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玄幻魔法 > 重燃2003 > 第二百四十四章 稚子问硅

第二百四十四章 稚子问硅(1 / 1)

有钱,有势,而且懂科学,愿意探讨技术,这是好事,但也就是说大概率这个小爷会插手技术的。

因为他懂,你没法忽悠他。

要做什么,得先说服这个少年董事长才行。

比如现在,他还没法直接反对卿云的‘异想天开’。

虽说现在别人的姿态是建议。

但是一把手的建议,谁特么的敢不听?

不过张惠国心里也没有太多的不满。

因为此时卿云说的这玩意儿,有点逆天。

万一是真的呢?

别人不知道,他心里是再清楚不过了。

如果卿云说的是真的,而这款材料可以用于还原炉的制造,这恐怕是会演变成一场多晶硅技术革命的。

因为成本下去了,而且是断崖式的下去。

不锈钢,就算是特殊的配方,也贵不到哪里去,不过一两万一吨,比起动辄百万一吨的超规格石英玻璃来说,太便宜了。

就算一个还原炉通体都用不锈钢来做,又能花几个钱?

如果那材料真的如这个少年董事长所说的一般,这真就可以省钱省大发了。

汉斯猫的还原炉成本几百万,是因为用到的高厚度石英玻璃就占了95%的成本价格。

去掉石英玻璃后,整个还原炉其他的材料元器件加起来不过小几十万。

这直接可以把原本3800万售价的还原炉给干到顶天了百万的级别。

想到这里,张惠国的眼珠子都红了起来。

他顿时明白,为啥这个少年董事长要跟他在这里死磕材料问题了。

就算不锈钢的耐腐蚀性怎么都不可能比得上石英玻璃,但这个价格……

还要什么自行车!

大不了三年一换改成一年半一换!

不高兴了,老子一年一换,算下来价格也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

他好像看到了短期内达到10万吨产能的可能性了,而且不小!

花同样的钱,原本只能买两台还原炉的他现在可以买几十台的还原炉!

这对于产能的提升,就太夸张了,保守估计这是二三十倍的提升。

张惠国激动地说着,“小卿总,如果真如您所说的一般,那我们新……呃……炎黄硅业的10万吨产能就不再是梦想了!”

张惠国的眼神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云帝微笑着点了点头,不过还是很谦虚的说着,“张老,我确实很期待这个可能性,但成功性还需要依赖于您和团队的试验与验证。

我们不能仅凭理论就下定论,实际的工程应用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他耸了耸肩膀,继续说道,“不过,要验证这个想法是否可行,其实并不复杂。

你们可以提出具体的参数指标,然后咨询宝钢、太钢和抚钢这三家有特种钢生产能力的厂家,看看他们是否有现成的材料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或者是否能够研发出符合我们要求的新材料。”

陈一权听到卿云的话后,脸上露出了赞许的笑容,他点了点头,表示对这个年轻弟子的想法表示支持。

“小卿说的对,这个法子确实具备实现的可能性。

我也听蜀大材料工程专业的人说过这方面的事。

我们国家目前的一些新型材料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到底达到了什么地步,不在那个行业就不清楚了。”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丝期待,显然对于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抱有很大的兴趣。

陈维平、严大洲、阙端麟也是纷纷点头,表示着赞同。

他们都是业内的资深专家,对于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自然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陈维平补充道:“小卿总的提议很有前瞻性,如果我们能够找到合适的材料,对于整个行业的推动都是巨大的。”

卿云对此只能笑笑。

也许,这才是最大限度减少内耗的法子。

多晶硅的发展,必定是一条血腥的道路。

因为要想达到半导体级多晶硅,而后走向单晶,也就是至少9个9的纯度,必定有很长一条路。

而这条路上,许多人都会因为太阳能级多晶硅可以用于光伏发电获得巨大的利益,从而不想往下走。

于是大量的参与者集中在了这条路的前段。

但如果卿云一开始就把多晶硅给干到了白菜价呢?

这条路之所以会涌入,是因为其初期都是小作坊式的。

1000吨、3000吨、8000吨、1万吨……

而在建设过程中,因为供需失衡的关系,原本价格美刀一吨的多晶硅,在2008年曾经达到了50万美刀一吨。

这是一个巨大的财富效应。

于是众人都以为自己能赶上,所以大量的涌入到这个行业。

但多晶硅的建设期又是漫长的。

等到建设完毕,多晶硅的价格直接开启了血战模式,而且是一轮接一轮的血战。

云帝重生时,太阳能多晶硅的价格是4.8万人民币一吨,甚至还有过3.9万人民币一吨的记录,仅为巅峰时期价格的百分之一。

整个行业面临的问题就是产能严重过剩。

头部玩家想要靠规模取胜,但多晶硅建设期的漫长又让头部玩家一时半会也打不死落后产能。

血战到了早就击穿成本线,大家最后比的是谁能贷到更多的款,犹如失去孩孙的老奶奶将最后一根勺子融化铸成匕首上去拼命的地步。

多晶硅企业的亏损,几亿这个级别的都是小case。

像是今天会议室里的天威保变,最多的一年亏了101亿,累计亏损几百亿,而3000亿汉能系,直接覆灭,毛都不剩。

所以云帝都懒得跟天威保变的人废话什么。

实际上,他在救他们。

在市场上的玩家还是千吨级的时候,他直接干到10万吨级,甚至几十万吨,凭借这技术代差带来的成本优势以及规模效应,直接轰碎老外当前多晶硅上的基本盘,彻底封死后来者的道路……

云帝并不觉得自己是在玩垄断。

因为,更可笑的是,即使是多晶硅在华国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但这只是太阳能级多晶硅。

华国的高纯度电子工业级多晶硅依然得全部依靠进口。

没人做。

因为作为半导体所需的单晶硅的前置中间品,高纯度电子工业级多晶硅相对于太阳能级多晶硅太复杂,且变现速度远不及太阳能级来的那么直接,所以没人愿意去做。

直到被别人卡了脖子,才开始往着这方面迈进。

云帝认为,他此刻的垄断,才是大善,也是大爱。

参观在继续,众大佬也在讨论着工艺上的可改进之处。

毕竟要是还原炉发生了大改,整个动线要重新调整,一些小修小改的,也可以同步去做。

张惠国也不着急了,干脆让工人们全部都停了下来。

他深知“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

现在多花点时间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上,对于后期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都是有着极大的帮助。

而跟在后面的卿云则在脑子里美滋滋的盘算着。

正好,出了这档子事,他可以光明正大的以重大项目推进小组的名义,提议对国内的工业进行一次大摸底。

虽说这个时间里成果不会有多少,毕竟产业协同发展还没到那个阶段。

但是有个系统性的摸底排查,可以少走不少的弯路。

卿云的思考并没有停留在表面,他深知这样的摸底排查对于国家的长远发展意味着什么。

这不仅仅是对现有工业能力的一次全面审视,更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一次深思熟虑。

通过这样的摸底排查,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国家的工业现状,为未来的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至少,比如‘水分子’这玩意,不用回炉折腾那么多次。

摸一次,回炉一次的,这谁特么的受得了。

走近还原炉,张惠国指着里面的构造介绍着,

“多晶硅生产过程中,通过还原炉底盘电极,对炉内电阻负载硅棒通以电流加热,使其升温并保持至理想还原温度……”

云帝望着里面的一对硅棒,嘴角连连哆嗦着。

特么的……

比他想的最差情况,还要差!

他以为最少都是三对棒!

好好好!不愧是汉斯猫!

这种上世纪80年代的还原炉都敢卖3800万!

站在还原炉前,望着滔滔不绝的老头子,卿云心里满是酸楚。

他的目光在那些过时的设备上徘徊,一种难以言喻的沉重感油然而生。

不仔细看不知道,一仔细看,全是堆……垃圾!

这条设计产能1260吨的生产线,大半设备,应该都是之前峨半厂那条设计产能100吨线的设备拆过来的。

他深吸了一口气,试图平复心中的波澜。

卿云知道,他所面临的挑战远比他预想的要艰巨。

但这也更加坚定了他要改变这一切的决心。

等到张惠国言语间的空挡,云帝牌好奇宝宝再度上线,清澈而又愚蠢的眼睛看向了还原炉里的那对大棒,小心翼翼的开口询问着那是什么。

张惠国赶紧解释着,“这就是硅棒,你可以理解为结晶棒,用氢气将三氯氢硅按一定比例从挥发器自炉底带入炉内进行还原反应,使得硅沉积在硅棒表面上。

一般情况下,高度为2.5-2.8m,直径为10-12mm的细长硅棒,经6-8天可长成直径为140-180mm左右的硅棒……”

卿云做出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也就是说产能是由它决定的是吧?”

张惠国挠了挠头发,也不知道该怎么和这位似懂非懂的董事长解释这个产能的决定因素有太多了,半晌咬着牙点了点头,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确实它是最直观影响产能的。”

一众大佬也在憋着笑。

好吧,这个叙述倒也科学。

云帝一脸天真的稚子童言无忌的说着,“那为什么就两根棒子呢?多放几根不就好了?”

……

喜欢重燃2003

最新小说: 重生从表白校花开始 日常系榜单 星武纪元全文免费阅读 都市修仙大佬 三宝来袭:南少他霸道锁妻 大国药商 问鼎从一等功臣到权力巅峰沈青云周雪刚刚更新 治愈系天王 从桃花坞进入娱乐圈 在综影拍片有何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