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四百七十三章 陛下给的实在是太多了

第四百七十三章 陛下给的实在是太多了(1 / 1)

万历十年新春伊始,大明皇帝仍在支持新政,并且为了新政,为了点银子,居然差点恢复永乐年间的祖宗成法,完全的官船官贸,要把海贸的厚利完完全全拿走!

好在,这种倒行逆施的做法,被忠君体国的科道言官阻止了,所有有志之士,都直言上谏,最终让皇帝清楚意识到这种政令对海贸的伤害,收回了成命,并且让海贸更加自由。

这是科道言官的一次大胜利,在所有人庆祝这一胜利的时候,大明田亩换船引,在五大市舶司开始推行。

正月十六日,大明巡抚应天工部左侍郎潘季驯,等在九龙壁前,等待着大明皇帝的宣见,他站在了帝国中心的门前,而且他有资格堂堂正正的坐在文华殿里,作为帝国的明公。

但他没有留在这里,而是选择了前往绥远,河套是大明收复的土地。

此时的潘季驯仍然可以后悔,这次陛下招他回京是述职,如果潘季驯此时反悔,所有人都可以理解,帝国的中心,寒窗苦读十数年,一朝金榜题名,跌跌撞撞数十载,终于有资格踏入这里。

文华殿,是所有读书人的夙愿。

春天的风让人有些凛冽,吹动着潘季驯的朝服猎猎作响,潘季驯人高骨架很大,但很瘦弱,两腮有些内陷,目光如炬。

他不会反悔,他要去绥远,要去治理河套,要去治理黄土高坡,长期担任河道总督的他,太清楚黄河造成的危害了。

黄河这条浊龙的每一次神龙摆尾,都会给华北平原带来毁灭性的灾难,每一次的决堤,都会让大片大片的土地盐碱,城镇被淹没,百姓们流离失所,很快瘟疫四起,百姓路死道旁,潘季驯见了一次又一次,过去是没有机会根治,但现在,机会摆在了他面前。

潘季驯已经迫不及待了。

“宣应天巡抚潘季驯觐见。”小黄门传来了天语纶音,潘季驯拾级而上,在缇帅的检查下,走进了文华殿内。

潘季驯五拜三叩首郑重行礼,俯首帖耳的说道:“臣潘季驯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快快免礼,潘巡抚,又见面了。”朱翊钧笑容如同春风一般和煦,语调颇为轻快的说道:“万历三年末,潘巡抚回京述职,这一别就是五年之久,朕还记得当日潘巡抚的风采。”(175章)

阳光开朗大皇帝,总是那么的让人如沐春风。

万历三年末,潘季驯回京述职,朱翊钧在皇极门接见了他,他对皇帝陛下讲束水冲沙法,一直到正月初七,潘季驯的《河防一览》、《两河管见》被朱翊钧放进工学的橱窗里。

文华殿偏殿的橱窗里已经放了许多许多书,那都是万历新政的纲常。

那时候,朱翊钧问如何缚浊龙,潘季驯反问,这复套问题能不能谈,不能谈,束水冲沙只能治标,不能治本,朱翊钧那时候就对潘季驯说,可以谈,会复套,给过明确的回答。

现在,河套收复了。

大明皇帝再一次重信守诺,实现了自己当初的许诺。

“谢陛下隆恩。”潘季驯站了起来,上一次见面,陛下还是十三四岁的样子,现在再见已经仪表堂堂,壮的像头牛一样了。

朱翊钧示意潘季驯落座,开口说道:“潘巡抚,先生保举了先生为少司空到工部帮着大司空,不知潘巡抚意下如何?”

少司空就是工部左侍郎,这是明公,他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在京堂,他也可以治理黄河水患。

最先提携潘季驯的是高拱,后来高拱落败后,潘季驯忐忑难安,但张居正给他写信,让他继续好好治理黄河,朝堂的纷争和循吏无关,而后张居正将治理黄河水患,全权交给了潘季驯,比高拱在的时候,给的权力还大,潘季驯自此以后成为了张党。

朱翊钧一直认为潘季驯有全楚会馆的腰牌,后来,才知道,其实没有。

哪有什么张党啊,不过是一群意图再兴大明的人自发聚集在了一起,试图以全楚会馆为纽带,将彼此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妄图力挽狂澜扶大明再兴,最后失败的俗套故事罢了。

若是问潘季驯有没有想过留在京堂,那自然是想过的,但他最后还是俯首说道:“臣仍然想要前往绥远,还请陛下成全,河套自天顺年间被北虏侵占,至今数年,水土风貌已变,唯有践履之实,才能做到无缺无遗。”

“元辅曾言,君子当以身体力践为学,崇尚质实,唯有诚务躬行,不事空谈,方能致远。”

张居正跟潘季驯写好多封信,就提到过做事,如何能做成事,唯有实事求是。

朱翊钧略显遗憾的说道:“朕有意留爱卿于左右,既然爱卿之意已决,那朕不好拂爱卿忠君体国之意,今日起,爱卿加工部尚书总督绥远,为绥远军政之首。”

总督的权力比巡抚大,是真正的地方一把手,总督一般由六部尚书或辅臣推荐,巡抚和总兵皆受总督节制,加官上,不同于巡抚的左右副都御史,一般为左右都御史或者尚书,所以也被称之为:文帅第一重人。

总督,是朝廷派出性质的京官,但履任地方,真正的封疆大吏。

也就是说,在京营离开后,绥远内大小事务,都归潘季驯便宜行事,绥远是很特殊的地方,胡汉杂居,天顺年间丢掉之后,几十年后才再归大明,没有足够的权力,潘季驯什么都做不成。

“臣叩谢陛下隆恩。”潘季驯再次行礼,接过了冯保送来的印绶。

潘季驯四次主持治理黄河,自嘉靖四十四年起,到万历二十年止,兢兢业业,他的治水理念,沿用三百余年,后之论河者,必当奉之为金科也。

致仕之后的潘季驯,离开京师没多久,就罹患风瘫,半身不遂,万历二十三年病逝湖州乌程县,但因为潘季驯是张居正的人,万历皇帝甚至没有给潘季驯谥号、官葬、加官、恩荫,一个都没有!

直到万历四十七年,已经走到了生命尽头的万历皇帝在黄河再次泛滥的时候,想起了潘季驯来,才下旨官葬,却仍然没有给谥号。

潘季驯这种人,有一种专门的称呼,纯臣,非常纯粹,就只是想治理好黄河而已。

潘季驯坐在文华殿上廷议,才清楚了这次前往绥远不是一个人前往,而是带了皇帝便宜行事的圣旨,除此之外,还有一千一百万银专门用于大同、胜州、卧马岗煤矿铜山银山开采之事,还有三边军卫共计七万六千军兵,移师河套驻扎,除此之外,还有三年免税赋之事。

“还缺什么吗?”朱翊钧看着潘季驯问道。

“陛下,太多了,太多了。”潘季驯赶忙俯首说道,他万万没料到,陛下给了这么多支持,久不在庙堂之间,潘季驯并不清楚朝廷的强大,实话说,他打算好自己孑然一身前往的,结果陛下给人给钱给粮给种,真金白银的支持。

地狱模式一下子变成了简单模式,让潘季驯恍惚不已。

之所以要这么多的银子,就是为了绥远驰道的开发,银子到了绥远,商人们就会携带货物前往,银子是一般等价物,可以促进商品的流转,一如朝廷实物发边军俸禄的逻辑,变种的开中法罢了。

这笔银子,潘季驯如果想,以他的权势和手腕,其实可以贪亿点,朱翊钧给这么多,也是给了贪墨的冗余,朱翊钧当然相信潘季驯的人品,但有的时候,想做事,没钱是万万不行的,手里没把米,叫鸡鸡都不应。

真正的鼎力支持。

“臣必不负皇恩。”潘季驯没有说那么多的漂亮话,许下了一句承诺,不负皇恩。

说那么多的屁话有什么用,看实践表现就是。

“爱卿,这绥远新复,与开辟无二,自然有各种魑魅魍魉作祟,要以雷霆手段攻灭之,但亦有怀柔手段,刚柔并济,方才能克得其和,方为国用。”朱翊钧提醒了一下潘季驯做事的方式。

潘季驯为人刚正,在江西做巡抚,江西闹了蝗灾,潘季驯让大户开仓放粮赈济,不从者杀,若不是凌云翼一力扛起了好杀人的威名,恐怕潘季驯就是那个肩抗嗜杀者名号的人了。

潘季驯是那种做事的臣子,总督一方,如果眼睛里揉不得一点沙子,那地方什么样的怪事都有可能发生,雷霆手段那是必然的,潘季驯不缺这种果决,朱翊钧只是提醒刚柔并济。

“臣谨遵陛下教诲。”潘季驯再次俯首,谢了皇帝的提醒。

潘季驯没有离开,廷议还在继续。

“吕宋总督府总督国姓正茂,上来奏疏。”张居正面色极为复杂的说道:“殷部堂提醒朝廷,该收赋税了。”

“赋税?什么赋税?”王国光立刻两眼放光的说道。

张居正拿奏疏递给了王国光说道:“吕宋、宿务、棉兰老岛,吕宋总督府自万历元年草建,至今已经征伐结束,殷部堂说:朝廷始终未曾问询,臣惊虑难安,陛下岂可弃臣于海外而不顾。”

“殷部堂请命吕宋建稽税房、海外巡检司专事稽税查问海货之事。”

王国光打开了奏疏,看完后递给了张学颜,两位司徒表情皆是振奋,大明朝廷从来没有跟吕宋总督府的赋税问题,朝廷对海外总督府多数都是怀柔的手段,这个赋税问题,朝廷不能开这个口,属于那种不能触碰的话题之一。

吕宋毕竟远在海外,万一问了,怀恨在心,别说跟大明同心同德,离心离德了反而不美。

国之九经,怀诸侯。

而这次,吕宋总督府终于主动提及了此事。

殷正茂提及此事的缘由也写的很清楚,第一个,听说了儿女亲家的陛下,居然为了银子头疼,扩大了燕兴楼交易行,甚至还向民间举债,立刻上奏说难不成陛下忘了吕宋,吕宋万民所犯何罪被陛下弃之不顾!

说实话,大明的皇亲国戚,表现过分的逆天,从来不是皇帝帮衬,反而是不停的折腾着各种幺蛾子事儿,让皇帝疲于奔命的擦屁股,朱翊钧还真的没想起来找亲戚借钱的事儿。

第二个原因,则是吕宋已经打完了战争,红毛番在棉兰老岛的达沃办事处,已经去武装化,专事海贸沟通,这就代表着战争状态已经结束,吕宋总督府也从战时恢复到了正常,那么赋税问题必然要主动去说,等朝廷问,便是没有恭顺之心。

第三个原因,则是海岛众多的吕宋,需要朝廷的助力,因为走私商舶在增多,而且海寇来无影去无踪,需要朝廷的海防巡检的支持和探闻,而且吕宋稽税无力,也没有那么多的账房先生去稽税,请朝廷支援。

张居正的浮票告诉陛下,前两条是真的,最后一条是假的。

去年吕宋铜祥总办陈成毅回京的时候,详细的介绍过吕宋的情况,吕宋地方的确缺人,但远没有到需要向朝廷请援的地步,吕宋七千多个岛屿,那地方从不缺浪里白条,不缺水手,而且吕宋有造船厂,造几艘水翼帆船还是能够做到的。

张居正判断,殷正茂真正的目的,是为了让吕宋泗水侯世袭罔替,与国同休,泗水侯是少数在辖区驻防的侯爵,他是实土分封,这种情况只存在云南黔国公府。

不是每一代人都有殷正茂这种才能,一旦子孙不肖,那被人架空事儿小,满门都会有危险,所以,背靠大树好乘凉,抱紧大明的大腿,哪怕是子孙不肖,也不会太差,大不了还能迁回大明!

殷正茂想的很明白,也很务实。

“分成为五五分成。”王国光看着奏疏,略显无奈的说道,这就得找到朱元璋身上了,朱元璋觉得地方起运京师,京师用的时候,还得起运地方,这一来二去颇为麻烦,所以定下了祖宗成法,大体而言是五五分,朝廷一半,地方一半。

“就五五分吧。”朱翊钧认可了这个分成的比例,海外总督府,不能要求太高了。

张居正心心念念的一条鞭法,实际上背弃了朱元璋的五五分成,一条鞭法的计算不算复杂,最终是朝廷75%,地方25%,所以一条鞭法,推广起来,也非常的困难,而且白银不够充足无法支持完全货币税,张居正和皇帝也无路线冲突的情况下,一条鞭法始终未能推行。

从实物税到货币税,这是大明税制的一大步,大明的税制改革,和历史上的一条鞭法不同,从驰道的钞关抽分局开始。

“实物运抵松江府在松江府市舶司换成白银后,再分成,吕宋部分会换成货物起运马尼拉。”张学颜补充了细节,吕宋远没有发展到实行货币税的阶段,还是实物,运抵松江府变现,再次起运的不是白银,而是货物。

利得税之下,要把白银带出去,可是要交五成的利得税。

“还田。”王崇古说到这个事儿的时候,声音都低了几分,他左右看了看说道:“五大市舶司都设了田亩换船引之事,陛下,臣以为,不宜过早的公卖放领,暂时做官田,招揽无地流民按官田获地租供给水师,只能顶退,不能买卖。”

“这个顶退是什么意思?”张居正好奇的问道。

王崇古回答道:“不能买卖,但是种植官田的百姓,也是允许流动的,顶退,就是顶替退走的意思。”

“如此。”张居正恍然大悟笑了笑,没有过多的讨论,王崇古将奏疏递给了冯保,冯保传递到御前用印。

所有人一言不发,全当这件事没有发生,让潘季驯脸上只有茫然,发生了什么?

只能顶退,不能买卖,就是限制地籍田契流转,这直接来到了还田的第三步额田,就是集体所有,或者说公有,看起来是防止官田因为买卖流转,朝廷损失,但其实是为了一步步的实现还田。

明公们彼此之间为了还田疏唇枪舌战,甚至变换了几次阵营,都吵的疲倦了,王崇古这语焉不详的只能顶退,不得买卖,廷臣都清楚王崇古的目的是什么,这根本就是偷袭。

相比较张居正做事光明正大的霸道,王崇古这种人,才必须要提防再提防,稍不留心,就会上当。

海瑞和潘季驯坐的比较近,小声的解释了其中的利害关系,潘季驯眼睛瞪大,他对之前的风波有所耳闻,潘季驯真的以为朝廷穷疯了,要把海贸的利益完全掌握在朝廷手里,最后因为反对声浪太大才停止。

结果事实的真相,居然是这个模样!

势要豪右盯着海贸那点厚利,王崇古盯着势要豪右的命根子。

“次辅做事素来如此吗?如此的…如此的足智多谋吗?”潘季驯低声询问着海瑞,他一时间找不到很合适的词,老奸巨猾、诡计多端很合适,但实在是不适合当着面说。

海瑞想了想点头说道:“素来如此,不过王次辅不是元辅的对手。”

廷议在争吵中结束,朱翊钧已经对廷议的热闹抱有很大的热情,在廷议之后,朱翊钧专门留下了王崇古和潘季驯,询问了王崇古关于废除贱籍以及市舶司还田事之后,才跟潘季驯交流起绥远诸事。

王崇古从文华殿离开的时候,脚步极其轻快,这还田疏算是有了具体的章法,虽然还只是蝴蝶小小的扇动了一片翅膀,但火苗已经点燃,还田疏是火苗,田地是可燃物,势要豪右是空气,穷民苦力同样也是空气,对田地的争夺,这场看不见的土地战争已经打响。

但是王崇古走着走着,忽然站定,眉头紧锁,他意识到了不对劲儿,他越想越不对,右手握拳,用力的打在了左掌上,他脸上露出了不敢置信的神情,不知不觉之中,他又上当了!上了张居正这个家伙的当!

王崇古气急败坏的走进了文华殿对面的文渊阁内,站在张居正面前,嘴角抽动了下,拳头紧握,青筋若隐若现,带着压制的愤怒低声问道:“张居正,你又阴我!”

直呼其名的愤怒,王崇古是真的怒火冲天。

“稍安勿躁,稍安勿躁,坐下说,不要那么大的火气,我又打不过你。”张居正带着和皇帝同款的笑容说道:“王崇古啊,咱们也是老对手了,从隆庆年间闹到了万历十年,这已经十五六年了吧,有合作,有对抗,还有生死之仇。”

张四维被族诛了,那可是王崇古的亲外甥,张四维死的时候,主少国疑,皇帝是靠着张居正的支持才做到的,没有张居正支持,皇帝和太后,不过是后宫里的孤儿寡母罢了。

“但唯独这次,我没有坑你。”张居正非常确信的说道。

“之前说好的,我就是上本《请均田役疏》,具体的执行你来做,这是当着陛下的面儿,你揽下的差事,现在落到了我头上!我在总裁普查丁口、废除贱籍,还有还田,还田啊!你要害我啊!”王崇古攥着拳头,用力的挥舞了几下。

“你不怕那些狗东西反攻倒算,我怕!你忘了谢迁后人之事了吗?”

王崇古提及了一件旧事,嘉靖三年,道爷大礼仪之争大获全胜,赶走了杨廷和,但这不代表着道爷就已经完全掌控了朝廷,嘉靖三年到嘉靖六年,朝中反对的声浪一波接着一波,后来道爷没办法,请出了谢迁。

谢迁谥号文正,成化十一年状元,孝宗、武宗的帝师,算是资历极高的人物,嘉靖皇帝请谢迁入阁就是为了压制文臣们一波接着一波的声浪,谢迁最终入阁,就代表着他支持嘉靖皇帝的大礼仪。

政治斗争是很残忍的,嘉靖二十六年,谢迁后人被‘倭寇’杀的干干净净,只有次子谢丕远游不在家中身免,这也是朱纨突然巡抚浙江的原因,嘉靖二十五年,刚刚领命巡抚南赣的朱纨,突然得便宜行事的圣旨,巡抚浙江,是道爷想知道究竟,但最后朱纨自杀明志,倭患四起。

谢迁是谥号文正的首辅,住在余姚县城里的谢迁后人,就这样被登门杀害,余姚县令说是倭寇,说是谢迁后人和倭寇私市,分赃不均招致杀身之祸。

但王崇古对这件事有自己的看法,通倭通番,王崇古也干过,谁通倭通番在自己家里私相授受?而且这倭寇来无影去无踪,杀了人之后一个犯人都没抓到。

王崇古当然不能肯定,谢迁后人满门惨案,和当初谢迁入阁平息非议有因果关系,但王崇古怕。

王崇古从不是张居正,他甚至连普查丁口的因果,都不敢沾染,结果现在,沾上了天大的事儿,还田!

“不会的。”张居正侧了侧身子说道:“以前,致仕要落叶归根,现在,咱们死后,都得埋到西山陵去,这就不一样了,何必焦虑呢?子孙后人也是久留京师。”

王崇古一愣,随即意识到了问题的不同,这里是京师,的确和过去不同,京师这片地方,的确幺蛾子事很多,但总归是天子脚下,主要原因是,王崇古他和谢迁的情况不同,他可是顶级肉食者,他家里不动手欺负别人都是好的。

“所以啊,这可是名垂青史的好机会。”张居正笑容和煦,提到了一个王崇古最关切的地方。

这件事成了,王崇古日后评价,少说也是个万历新政的功臣!

“容我缓思。”王崇古很清楚自己上当了,这一来二去,他成了请均田役疏和还田疏的执行者,背负了责任的同时,相应的也会拥有名声,哪怕是真的失败了,顶多落个致仕的下场。

“我本来是反对还田疏的。”王崇古十分确信的说道:“到现在,我还是反对!”

王崇古扔下了他还是反对的坚决态度后,就选择了离开文渊阁,虽然没有完全应承下来,但也算是答应了,王崇古没选择,已经上了贼船了,下不来了,他在盯着势要豪右,张居正在盯着王崇古。

“还以为王次辅会发飙呢。”王国光啧啧称奇,这王崇古真的是被张居正克制的死死的,糊里糊涂的成了还田疏的执行者。

“他主要是怕陛下。”张居正摇头说道:“我的确是在帮他,王次辅这几年一直想彻底甩了奸臣这个名号,他是僭越之臣,陛下心里始终拧着个疙瘩,他不做点惊天动地的大事,这个疙瘩是没办法彻底解开的,铡刀随时都有可能落下,终日惶惶不安。”

“身后名,他也不想被人骂几百年,上千年。”

王崇古作为僭越臣子,想要彻底在陛下那里赎罪,就得做点大事,一来为了老王家的全家老少,二来,为了身后名,王崇古有充分的动机去做,因为他的根基不再是晋党,而是官厂团造那15万的工匠。

之前王崇古问陛下,用什么力量来对抗疯魔的乡贤缙绅的反扑呢?就在王崇古的脚下,那十五万的工匠还在扩大,等到规模再大些,就是对抗乡贤缙绅的洪流,王崇古的身份也会从晋党党魁,变成工党党魁。

未来的事还有太多太多的不确定性,张居正也不敢立刻断言,但作为工党开辟之人,王崇古的后人有足够的力量保护自己。

潘季驯离开了京师,他走的时候带走了五十人的铁林军,在派遣上说是给戚继光的亲卫,但其实是保护潘季驯的亲卫,临行前,朱翊钧又给了潘季驯安全。

对于这样的纯臣,朱翊钧觉得给再多也不算多。

(本章完)

喜欢朕真的不务正业

最新小说: 低调重生 佞妻 重生之良缘天定 三国第一妹控 恶毒女配大逆袭:邪魅大小姐 寨主嫁到 带血的麻糖 异世明皇 风月龙神 回到南宋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