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中子源项目组之外,其他同志们呢?你们还需要哪些设备和人手?“
唰——
朱光亚话音刚落。
台下的王承书便立刻举起了手:
“朱主任,我有要求!”
朱光亚见状也不意外,对她做了个请的手势:
“承书同志,请说。”
王承书闻言直接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说道:
“朱主任,我需要大概八名.不,七名在金属结构方面有一定水平的同志,以及两位经验丰富冶金工程师。”
“另外设备方面则需要一处独立的冶金车间,面积倒是没有太大要求但一定要封闭,另外还需要一个高压锻造设备来铸造模具.”
“还有就是.”
王承书零零散散提了一大堆要求,比王方定的诉求要多上了好几倍。
不过这也是情有可原。
虽然王承书和王方定他们都是在不久前【太上】项目阶段调度来的基地,但二人的情况却差别很大。
王方定从两年前就开始了反射性核素的研究——有上边红头文件指示的那种。
他在原子能所中虽然不是什么所长主任级别的领导,但多多少少也是个科室负责人。
这次王方定的团队还是满编性质的迁移到了221基地,连一个人都没拉下。
加上钱秉穹给了他碳酸钡镭盐,研制中子源的人力和物资其实已经很充足了,顶多就是补充一些边边角角而已。
但王承书却不一样。
她目前没有负责明确的项目和团队,属于个人性质的调岗,目前还在适应着基地的生活呢。
如今她打过交道并且勉强算是有一定交情的同事,甚至连十个都不到。
因此她想要负责项目研发,显然必须得要“招兵买马”。
例如这次她分配到的燃料层球碎片生产。
这个环节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主要难点就在于需要生产出32个相同大小的六边形金属块,而且精度要精细到微米级。
因此生产团队无论是结构还是冶金方面,必然都需要有资深专家坐镇才行。
朱光亚显然也很理解王承书的难处,于是很痛快的便点了点头:
“没问题,冶金方面的专家简单,至于金属结构方面的同志.就从三分厂调度吧。”
“博文同志,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艾容同志他们小组似乎就是七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