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您随桓王回封地颐养天年去吧。”
人非草木,他终究还是下不了死手,如此,便算是给太后留下的最后一丝体面。
“你这……”
太后怎么也没想到皇帝会说出这番话来,不由愣住了,回过神来刚要说话,却被皇帝先一步打断,冷冷补充道:“既然桓王在青海待不住,那就换个地方吧,朕瞧着关外就不错,你的封地就改去那里吧。”
什么!
百里洵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北关比青海还要偏远,皇帝这番举动,对他来说无异于变相发配,若真到了那里,别说还想着谋划什么大业,就连正常生活下去,都是一种奢望了。
百里洵心下只觉得五雷轰顶,勉强逼着自己镇静下来,开口道:“皇兄,孝敬母后乃是臣弟应尽的义务,但母后若跟随臣弟离京,外头只怕是要起议论的,到时候损了皇兄的贤孝名声,岂不成了臣弟的罪过?”
孝道大过天,皇帝最注重颜面,怎敢落下这样不孝的口实,所以百里洵只当皇帝说的是气话,根本不相信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母后一心惦记着你,若朕不肯成全,才是真不孝。”皇帝面无表情地看了百里洵一眼,“以后你就好好奉养母后,至于其他的事,就不用费心了。”
扔下这样一句话,皇帝也不顾太后和百里洵阴沉的脸色,头也不回地转身离开了。
所谓的亲兄弟,早已成了不死不休的敌人,路途遥远,若路上有个三长两短,谁也怪不到他身上。
至于更改封地,如若没有万全的把握,他岂会做出这种决定?
皇帝心情不郁,身边的下人更是大气不敢出,生怕一不小心被迁怒责罚,直到彻底走出暗暗宫的范围,皇帝心里的怒气才算稍稍,冷冷问道:“墨渊来了么?”
既是要处置百里洵,必须要跟楼墨渊商量。
“司主大人已经进宫,算着时辰应该差不多到勤政殿了。”皇帝身边的内监回应了一声,随后又小心翼翼地询问道:“皇上,可是要奴才着人去瞧瞧?”
“不用了。”皇帝微微摇头,“桓王,朕绝不会再留了。”
听到这话,内监立刻做出一副愤愤不平的模样,“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桓王这般僭越狂妄,已是失尽人心,您就算真处置了他,前朝大臣也断然不会有人反对的。”
“谁反对也没用。”皇帝心意已决,一字一顿道:“忍了这么多年,朕也算是忍够了。”
说话的时候,皇帝一个没有