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贼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作者。
不仅仅在于其写作水平,更是在于写作风格。
不同作家的作品具有不同的艺术特征和创作个性,因而“风格”也不同。
不管一名作者的写作风格是细腻、含蓄还是简洁,基本上写作风格是相对统一的。
可老贼却是异类……
自第一本书以来,每一本书籍的文风都有着不小的变化。
现在更好,就连一部短篇集中,都好似出现了“很多个不同的灵魂”,在短短半个月时间内造成的影响力,在夏州境内一定是空前的。
在暑期档还没有正式来临的这段时间内,几乎占据了夏州网络上的各个角落,被不断的讨论着!
……
第一本就这么牛逼了?
第二本,第三本还得了?
这几乎是所有读者的想法!
他们现在还并不知道,实际上第一本是夏州文学,第二本是九州文学,可经典程度丝毫不遑多让。
前世,三大短篇巨匠,契诃夫,莫泊桑,欧亨利,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留下了非常多经典的作品。
再加上一些几乎是前世家喻户晓的课本级别作品,注定了这部的高度丝毫不逊色第一本!
这其中就包括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高尔基经典之作《海燕》,前世法国作家阿尔封斯·都德所作的《最后一课》,契诃夫的《变色龙》等等!
当然,一般来说,文无第一,比较文学作品,除非差上两个层次,否则很难分出胜负。
林秋从来就没有认为鲁迅先生不及这些名家,甚至在写作方式上,作为华夏儿女,更加欣赏鲁迅先生充满着艺术感的文字,可不可否认的是,若是论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那还是这三大短篇巨匠以及诸多的世界名家影响力更大。
不得不说,在短篇领域,各州与各州之间还是存在着审美差异的。
毕竟短篇很多时候都会反映社会现实或者是社会背景,这和故事线比较清晰的长篇不通过,毕竟再怎么说,各州与各州之间的人民还是很难能够切实体会彼此的历史。
可是不管是哪州,对于好作品,好还是有能力鉴别的!
虽然说不知道这部短篇集夏州为什么会有那么恐怖的影响力,可是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部经典之作!
可这些对夏州疯狂现状不理解的九州读者,九州文学家,丝毫不会想到,在短短半个月之后,他们同样会变成这样,甚至……
更加疯狂!!
……
老贼短篇集的第二部,绝对是近段时间以来老贼最最受人瞩目的一部作品,没有之一!
《三国演义》的故事毕竟大家都提前知晓,《魔戒》系列其实也没有那么强的影响力与吸引力,让全九州的媒体都在报导。
半个月时候,老贼短篇集第二部正式在全球同步发售!
一经发售,就引发了全世界的关注!
“我靠?这一部是九州文学!”
“原来如此啊!”
“第一部夏州,第二部九州!”
“按照常理来说,老贼这样一个夏州作者去写九州短篇不应该很牛逼,可偏偏他是老贼,之前的《福尔摩斯》《哈利波特》哪本不牛逼?”
“开看开看!!”
因为第一部造成的空前影响力,导致第二部在发售之时,那热度简直爆棚,简直全民都在关注,光是从各个渠道预售的情况来看,销量丝毫不比之前的那些娱乐性质更强的要差!
要知道,这可是传统文学,短篇!
能够有这般销量,足以证明一切,连带着整个夏州读者的阅读层次都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第一部短篇集,林秋用了鲁迅先生的经典文字作为封面的语言,这第二部,则是用了《海燕》中的经典一句话: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
“呼!”
朱夏华从来没有这么期待过一部作品。
在第二部短篇集刚刚发售的第一时间,朱夏华就拿到了这本被全民疯抢的作品!
按照道理来说,朱夏华这样的作家,老贼完全可以写个“to”字寄语,并且送朱夏华一本,友好交流,可老贼从来就没有透露过其字迹。
原作漫画手稿上倒是有台词与文字,可原稿真迹都被公司收了起来,那些长安动漫的工作人员也不是什么拿着放大镜研究的专业人士,否则放在全网关注下比对的话,应该还是能够发现蛛丝马迹的。
打开第二部的第一页,朱夏华扫了一眼目录,就匆匆的开始阅读起了第一个短篇。
就是封面文字的出处,来自高尔基先生的经典之作《海燕》。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
“散文诗!”
“这是……”
“俄州背景!”
朱夏华喃喃道。
在夏州文字之下,还特地有俄州文字,几乎是标注了这是来自俄州的社会背景。
《海燕》这部作品,当然不仅仅是描绘海燕面临狂风暴雨和波涛翻腾的大海时的壮丽场景,要是仅仅只能够看到这一部分,多少是有些浅显了,而且这样的作品也不可能成为传世经典。
之所以《海燕》这篇篇幅不长的作品能够成为经典,就是因为它融合了散文的描写性和诗歌的表现性的特点。刻画了勇敢的精灵——海燕的战斗英姿。
“这个海燕是指?”
“俄州的革命时期?”
如果没有第一部,朱夏华可能第一时间难以反应过来这部作品要表达的是什么。
正因为有第一部作品,所以在第二部,朱夏华确定文章会有隐喻,既然往这个方面去想,那么一定就是在写俄州在二十世纪初的革命,这篇文章,就是在反映当时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不朽的形象和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
不出朱夏华所料,果然《海燕》的文字到了后半段,随着雷声愈加响彻云霄,“海燕”丝毫不惧,勇敢面对!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
【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
象征手法!
到了最后一段,几乎所有读者都意识到了,这是一种象征手法,号召当时的俄州人民勇敢迎接暴风雨的来临。
就仅仅这一瞬,朱夏华又看到了这篇后的灵魂!
这是一个生活在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之间的俄州文学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者,更是一个参与政治,号召力极强的灵魂。
经典的作品之所以经典,就是因为其伟大的生命力!
高尔基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一直在林秋的发布计划之内,《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几乎部部经典,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前,俄州那边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写出了对于苦难的深刻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
字里行间都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这种文字的生命力,是无法熄灭的。
单单是这第一篇,仅仅六七百字的《海燕》,就足以令人震惊。
之后的作品,更是令朱夏华瞠目结舌,一度怀疑老贼这个人是不是人格分裂……
在这些作品中,实在是太多不同风格的作品,就连各自文章背后的灵魂,各自文章的社会背景都有些巨大差异。
“九州文学,万千风格。”
“就没有是他写不了的?”
朱夏华都有些怀疑人生了,实在是这个人厉害的有些过分不真实了。
之前老贼的作品中,就出现过英州与米州的作品,现在更是将范围再度扩大,仿若在证明,这天底下就没有自己写不了的。
对于九州文学,朱夏华并没有那么深的造诣,让他亲自写都写不出来高水准的作品,可朱夏华深知这些作品究竟有多高的艺术价值。
所以在极其震惊的看完这本书后,朱夏华强行抑制住自己跳动的心脏,拨打了九州作家好友的电话。
可第一个拨打的西州作家胡尔克,竟然连接通都没有接通,显然是胡尔克直接挂断了电话!
……
西州。
胡尔克家中。
当手机铃声响起的时候,胡尔克连看都没看是谁的来电,直接将手机关机,丢到了一旁的沙发上!
整个过程,双眼都一直在盯着手中的这部老贼的短篇集,一边看一边惊叹。
……
朱夏华第二个拨打电话的是米州的作家好友汉森。
谁知道朱夏华刚刚接通汉森的电话,电话的那一头,就传来了极其疯狂的叫声:
“wtf!!”
“这究竟是一部怎样的作品!这世界上有比这更好的作品吗!”
“朱!你看了么!”
“朱!你在看这本吗!”
虽然说朱夏华给九州所有好友都强烈推荐了老贼的短篇集系列,可是以老贼现在的水平与影响力,哪要朱夏华推荐啊!
作品一出,全世界的作家都会关注,特别还是在第一部就展现出了极高水准的情况下。
还没等朱夏华说话,电话那头,汉森的声音就源源不断的传来:
“老贼一定是这个星球上最厉害的作者!没有之一!”
“这部作品太伟大了!太伟大了!”
汉森的激动就算是搁着手机,朱夏华都能够清晰的感受到。
短短几分钟的电话,汉森至少说了十遍“难以置信”,八遍“太伟大了”!
不同于这些州作者的兴奋与激动,俄州的无数作家,读着读着,不知不觉,眼眶在湿润。
……
弗拉基米尔就是其中之一。
弗拉基米尔是俄州当代影响力不说是第一,也至少是前三的知名作家,文坛之中,俄州的作品一直举足轻重,这与历史有关。
整个第二部九州文学的短篇集,被林秋收录最多的,就是俄州社会背景下的作品,高尔基,契科夫等等经典文学巨匠的作品,都将这些俄州人带回到了曾经的那个年代。
读着读着,弗拉基米尔就开始擦拭自己的泪水。
在这两百年的时间里,俄州可以说是发生了剧变,之前的历史,弗拉基米尔并没有经历过,即便他已经头发花白,已入暮年。
可是弗拉基米尔的爷爷,父亲,曾经都拉着弗拉基米尔的手,在弗拉基米尔童年的时候,诉说过那段时间的故事。
这种俄州人的景象感,就与夏州人对于二十世纪前后的景象感是相似的。
这部集里,也有简洁通俗,语言幽默的作品,在看似平凡的小事件背后,往往蕴含着能引人思考的现象与意义。
就算是一些揭露和批判专制统治的主题文章时,老贼依旧会采用幽默的写作手法。
以滑稽、可笑的方式揭示更深的内涵。
这种写作作品的高级方式,可以说只要你是一个拥有着文学造诣的作家,都不可谓不惊叹!
“既可以磅礴宏伟,可以幽沉深邃。”
“可以抒情,也可以粗野而澎湃。”
“真的是……”
“幸运。”
弗拉基米尔看到最后,竟然用了“幸运”这两个字来形容。
在弗拉基米尔看来,自己能够看到这些作品,这个世界的文学,读者能够看到这些作品,对于整个世界,整个历史而言都是一种幸运!
……
之前说什么不理解夏州人对第一部短篇集有那么大反应的九州文学界,在短短半个月后就惨遭打脸,并且疯狂程度犹有过之!
几乎是从第二部短篇集发布的第二天开始,整个九州的各大文学媒体,媒介,都被这部老贼的短篇集刷屏!
而且与一个月前剧情一模一样的是,诸多九州的文学巨匠,其中不乏拿过了九州文学奖的文学巨匠,都从各种渠道表达了对于这部短篇集的赞叹!!
甚至弗拉基米尔公开表示,如果这样的作品不拿今年的九州文学奖,那是整个文学界的耻辱!
……
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