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短篇小说 > 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 > 第三十三章 万物起源特洛伊

第三十三章 万物起源特洛伊(1 / 1)

郭康又和他们商量了几句,就向罗贯中问起李玄英的事情来。

“少家主最近心情挺好的。”罗贯中告诉他:“他现在天天带人演武,闲下来就写歌,过得还挺充实的。”

“他又写出新的了?”郭康好奇道。

“一直在写呢。”罗贯中说:“具体有多少作品,小老也不清楚。不过每次去,都能看到他对着史二小姐、罗斯兵丁、甚至努尔哈赤,在那边唱歌。”

“努尔哈赤能听得懂么……”郭康无奈道。

“应该是实在找不到人,临时自己试一试吧。”罗贯中笑道:“这次的事情比较紧,大家都很忙,哪怕姑娘们都是如此。估计也就只能这样了。”

“不过,那些歌,确实很浅显易懂,新兵们很喜欢。”他说:“这些罗斯人虽然穷,但对音乐的事情,却很有兴趣。好多神父都会几首乐器,士兵里也有不少会唱歌的。不用刻意找,都能凑来一大群人。”

“他们主要是文化水平有点吃亏。欣赏能力应该没有问题的。”郭康说:“你也可以去给他们说书试试。来这边讨生活的人,多少会一点希腊语,讲简单的故事,应该能听得懂。”

“公子说得对。”罗贯中想了想,点了点头:“最近,在城里也没法讲下去了。我试试在这边说一回吧。”

“承蒙各位器重,小老最近也忙起来了,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整理后续的故事。正好,给他们讲的时候,要从头开始,可以把之前存的稿子,改一改直接用。这样也省不少时间了。”

“那也不要这样拖稿啊……”

“真没时间了,真没时间了……”罗贯中连连摆手:“我现在新的稿子,都没时间检查修改了。而且,这边对通俗有兴趣,能够交流的读书人,也不多,而且普遍一个比一个忙,也没法和之前一样,请大家帮忙讨论修改。再这么下去,我也要去对着努尔哈赤讲三国了……”

“那也不是不行。”郭康建议道:“努尔哈赤应该挺喜欢三国故事的。”

“啊?”

罗贯中看起来不太理解这个说法,不过郭康也没有细讲,只是继续说道:“多讲讲历史故事,对大家来说,还是很有用的。三国故事太精彩了,足够教育一代又一代人。而如果大家都听着同一个故事、崇拜着同一個英雄,这也是一种文化上的共识,对于统一,是有很多好处的。”

“我们征伐埃及,首要的不是战场上斩获多少,而是攻心。这一点,诸葛丞相已经说的很明白了。能通过这种通俗故事,让更多人理解和支持这种概念,就算成功了。”

“就一些故事,能有这么大效果么。”罗贯中谦虚地摇摇头,说道。

“单独一个故事肯定不行,但众多故事组成的民俗文化,影响就很大了。”郭康说:“朝廷的命令告示,大家可能都懒得看。但广为流传的通俗作品,却是实打实地影响着所有人。大家一方面会选择更受自己喜欢的作品,另一方面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也同样是一种教化。”

“我们这边,就很缺这种东西。”他解释道:“离老子西行,给泰西带来教化,已经过去很久了;罗马衰微,纲纪崩坏,五胡横行,也有上千年了。地中海南北战火频仍,上无天子,下无方伯,百姓如居水火之中,但至今也没人能结束乱局。不但王道渺远,霸道都无法施行。这就肯定不止是军事上的原因了。”

“我觉得,这边的情况,就是缺少文教的结果。这也不止是说大家没文化,而是他们缺少很多基本的认识。哪怕是熟读经书、著作等身的学者,也免不了视野上的限制。这种问题,才是最难解决的。”

“原来是这样……”罗贯中想了想,沉吟道:“通俗历史故事,在这方面,确实会有些作用吧……”

“那可不止一些作用。”郭康感慨道:“我们开国的时候,哪怕在地中海这一圈,也是文化很落后的地方。靠谱的读书人都没多少,百姓几乎全是文盲,连个能教书的人都难以找到。朝廷只能集中精力,培养一批天赋不错的人,让他们充当官吏,维持行政职能。也是因为如此,一开始的时候,我国的制度颇为原始,和分封都差不太多。因为那时的情况,就没有能力维持更高级别的管理模式。”

“但我们和蛮族的差别,就在于我们真的有共同的目标,知道如何让国家制度变得更加完善。大家对此是有共识的,朝野上下有见识的人,都视之为天经地义。有文化的人不足,朝廷就要求民间以吏为师,在军队和官府中开设学堂,让军吏和地方文员轮流执教。就这样,一点点补足缺失,慢慢到了今天这种情况。”

“我们的祖上,用现在的眼光,尤其是中原人的眼光看,恐怕绝大部分,也不算多有文化的人。”他总结道:“但是,这一点点常识,在这边就已经足够用了。”

“而到了现在这种情况,只靠官府,估计已经不太够了。我看到你的作品在这边都如此受欢迎,就想到了这个问题。虽然距离殊远,习俗不同,但人们的喜好,却有很多共同之处。我觉得,我们也可以做一些类似的事情。”

“讲古么?应该是可以的。”罗贯中点点头:“公子刚才说的那些历史,其实都可以讲讲,比如五胡如何祸乱中原,豪杰之士如何抗争……这都是可以大书特书的。其中又有多少经验教训,值得感慨和借鉴啊。”

“而且……哎对,”他突然想起了什么,又问道:“说起来,这五胡是什么啊?”

“五胡,是当时渗透到罗马控制地区的一系列蛮族中,规模最大、且建立了政权的几支最出名的部族。”郭康认真解释道:“罗马帝国后期,朝廷内斗严重,对边境的控制力度日渐衰落。由于内乱和压迫加深,各方势力开始依赖蛮族雇佣军。一些蛮族军阀也逐渐兴起,最后灭亡了罗马西部政权。”

“更具体地来说,就是西哥特、东哥特、汪达尔、伦巴第、阿勒曼尼五支。现在前三个已经消亡了,后面两个其实都还在呢。”

“那这五胡的时间有点长……”

“是啊,要不然为什么说罗马这边,情况比中原糟糕多了呢。”

他俩感慨了一阵子,而乔锋则好奇地问道:“那法兰克人怎么不算啊?”

“法兰克人来路比较不清楚。”郭康告诉他:“他们一直说,自己也是特洛伊人。虽然故事很夸张,但几百年来,这些人一直这么说,我们也没法完全否认。所以,目前暂时还是排除在外的。”

“这都行……”乔锋嘀咕道:“我以为就是因为外交原因呢。”

“真有这个说法,而且流传很广了。”郭康解释道:“法兰克人是当时出现的各种族群里,文明化速度相对比较高的一支。这个故事最早的确切记录,可以追溯到墨洛温时代的三部史书。”

“其中,《法兰克人史》是当时图尔的主教格雷戈里,站在奥斯特拉西亚王国的官方立场上,进行写作的。从创世纪开始,写到591年,也就是格雷戈里主教去世之前。这算是一部教会史,主要目的是关注道德和宗教问题,对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褒贬,以此宣传自己的主张。”

“我明白了,这其实不只是史书,也经书吧。”罗贯中点点头:“要进行一字褒贬,让乱臣贼子感到恐惧的。”

“他可能真的这么想——当然,因为是官方立场的史书,所以很多时候,主教也被迫使用一些隐晦的写法,甚至让书里头的内容都经常显得阴阳怪气的。”郭康想了想,说。

“那也不怪他。给蛮族写史书,不得不更加小心。”罗贯中评价道:“要不然,就成了崔浩了。”

“也是……”郭康想了想:“他和崔浩好像也确实是一个时代的……”

“那其他的几本呢?不知道能不能拿来看看。”罗贯中似乎有了兴趣。

“还有一本是勃艮第立场的《弗莱德加编年史》,这本书更坚定地使用了特洛伊起源说,全书就是从特洛伊战争开始的。第三本是纽斯特里亚立场的《法兰克人史纪》,这一本的记录更复杂。”郭康说:

“要是按他们的说法,当年特洛伊城里,跑出来起码三波人。除了埃涅阿斯带领的罗马人祖先,还有一个叫法兰克奥的首领,带人迁徙到了莱茵河一带,建立了‘新特洛伊’城。那个地方被称为西干布里亚,也就是后来的萨利安人老家——这帮人是法兰克人的主要一支,法国人现在用的萨利克法典,据说就来自他们。这样一来,就串上了。”

“当然,还有更奇怪的说法。他们还认为,另外有一批人,追随着首领托尔科特,逃离了特洛伊,所以这些人就被称为突厥人。我也不知道这个是怎么想到的……”

“特洛伊城怎么跑出来这么多人的?”乔锋惊讶道:“怪不得说希腊人打这一仗打亏了。城里的人恐怕是越打越多了吧。”

“这种肯定不是值得采信的真实史料,演义的成分太重了。很多故事就是这样,原始的材料很少、很简单,但经过民间演义和文人采集,就越来越丰富曲折了。所以受欢迎的演义故事,往往不是一个人就直接编出来的。在欧洲,情况也是差不多的吧。”罗贯中判断道:

“不过,按这个说法,大家岂不都是一家人了?从这个角度看,倒是也有宣传价值吧。”

“我估计其他人多少也知道。但是,在蛮族国家里,能留下这种系统史料,已经算很难得了。”郭康回答:“所以,之后的时间里,法兰克人各邦国也一直在坚持这种观点,自称是当年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的后代。”

“因为这个说法,对大家都有好处,所以也没人认真反驳,就这么流传下来了……”

“这倒确实。”乔锋点点头:“你刚才也说了,故事如果能营造共识,那也是很有用的。”

“是这样。”郭康点点头。

实际上,法国人的共同认识,是件很有趣的事情,堪称用传说来号召人的经典案例。不止在这个时代,在后来也同样是如此。

一直到波旁王朝时期,法国官方层面都坚持认定自己是特洛伊人,也是罗马的亲戚和继承者——这一点,和同时代的奥斯曼如出一辙,双方的目的当然也差不多。不过,在启蒙运动时期,这个说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随着文化的传播和历史知识的普及,曾经被认为是“信史”的特洛伊起源说,已经无法继续说服大家了。

早期的反对者,是一些贵族自由派人士。他们反对国王的专制,为此也开始反对传统的民族起源故事。这些贵族研究者认为,法兰克民族和特洛伊根本没有关系,这个国家也是法兰克人征服高卢的产物,现在的国王和贵族,正是克洛维与他的战友的后代。

而法兰克人的传统里,国王和贵族们是“伙伴”,而不是上下级。因此,国王剥夺贵族的权力和财产,违反了传统。大家应该对此进行抵制才对。

当然,贵族自由派反对的只是国王的专制,并不反对贵族的专制;自由也是贵族之间的自由,和民众无关。相反,按照这个理论,国家里的人,是由上层的法兰克征服者和下层的高卢被征服者组成的。被征服的高卢人是奴仆,应该服从法兰克人的管理。国王随意任命平民充当新贵族,更是对征服者们共有利益的背叛。

也因此,这个说法很不受欢迎,遭到了国王和平民的双重抵制。

在当时的论战中,德·布兰维里耶伯爵提出了一套系统的说法,还借鉴了理想国的模型,希望把国家营造成等级分明、各个阶层各安其位的社会。而国王的支持者迪博修士则进行了反驳,坚称高卢人和法兰克人都是罗马臣民。包括克洛维本人,也是因为得到了罗马的任命,获得了合法的统治权。所以大家都是罗马人,没有征服和被征服的区别。

而这场论战,给了更多人灵感。大革命时期的活动家西哀士,对征服说进行了反向利用,宣称平民阶层都是高卢人的后代,应该团结起来驱逐头上的法兰克人,把征服者的后代“送回法兰克人居住的森林中”。由于西哀士的影响力很大,加上大革命对于法兰西民族的塑造本身就有重要作用,“高卢说”一时又成了主流。

不过,也有人认为,把阶级对立和民族对立混同的说法,加剧了社会的矛盾。大革命结束之后,一些就开始进行反思。七月王朝时的政治家基佐认为,更应该促进阶级之间的和解而非斗争。同样,他也更强调不同族群的融合,而不是对立。

基佐提出,不管是高卢人还是法兰克人,平民还是贵族,都是法国人,都有共同的祖国。对于法兰克人的入侵,他也认为,法兰克人虽然没有足够的文化水平去改变社会政治制度,但还是给已经腐朽的罗马注入了新鲜血液,带来了个人自由的精神。所以,应当客观看待其中的进步性。

当然,也有人思路和他完全相反。另一位历史学家奥古斯丁·梯叶里就认为,法兰克入侵者和高卢-罗马民族的矛盾,是不可能调和的。因此,他十分反感墨洛温王朝和加洛林王朝,认为这俩都是纯粹的外族侵略者,不能算是法兰西民族史的一部分。

梯叶里和他的弟弟,把这个说法逐渐完善并宣传开。他们认为,法兰克人和高卢人从来没有实现融合,反而一直相互敌对,未来也不可能和解。按照“墨、加非法国说”,应该把这两个王朝开除出法国历史,而从巴黎伯爵厄德当选西法兰克国王开始算,因为卡佩家族至少算是本地人了。

基佐和梯叶里兄弟的理论,引发了深刻的影响,法国学界自此开始了蛮族入侵有益和无益两种思路的长期争执。普法战争的结果,更是引发了又一轮热潮。很多人把普鲁士类比成入侵的蛮族,认为这是日耳曼蛮子对高卢-罗马的又一次侵略,以此号召大家奋起抵抗。

而随着时间发展,更多史料被发掘出来,学界渐渐又开始改变看法。大家渐渐发现,蛮族入侵并不是一件有谋划的整体过程,蛮族之间也根本不是铁板一块,蛮族迁徙的理由各种各样,和罗马的关系也并非都是敌对。后来的学者也开始有意识地减少使用“蛮族入侵”这类词汇,而这也对社会产生了影响。

可以说,法国在文化方面,不愧是欧洲、乃至一度是世界的中心。世界其他地方的很多思潮,都是他们一百多年前就玩剩下的。

而在长期的研究中,他们自己也总结了不少经验。法国学者还专门提出了“记忆史”的概念,认为探求和塑造自己的“起源”故事,能为世俗化的民族,带来所需要的意义和神圣性。考虑到绝大部分民族,其实没有多么宏大遥远的起源故事,这种塑造,就尤为重要了。

而对于中原人来说,这也更好理解——历史,就是世俗民族的信仰和神话。哪怕明朝时候的人,如果对历史有些感悟,在了解欧洲人这种状态之后,应该也是可以看出些什么的。

(本章完)

最新小说: 皇后有个造梦空间 啾间失格 女帝强势宠:摄政王爷,太腹黑! 朱颜计 身为女王如何拒绝爱意 穿成反派昏君的鹤宠[穿书] 别养黑莲花皇帝当替身[穿书] 你活不过这一集(快穿) 养弟 末世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