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黑太子 > 第1478章:亚皇畅想

第1478章:亚皇畅想(2 / 1)

路易十四对在新本土获得三家大型造船厂欣喜若狂,然后尴尬地发现自己没有造船的钱,准确的是没有建造主力舰的经费。

哪怕获得了明帝国的造船厂,船坞尺寸够大,设备也是现成的,可以雇佣廉价的苦力来压缩成本。

在这种情况下,建造一艘满载排水量超过五万吨的九级战列舰,至少也需要一亿六千万银币。

将建造周期设定为八年,实现每年两千万的分期付款,对国库的压力也是非常之大的。

再八年之内,海军就只能采购一艘战列舰么?

航空母舰、巡洋舰、驱逐舰的采购计划都得被暂时搁置么?

在搬家之前,法国每年的财务收入最高时也只有三亿银币,相当于明帝国的十分之一。

军费开支占比约三分之一,也就是一亿银币,用来采购战舰的钱至多不过三千万。

海军还想增购主力舰的话,那就需要使用明帝国提供给法国的贷款了。

事实上,要是路易十四不向海军提供特别购舰经费的话。

海军就只能依靠贷款来买船了,要不然就得每十年才能采购一艘主力舰了。

这跟奥斯曼帝国与印加帝国都完全没法比,人家本土就有大量的自然资源,挖出来就是银币的等价物。

相比之下,法国本土最大的特产就是麦,然而除了奥斯曼帝国,不论是明帝国还是印加帝国,根本就不缺粮食。

尤其是明帝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粮食出口国,由于其出口价相对较低,已经成为很多缺粮国家的首选。

在看过《世界海军力量解析1740》之后,法国海军总司令图尔维尔已经自动放弃了追赶明帝国海军的计划。

双方的实力已经可以用差地别来形容了,他之前估计到了双方的实力差距非常之大,但没想到会大到如此离谱的地步。

法国海军的实力最多相当于明帝国海军实力的四分之一左右,被定位六分之一也不是不可能。

哪怕明帝国海军到一八零零年之前都不采购主力舰,就凭借现役的这些主力舰,都可以将其掌握的制海权维持一百年时间。

假设法国海军每年都能服役一艘九级战列舰,而明帝国的海军实力原地不动,己方需要用大约三十年以上的时间才能迫近目标。

现实情况是法国国力十分有限,即便获得了新本土,并将当地的工业产能消化吸收之后,一百年之内根本就追不上明帝国。

在其最新批次的战舰下水之后,明帝国海军拥有九艘九级战列舰、九艘八级战列舰、二十四艘六级巡洋舰、三十二艘五级巡洋舰、一百二十八艘驱逐舰、一百零二艘护卫舰。

尽管退役了八艘性能较差的七级战列舰,可是提升了战列舰编队的质量,更何况序列里还有三十二艘二型航空母舰和三十艘同型号的两栖攻击舰。

相比之下,法国海军只有白蹭来的一艘九级战列舰和一艘二型航空母舰服役,在搬家过程中没有建造任何一艘主力舰。

而奥斯曼帝国根本就没收到明法两国搬家的影响,其海军主力舰规模已经膨胀到三艘九级战列舰、三艘八级战列舰、八艘七级战列舰的地步。

印加帝国的海军更是不甘落后,拥有三艘九级战列舰、两艘八级战列舰、五艘七级战列舰、两艘二型航空母舰、两艘一型航空母舰。

法国与奥斯曼、印加的战列舰数量对比为12-14-10,航母数量对比为2-2-4。

可以看出三国都不太重视发展航空母舰,而是依旧将比拼重点放在战列舰上。

奥斯曼帝国在战列舰方面,对法国具有微弱优势。

印加帝国在航空母舰方面,对法国具有微弱优势。

路易十四在心里是瞧不起这两个几乎没有工业的国家的,他们所谓的工业,无非就是在明帝国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冶金厂和炼油厂而已。

图尔维尔不会这么认为,作为军方将领,他更看重现有的力量对比,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而不是在军备计划里的那些数字。

或许奥斯曼与印加两国的国力也就到此为止了,比法国没好到哪去,导致其海军实力在最近二十年并未实现超越法国海军的目标。

路易十四已经看上了明帝国最新的三型航空母舰,这种战舰居然有斜角甲板,可以方便舰载机的起飞。

图尔维尔一眼就看出这种设计的好处了,但是应用在排水量只有三万吨的二型航空母舰上是比较困难的。

路易十四希望本国可以自行建造一艘排水量与三型航母相当的航空母舰,从在军事工业与海军实力上,拉开与两个主要竞争对手的距离。

资金大致是有的,大不了就停止建造战列舰,追随明帝国海军的战略,将发展的重点放在航空母舰方面。

图尔维尔认为主导未来海战的关键型战舰就是航空母舰,像明帝国海军远征舰队所组成的航母战斗群,在海战里将发挥最为重要的作用。

战列舰不能算是完全过时,但在三十年之后,恐怕就要沦为航空母舰的帮手了,顶多参加护航与对岸打击的任务。

即便如此,法国海军高层认为未来依然要保持至少十五艘战列舰的水平,才能保持住世界第二,或者准第二的位置。

距离这个目标还差三艘战列舰,平均每十年下水一艘的话,刚好凑够数,但目前坑比较大,貌似还填不上……

海军肯定不想要七级战列舰,最好是九级战列舰,实在不行的话,三艘八级战列舰也能凑合用。

之前在欧洲的大西洋方向上,只有荷兰与瑞典海军算是竞争对手,不过法国与两国关系都还不错。

在地中海方向上,就是奥斯曼的舰队和明帝国海军地中海舰队。

二者实力均不容觑,但至少还维持着与法国海军的合作演练关系。

把家搬到东亚之后,这里的形势就不容乐观了。

渤海是内海,黄海是准内海,东海属于半内海,法国舰队向东进入太平洋需要经过倭国控制的海峡。

万幸的是,倭国与韩国虽然均为明帝国的盟友,但两国的军事实力,特别是海军舰队规模并不算大。

倭国海军包括四艘七级战列舰、一艘一型航母、两艘六级巡洋舰、两艘五级巡洋舰、十二艘四级驱逐舰、十六艘三级驱逐舰、十二艘二级护卫舰、十艘一级护卫舰。

韩国海军序列为两艘七级战列舰、两艘六级巡洋舰、两艘五级巡洋舰、八艘四级驱逐舰、八艘三级驱逐舰、十四艘二级护卫舰、十二艘一级护卫舰。

往南的普鲁士海军,近些年在明帝国的扶持下,实力也有所增长,对比十年之前,应该算是飞跃式的进步了。

已经陆续服役了一艘七级战列舰、两艘一型航母、一艘六级巡洋舰、一艘五级巡洋舰、八艘四级驱逐舰,四艘三级驱逐舰、六艘二级护卫舰、六艘一级护卫舰。

荷兰海军则算是本地区除了法国之外,实力最强的一股力量了,不过由于搬家的原因,近些年还没添置新型主力舰,仍然保持着七艘战列舰与两艘航空母舰的规模。

明帝国海军在北方的基地有东城、南城、蟹钳湾,以及位于东海的济州岛。

在南方的基地有岘港、金兰湾、苏比克湾、新加坡、巴达维亚、三宝垄、达沃等一连串的基地。

明帝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西太平洋地区的防务由第一舰队来负责,通常下辖六艘航空母舰、两艘战列舰、十艘巡洋舰、二十艘驱逐舰、二十艘护卫舰。

只考虑这支舰队与其盟友的话,那么法荷普三国与明倭韩三国的航母数量对比为6-7,只是处于微弱劣势,而战列舰对比为20-8,原欧洲联合舰队一方占据绝对优势。

尽管韩国与倭国在明帝国搬家之后,获得了宗主国的鼎力支持,路易十四也知道老朋友的用意。

但他认为就算两国海军规模得以扩大,也无法力敌法国与荷兰这样的老牌海军强国的联手,更别还能加上普鲁士了。

通过换地,普鲁士获得了明帝国的丝绸、茶叶、瓷器这三大主打产品的产地,也是其最为富庶的地方之一的江南地区。

加上南都的工业以及马鞍山的铁矿,让普鲁士的经济状况大幅度的改观,每年税费收入可达一亿银币以上。

加上朱慈烺在搬家前后打折处理给腓特烈的一些主力舰,让原本形同虚设的普鲁士舰队也变得有模有样了。

柯尔贝认为现在普鲁士的国力约等于三分之一个法国新本土,或许可以接近百分之四十,这个增长量就非常可怕了。

好在普鲁士没有海外属地,只有东南沿海这么一块地皮。

除非腓特烈可以吞并梅克伦堡-什未林与汉诺威这两个公国的地皮,否则根本无法抗衡己方。

较于形势比较混乱的南方,原明帝国本土的北方地区还是比较明朗的。

路易十四拥有面积最大的三北地区,本笃十三世在曲阜,他也不需要多大的地盘。

这里面让路易十四感到厌恶的就是位于河南北部的奥地利王国,那就是利奥波德父子的地盘。

河南南方北一分为二,一部分归巴伐利亚,另一部分给了普法尔茨。

也即是,河南一地就由一个王国与两个侯国……

路易十四只能暗自庆幸黑森公爵没有来东方世界凑热闹!

自己获得明帝国的北方地区之后,在西部可以跟印度属地接壤了,这也算是大的好事了。

往后或许可以将印度也纳入本土,从而建立一个本土面积规模空前的法兰西帝国!

要是能获得波斯的地盘,那就更好了,可惜成功的难度比较大,暂时也没啥机会。

即便如此,在新巴黎发行的诸多刊物上,加冕为亚洲皇帝的路易十四也已经超越了查理曼,凭借开疆拓土及推动国力飞速提升的功劳,成为了法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皇帝。

法国媒体来到新巴黎之后,便迅速照抄了明帝国媒体的作业,将发行的报纸、杂志、漫画、的种类都丰富起来,数量也与日俱增。

明帝国同行们的精髓全都被他们学到手了,无非就是在猛拍皇帝马匹的的同时,弄一些奇闻异事,加上对于当下国际形势与本土新闻的评论员文章。

凑足这三大块,那就算是可以旱涝保收了,每的销量都不会低于五十万份,内容好的话,肯定能超过一百万份。

这与动辄数百万份日销量的明帝国报纸还有很大差距,但也已经让法国媒体很满足了,毕竟需要先适应,后发展嘛。

迁至新巴黎的普通法国人也在适应这里的新环境,这里很多街道和建筑都与巴黎那边神似,但略有不同。

尤其是可以参观明帝国皇帝的皇宫,这是最让他们感兴趣的景点,即便门票价值不菲,也会觉得不虚此校

新巴黎城区还有很多类似的景点可供观光游玩,全逛下来可能需要一周时间,花费不少钱,可很多人都玩的乐此不疲。

法式大餐虽然也被搬了过来,可比起明帝国的烤鸭、火锅、麻辣烫,那就没有多少性价比可言了。

尤其是在冬季,中产阶级可以吃上热气腾腾的羊肉火锅,穷人也能用一碗麻辣烫,配烧饼来糊口,比喝汤啃面包强多了。

大家最不习惯的就是需要吃多刺的河鱼,因为北方地区,尤其是西北,海鲜是比较少见的,只有冬季会送来冻货。

但在奥地利王国,就完全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尽管只比法国人多定居了几年时间,在利奥波德的带领下,奥地利人已经完全喜欢上吃红烧黄河大鲤鱼了。

当然,作为辅助,刺少且肥美的鳜鱼被大规模养殖,这是海鱼很好的替代品,其他少刺的河鱼,譬如黄颡鱼也被规模化养殖。

因为搬家而改变饮食,这是利奥波德与路易十四都没想过的事情。

之前访问明帝国,只是处于东道主的原因,他们才会吃明餐。

可是对普通人来,迫于生计,以前不想吃的,现在也不能不吃了。

如果穷人买不起猪肉,只能买得起鱼,鱼还是多刺的河鱼,那还买不买?吃不吃?

想吃荤菜,就得学会改变,努力适应新本土的饮食文化,否则就别惦记了……

最新小说: 大明:躺平的我被太宗窥探了内心 家父汉高祖 水浒新秩序 大明不可能这么富 五代枭雄 大唐逆天子 开局一辆大G,震惊了整个大唐 大唐:我李建成,开局召唤五虎上将 三国:开局误认吕布为岳父 全能后勤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