在是累。

坐在龙椅上休息片刻。

乘坐撵轿去西华门。

西华门外,近三千文人,有的是被朝堂强征来的,有的是仰慕京中藏书,自投罗网的。

有的确实骂了皇帝,但更多的是被牵连无辜了。

厂卫还在抓人,往西华门送。

有的很无辜,睡觉的时候被抓了出来,然后被送到了西华门外,番子不许他们喊冤,就让他们安安静静地跪着。

跪了一个晚上的,又冷又怕的,整个人都惨了。

等天亮后被抓来的人,都看见了被挂在午门上的汤胤积等才子们,都吓坏了。

吱嘎!吱嘎!

西华门开启。

御辇走出西华门,养马军团团护住御辇。

朱祁钰站在御辇上,俯视着文人:“就伱们呀?在宫外天天骂朕?”

第一句话,就是雷霆重击!

“陛下呀,微臣冤枉啊!”

李玠爬出来,泪如雨下:“微臣是冤枉的呀,微臣在会馆里,就被人带到这里来了!”

朱祁钰皱眉一看:“李玠?”

“朕说你怎么没当值呢,原来在这里跪着呢。”

“吹冷风的滋味如何?”

李玠嚎啕大哭。

就陈和一嗓子,把他也牵连进来了。

“冤枉啊!”

不少人高呼冤枉。

朱祁钰这么一看,还不少熟人呢。

比如孙原贞的儿子孙可法,年富的儿子年廉直,竟然还有毛胜的小儿子毛伟,还有杨俊。

宗室里也有出息的人才,好几个姓朱的,荆王竟然也在里面。

“好家伙呀!”

朱祁钰一看吓一跳:“荆王,你也背地里骂朕?”

荆王嚎啕大哭:“陛下呀,那个范青见着微臣,就像是见着臭蛋的苍蝇,非要盯着微臣不放!冤枉微臣啊!”

他把自己形容成臭蛋,也是个人才。

“微臣也是啊陛下,求陛下给微臣等做主啊!”宗室诸人嘶吼,着实冤枉。

他们心里再恨,敢明说吗?

最新小说: 三国:开局就是皇帝 月华若夜雪 梨园醉梦 蜀臣 三国之续汉雄心 三国:摊牌了,我是最强谋士 汉末连锁店 珞殇 史上最强大皇子 我携力士战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