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明帝国、法国、荷兰相继谈妥条件之后,瑞典已经于一六七零年加入了原来的三国同盟。
变成四国同盟之后,瑞典也就得到了瓜分世界的机会。
在欧洲地区,只要不是法国与荷兰的利益范围,瑞典便可以随心所欲了。
尤其是在北欧与波罗的海沿岸地带,瑞典此前便与波立、丹麦、勃兰登堡-普鲁士、萨克森这四方所形成的小同盟发生过激烈交锋。
而在俄国加入到所谓的反瑞典的北方同盟之后,军力的天枰就开始向对方倾斜了。
北方同盟的陆军总兵力达到近十万,而瑞典只有五万常备军,经过动员才能与敌军相抗衡。
好在俄国、波立、萨克森这三方都没有海军,瑞典海军还有用四十余艘战舰。
特别是在入盟之后,瑞典海军以友情价,从明帝国采购了四艘舰龄比较大的一级铁甲舰。
尽管数量不多,但还是可以让瑞典海军能够击败丹麦和勃普的舰队。
从而控制住北海东部地区以及整个波罗的海,保护波罗的海沿岸。
但此举并未能够吓阻成功蠢蠢欲动的俄军,以诺夫哥罗德为据点的俄军一直在试图北犯或西进,以夺取一个波罗的海沿岸的出海口。
卡尔十一世当然知道阿列克谢一世的目标,也不打算使其得逞。
不过由于北方联军的多路出击,各地的瑞军一直处于被动防御的境地。
在己方兵力不占优势,而且还需全线防御的情况下,主动进攻已经变得不大可能了。
万幸的是从明帝国进口了一批蒸汽坦克和新式重炮,在防御战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瑞军已经丧失了波罗的海沿岸的腹地区域,但还控制着滨海的一圈地盘。
随着一六七零年以后,丹麦海军被瑞典海军击败,并退出了战争。
同时二十万奥斯曼帝国的部队攻入波兰南部地区,迫使波立国王维希尼奥维茨基命波军主力南下抵御,而俄国又先后遭到了明军与清军的进攻。
瑞典所面临的军事压力便大为减轻了,也有了反击的时间的空间了。
卡尔十一世在动员了五万预备役之后,首要目标就是消灭诺夫哥罗德据点里的约五千俄军。
原本这里驻扎的俄军超过三万,但大部分都被阿列克谢一世给调往莫斯科方向去了。
在得知宿敌前线兵力空虚的情况后,卡尔十一世便决定先集中优势兵力,打掉这个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