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上谏天子前,林延潮吟了一首诗。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之前上谏天子,是试剑,问问自己是否已将学问磨成了剑。 而今日已经是剑成,路见不平,已可拔剑削之! 林延潮转过头去,对众官员道:“诸位,马玉至河南来,虽未亲手杀一名百姓,但无数百姓却因他而枉死。” “此贼作恶无数,当千刀万剐,但法不能杀之,那唯有林某替法杀之!” “今日我为万民诛杀此贼,虽是快意,但杀死钦使,此乃重罪,将来天子降怒,我林某也一人做事一人当,与诸位大人无关!” 说完林延潮昂然举手,向众官员长长一揖。 杀人之后,林延潮镇定如恒,举止长揖,仍是一名胸藏万卷,口吐经纶的儒生,但言语中的坚定,却似战场上慷慨赴死之死士。 明知重罪,犹然杀之,此乃君子知而后行,无悔矣! 在场有不少官员眼眶含泪,这一刻他们仿佛看得许许多多读书人的影子,高高地立在林延潮的身后。 没错,从古至今,不少的读书人辜负了他们饱读的圣贤之书。 但也有的读书人,怀圣贤之道,终生行之,至死不渝! 这时候一名官员站出身来道:“方才将马玉头砸出血的茶盅是我掷的,若说杀马玉,此事也有我一份。” 又一名官员站出来道:“方才我也踢了一脚,算我一个。” “不就是乌纱帽吗?这官我也当腻味了,我也打了一拳!” 堂下一个个官员出面认领,慷慨激昂,但也有老成怕事的官员悄悄退了出去。 林延潮皱眉道:“多谢诸位大人,但林某不敢受之。” “林司马,不必如此……” “我们也是百姓的父母官……” 众官员一并劝至。 “诸位,不必争了。”这时候杨一魁发话了。 方才众官员围殴马玉时,杨一魁一直是抱着默许的态度,甚至连高淮,萧生光等京里来的官员也是抱着惊诧看着,他们或许想阻止。 但在林延潮一个花瓶给马玉开瓢后,什么阻拦都已是晚了。 谁都一眼看出马玉激起了众怒,但现在马玉死了,如何善后? 杨一魁先是迈步走下,亲自看了马玉一眼,确认马玉身死后道:“先将马公公尸身收拾好!” 数名官兵应了一句,将马玉尸体抬下,至于满地的血迹却是抹不干净了。 杨一魁回到主座上道:“方才之事,本院以为,马玉他虽咎由自取,但林司马也不是蓄意杀之,而是失手而为。” 众官员都是点头,一个蓄意,一个失手相差悬殊。 这是为林延潮开脱之词。 杨一魁向一旁高淮问道:“高公公,以为然否?” 高淮作为马玉副手,一直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