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清河不止一次跟苏致良和陈萍说过这样的话题,但没有一次是奏效的。
苏致良总会扯开话题,陈萍则是随口应下,过后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
老俩口的心思很朴素,苏清河有钱是苏清河的,他快速成长起来,扛起了他的小家,还了他父母的医药费,就已经替他们分担了很大一部分的压力。
事情既然已经过去了,就各自好好生活,什么享不享福的,那是以后的事,趁着现在还能干,能做多少是多少,能做多久是多久。
苏致良都岔开话题了,苏清河也知道再说下去也没意义,便对苏致良说了他请了戏班子年例来唱戏的事,他也没有隐瞒是陈丹红带组下乡,这种事没有什么惊喜可言,该隆重就隆重,真要瞒着当惊喜,到时大家当普通戏班子对待,丢的就是双塘社的脸,是他苏清河的脸。
人情往来,其中就有你捧我我捧你。
陈丹红年少成名,在粤剧圈名气很大,喜欢听戏看戏的人,就没有几个不认识她的。听到是陈丹红亲自带队,苏致良意外地看着苏清河,“你这人脉够广啊,连陈老师都能请得来!”
“早年在南都电视台上节目时,跟陈老师见过几次,她人很好,对我挺照顾的!”苏清河解释道,娱乐圈跟粤剧圈确实不搭边,粤剧也只是在岭南一带比较流行,外头的地界还是京剧、昆剧的天下,南都电视台作为本土电视台,对地方文化的宣传和保护做得很到位,也是因此,苏清河才有这个机会认识到陈丹红这样成名已久的粤剧名家。
他这么一解释,苏致良想想也明白了,他点点头,手指在玻璃柜上敲了敲,沉吟片刻,才开口说道:“请戏班子是你捐的,是吧?”
“对,是我捐的!”这一点是要明确的,不然今年双塘村做年例头,请来了戏班子,下一年别的村做年例头,请不来戏班子,凡事就怕对比,不明确这一点,好事就会变坏事。
“另外,我个人再捐款一万元。”
做年例,除了收分摊下来的年例钱,也不拒绝善长仁翁的捐款,还是那句话,多少钱办多大事,钱多了,年例就做得隆重些。
抛开在娱乐圈闯荡积累的家底,光是卖草莓,这一茬苏清河的获利就远超过去十几年的积累了,家乡赚钱家乡花,捐款把年例办得隆重些,给乡亲们挣挣脸面,大家与有荣焉,也就会真心实意把苏清河当做自己人,不会眼红苏清河赚大钱,有人在背后说苏清河的是非,乡亲们也能帮苏清河说几句好话。
农村的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