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也避免出了名次后,遭人非议。 会试排名对殿试的最后排名,具有极重要的参考作用。特别是会试的经魁,会魁,只要殿试时不犯太大毛病,就一定取个很好的名次。 众人都是双手表示赞成。 王锡爵道:“这前十五名文章相差无几,都在伯仲之间,故而本阁部打算先拆名,综合考生平日之名声,品行,再定名次,诸位以为如何?” 众考官也是认可,最后前十五名拆不拆名已是无关紧要。 沈鲤也表示了认可。 于是官吏上前唱名。 “成化林承芳。” “嘉兴查允元。” “桐城吴应宾。” “华亭唐文献。” “无锡顾允成。” “晋江杨道宾。” “常州于仕廉。” 榜单一出来,众官员就在点头议论。 “这林承芳听闻是大儒黎(民表)瑶石的外甥,其学实乃正宗。” “这查家乃海宁人祖孙三代进士,书香门第。” “不过这前十五名官宦子弟却是不多,不少人籍籍无名。林总裁这次策问考的如此严,不少名家倒是失手了。” “我倒是以为王总裁,林总裁秉公取士,希望能从寒家从提拔一些于国有用之才吧。” “我等还是看看吧。” 林延潮耳中听着议论,却见官吏拆榜继续。 “福州陈应龙。” “公安袁宗道。” “高阳孙承宗。” 听到这几个名字时,林延潮嘴角一勾。 众官员又议论道。 “袁宗道听闻是河南巡抚龚大人的外孙。” “难怪,官宦子弟,这陈应龙是何人?没听说过。” “还有这孙承宗更是名不见经传。” 众人的朱卷在考官手里传递,众同考官们先议各房经魁。 到了礼房经魁时,赵用贤推举了他所取中的唐文献,而吏部主事顾宪成却推举了他取中的孙承宗。 两边是各执一词,争论的十分激励。 大家都知道二人平日交情很好,彼此以气节相许,但论及推举门生,大家都是寸步不让。 赵用贤是翰林前辈,顾宪成是部郎,在场多是翰林,应该来说赵用贤胜算多一点。 但是众人看二人文章,却发觉唐文献胜在前面的经义上,而孙承宗胜在后头的策问上。 “这唐文献名誉公车,写出如此文章来,不出意外,但这孙承宗是何人,无名之辈,文章竟也写的如此好。” “不错,你看世儒著述为名,暗以虚文拟经,此取乱之道。文中子明以拟经,实删述六经,明先贤之道,这策论写的好,整篇言之有物,可谓煌煌之言,相较下唐文献的策问就逊色多了,再说孙承宗经义也是名家手笔,必承大儒之教。” “不过论到底经义唐文献可为第一,论策问孙承宗可为第一,我看会魁恐怕也就是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