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峰会举行期间,厂卫来报,江南、河南、湖广、贵州等多地,又相继爆发了小规模的叛乱。
根据初步掌握的情况,所有地区的叛乱均非百姓牵头,而是当地蛀虫无法忍受清廉之苦,几乎不约而同地选择这个节骨眼起事。
对于叛乱,朱慈烺早就见怪不怪了,哪怕在南征北战,天下太平之后,本土的叛乱也是层出不穷。
昊菁皇帝有办法大幅度地减少百姓叛乱的法子,但对于蛀虫,一般的办法就不管用了,因为蛀虫手里有权。
有权就能贪,不让它们贪,它们便会心怀不满。
平时倒还好,越是关键时刻,就越会铤而走险。
譬如眼下……
规定、警告、举报等措施,都杜绝不了蛀虫们捞钱的行径,这是它们的本性使然。
朱慈烺只能采用调虎离山的办法,那就是大幅度削减各地的驻军规模。
同时将驻军的主将都换成有功之臣或者自己的学生和上过军校之人。
此举可以提高将领对皇帝与朝廷的忠诚度,也降低被蛀虫拉下水的可能。
根据最新的圣谕,各省会驻军不得超过一个混成旅的规模,即五千人封顶。
二线城市驻军不得超过一千,三线城市只有五百而已。
这就意味着除非多次联手抱团,否则单单一路叛军的规模不可能有三五千人。
省会是巡抚衙门所在地,巡抚基本上不可能参与叛乱。
倒也不排除嫌弃自己品级不够高,打算自立为王的可能。
但从朱慈烺监国开始,直至现在,也没有哪怕一只巡抚胆敢与朝廷作对。
一般都是知府、知州、知县这类级别的官员会发动叛乱,升到巡抚反而会老实许多。
巡抚就是封疆大吏,薪酬待遇等同于尚书,权力比尚书还大。
能当上巡抚的自然不是傻子,反而都是聪明人。
尤其是在得知了圣上的新令之后,一个个心里都有了计较。
在大明本土开启工业化大幕之后,随着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原本的城池也就显得局促许多了。
况且紧邻城池的地皮比城里便宜许多,但位置并不差太多,便被诸多开办工厂的老板视为不二之选。
工厂设在城外,而许多工人则住在城内。
在工厂得到海量订单之后,那就需要上两班甚至三班倒的法子。
昊菁皇帝便顺应各地上来的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